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色彩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2-18李舵
李舵
摘 要:认知色彩是学习美术的灵魂所在,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可有效提升其艺术修养。教师色彩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对色彩予以观察,并将色彩的表现手法灵活运用出来。
关键词:高校美术;色彩教学;改革
1 高校美术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色彩的认知不够全面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步入高校之前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美术的相关知识,美学基础较弱,对美术教学中的色彩认识较为匮乏,缺少一个明确的认知度,对色彩的了解知之甚少,使高校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受阻。
1.2 美术作品的创新意识不足
在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中,师生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借鉴意识较欠缺。很多教师在讲授案例作品时,没有进行针对性指导,只是部分解读。例如,教师对作品风格以及手法的分析不够全面,而教师的片面讲解会使学生的认知较为浅薄。除此之外,学生对作品的借鉴意识也较为匮乏,不会从优秀作品中学习创作经验,对作品的品鉴能力更是不足,学习主动性不足,限制了高校美术教学的发展。
1.3 美学色彩知识较为落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完善。不过,很多高校教师对美学色彩的先进理论没有及时关注,对这方面的教学有所忽略,相关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需求无法相宜,致使学生的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未能得到很大提升。
2 高校美术色彩教学改革对策
2.1 提升学生对色彩教学的基础认知
学生对色彩原理的认知是色彩教学的前提,教师应高度重视色光的写生,要引导学生对颜色、感光予以关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将观察方法告知学生,使学生对写生对象的色彩有一定认知,比如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进而开展对物体的色彩写生。学生要将物体的颜色及其与真实色彩的关系呈现给大众,这是写生的基础,这样才能使色彩的具体内容得以展现。写生具体形象的基础是建立在对作品色彩以及艺术风格的真实呈现之上,画家的创作风格是以写实为基础,再对色彩加以生动的利用,最后创作出更加形象、逼真的作品。学生在认知色彩的过程中,多会产生一定的视觉艺术,这便是色彩效果,色彩效果属于人体意识的一种形态,使作品有一定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从美术系学生的视角来看,色彩效果具有很大的教化功能,更加关注于精神领域的感悟。写生时,学生在对真人或真物的色光感知过程中,应学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作为关注点,不要破坏参照对象原有的表象,对其进行新的组合,不断创新作品的表现方式。通过学生对参照物表象的加工,使作品在最初的基础上将自身的特征或典型意义都呈现在大众面前,逼真的色彩以及参照物自身所拥有的艺术形式都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很多人固化地认为色彩的形象思维就是色彩的意义,然而,他们忽略了色彩本身还拥有很强的再现思维。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应对色彩效果进行逐步强化,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开发、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形象、直观,再现性更强,为他们今后的色彩写生提供帮助。很多学生通过认知色彩这一过程,感受到优秀作品色彩的強烈视觉感及冲击力,并逐步认知其艺术的表现形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和良好的前提。然而,对色彩的认知只是最初级的阶段,是色彩学习的敲门砖,当学生学会观察色彩、感知色彩这种感性的体验时,学生认知的直观性和其本能的模拟性就会呈现出来,这时,学生的想象和所要表现的情感并不占重要位置。
2.2 为学生提供色彩教学的个性化培养
在新时代,个性已成为人们日益追求的目标,很多人将彰显个性作为展现自身存在的资本。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而人类个性的多样化与社会产物相互影响后造就了个性差异化,使社会活动丰富且多变,很多美术作品都与人类的个性吻合。在学生的审美意识表现中,其对色彩的运用也会通过个性呈现出来。在美术学习中,个性化的色彩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学生独特的个人才能才会凸显。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色彩课程教学中,个别教师会对单种色彩进行重复利用,以此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创作能力受局限,作品失去生命力,缺乏创造力,达不到应有的情感效果,美术的真正魅力得不到展现。因此,现阶段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加引导学生培养自身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对艺术创作的表现能力,更应关注学生色彩情感能力的培养。色彩运用在美术作品上是最能表现个体差异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予以充分尊重,这样才可以为美术领域培养更多富有创造性和创新力的人才。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应该体现到色彩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备课、上课、指导、评价等,都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化创作予以鼓励,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指导自身的教学经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民主氛围,打造一个具有创造性、公平性的学习环境。教师不可依据自身的审美理念对学生加以束缚,更不能影响学生对色彩的运用和学习,这样,学生的个性化审美心理才能得到长远发展,不会受到教师以及周围同学的审美影响,学生的个性魅力也会继续保持。学生的色彩感觉及运用是色彩欣赏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进而去了解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感。
2.3 创新美术色彩教学目标
色彩是高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程。较为宽泛的色彩教学不单是以完成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色彩运用,一幅好作品的形成过程会使学生的美术修养、专业应用能力都得到提升,学生的美术职业技能从中得到培养,进而逐渐完善他们的人生职业规划。因此,高校美术专业教学要调整教学目标。从光学角度对色彩进行研究是色彩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与从视觉情感研究而产生的色彩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教学目标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还处于传统模式,这是教学习惯的沿用,是纯绘画的色彩教学模式。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将视觉、感觉和情感的体验放在首要位置,对这方面的训练也较为侧重,这是学院派的传统教学模式,属于纯艺术专业的色彩艺术学范围。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了很长时间,虽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没有关注学生的艺术个性及其科学的理性思维、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渗入色彩科学的意义等,导致学生缺乏科学缜密的理性思维。如今,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人们的文化追求和艺术理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与现阶段的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文化是经济发达的必要条件之一,经济发达又会促进文化繁荣,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流现象,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特色。全球金融危机让各个领域岌岌可危,而文化产业成为一方净土,很多新兴的文化产业为经济带来了一丝生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更使各种美术形式得以充分展现,一大批新材料、新科学、新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涌现,为这个时代的美术专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助力,大大推动了美术学科的进步。在新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学的发展与人们执著的科学探索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科学探索精神也成为美术行业人才身上所必有的素质之一。高校在培养美术人才时,应在色彩教学方面有所突破和更新,教学方法和观念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色彩教学观。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国内外著名画家的绘画技巧及其绘画规律进行充分掌握,尤其要关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学习并认知其规律,以更好地激发我国美术人才的创新意识。作为纯艺术专业,色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这也是高校美术教学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