APP下载

云南省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现状分析

2019-02-18杨珂晶

卷宗 2019年36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

杨珂晶

摘 要:从目前来看,云南省各高校主要使用的就业管理系统或平台主要有学校就业网、云南省人才培养动态结构调整管理平台、全国高校毕生就业管理系统。这三个就业管理系统本身存在这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三个系统之间还存在着数据不能自动关联、字段内容不兼容等问题。本文在具体分析云南省各高校主要使用的三个就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诉求。

关键词:就业管理系统;现状分析;建议诉求

1 就业管理系统现状

云南大部分高校使用的就业管理系统有三个:学校就业网、云南省人才培养动态结构调整管理平台(以下称省系统)、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以下称全国系统)。

1.1 学校就业网

1.1.1 主要功能

学校就业网的功能主要有:企业、学院、学校预约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学校根据就业协议,录入就业信息;统计招聘会相关信息,如招聘会场次、企业所需岗位数、分专业企业所需岗位数。

对就业情况分析来说,学校就业网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可以获取本校的招聘会相关数据,通过对招聘会的场次、招聘单位的性质、单位规模可以用于分析就业质量,报名参加的学生人数等看出招聘企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这些数据可以为学校的进一步就业促进工作打下基础。

1.1.2 存在问题

大部分学校就业网的单一性和不准确性是目前存在的很大问题。单一性表现为学校的就业网无论与省就业系统还是全国教育系统都无关联,基本只能反应出招聘需求量,而无法体现出与相应单位的签约率或录取率,这对于数据分析来说是不全面的。不准确性表现为学校就业网的各单位的名称乃至于单位的基本信息是用人单位自己填写注册的,而在此过程中单位的目的仅为快速的能进行招聘,所以填写信息很随意,例如单位名称与企业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不吻合、组织机构代码填写错误,会导致无法与就业信息进行比对;企业人数、注册资金录入不准确无法准确判断企业是否属于中、小微企业,从而影响后续的就业分析。

1.2 云南省人才培养动态结构调整管理平台

1.2.1 主要功能

云南省人才培养动态结构调整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省系统)中一大板块为就业管理。按照相关要求,需要在每年按照时间截点上报8月31日和12月31日的就业数据得到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该系统会根据就业数据统计不同毕业去向的毕业生人数和比例。省系统承担了三大功能:上报初次和年终就业率、毕业生派遣、上报部门需要各学院上报的就业创业相关数据。

1.2.2 存在问题

省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于与全国就业系统的字段要求不一致。例如全国系统对毕业去向为升学的学生,只能录入单位名称,其他不要求的字段录入后无法保存。而省系统要求对毕业去向为升学的学生必须要录入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单位行业、单位所在地。由于全国系统的稳定性和操作性都优于省系统,所以大部分院校的就业信息都通过全国系统录入,如果想将全国就业系统的数据导入省系统会无法直接导入,在上级部门要求的时间截点导入就业数据、上报就业率时需要手动一个一个添加录入省系统所需要的字段信息。例如毕业去向为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的单位性质、行业类别、职位类别只能由负责导入数据的老师按照在全国就业系统录入的单位名称来自行判断,所以全国系统数据导入省系统的过程是非常的麻烦和不准确的。数据录入的不准确会导致就业分析过程中的判断失真。

1.3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1.3.1 主要功能

全国系统的稳定性、服务器承载量都比较好。全国系统一般的主要功能为生源方案核对导入、就业数据的录入、毕业生就业信息错误反馈、上级部门要求上报的数据的填报。

全国系统的功能局限为就业信息的录入,首先,全国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识别出录入的组织机构代码是否正确。由于就业信息一般由二级学院分别录入,录入的正确性不可控。衡量一所高校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批量就业的比例,但如果根据单位名称来做数据透视,经常由于二级学院就业信息录入不规范,单位名称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录入,会导致统计结果不准确。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组织机构代码来进行数据透视会提高统计的准确率。其次,该系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录入的就业信息进行各院系就业率、各专业(大类)、各专业(中类)、各性别就业率、各民族就业率、各城乡生源就业率、各生源地(省)就业率、困难学生就业率、各毕业去向分布、就业地区类型分布、就业地区东中西分布、就业地区省份分布、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职位类型分布、就业单位行业分布等进行自动统计。自动统计的功能提高了数据分析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1.3.2 存在问题

1)全国系统只局限于对就业信息本身的初步统计,而就业信息录入的字段要求不如省系统高,导致本身的统计不全面。

2)自动统计功能的统计时间点除了要求的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外,其他统计时间是不规律的,有可能间隔一天,也有可能间隔两天、五天等。

3)校级用户无法设置院级用户只读数据。当遇到统计截点要上报就业率时,需要保证上报的就业数据与系统自动统计的截点相一致。例如按文件要求初次就业率规定的上报截点为每年的8月31日,虽然校级部门会通知二级学院到了时间截点不要再进行更新,但院级部门可以使用系统的人数较多,由于学院通知未落实,校级用户又无法限制院级部门修改数据,会出现在通知不要更新系统的节点有院级用户登陆系统更新就业信息的情况。而系统自动统计的是9月1日的数据,这就会导致系统自动统计的与学校上报的不一致。

2 建议诉求

2.1 建立全面整合学校、教育部、教育厅需求的系统

实现集招聘信息发布、招聘会预约、招聘信息统计、企业信息统计、就业信息录入、就业数据实时分析统计的综合性功能。

2.2 增强就业管理系统内就业信息信息录入的真实性、准确性

1)增加就业材料扫描、拍照上传功能。为确保就业数据的真实性,教育部明令规定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通过增加就业材料扫描、拍照上传功能可以进一步落实“四不准”的规定,方便核对、检查就业数据的真实性。

2)引用匹配第三方数据,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目前如天眼查等网站可以查询到用人单位的准确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和单位性质、员工数量、注册资本等有利于就业数据分析的信息,如果可以与类似天眼查等网站数据相关联,校验录入的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直接引用企业相关详细信息,可以全面提高后期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作者简介

楊珂晶(1991-),女,汉族,四川,硕士研究生,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对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