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国外图情领域三种在线课程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2019-02-18王斯

卷宗 2019年36期
关键词:在线课程

王斯

摘 要:当前,对在线学习的研究焦点逐渐转至“开放”概念之上,但从作为学习者的馆员视角入手,在实际的资料搜查过程中,探查出国外图情领域并行的三种在线课程模式:“封闭”的专业教育课程;“半封闭”的付费培训课程;“完全开放”的MOOCs。三种课程满足了各异的需求层次,体现了国外各类教育机构或社会机构对图情专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关键词:在线课程;MOOCs;馆员培训

1 调查背景

1.1 馆员角色的不断更迭

CAPLE / JISC CETIS在2012年发布的一项报告中,简单列出了馆员的角色变化过程,之前图书馆馆员所扮演的角色是收集、管理、保存、分类、提升,随着技术发展,馆员更多的任务集中在信息科学范畴,特别是元数据标准、语义词汇、索引与分类,信息检索、信息素养和库技术与管理,但不止于此,他们还需要参与SEO(搜索引擎优化)、IPR(知识产权)、证照许可,以及在线学习(e-learning),掌握OER知识、技术、标准等工作。[1]其中的E-learning意味着馆员们更加需要有效率的学习、探索的学习、经验的学习、拓展的学习、延伸的学习、易使用的学习、增强的学习。

Stephens(2013)在文章里列出新环境下图书馆专业人员角色的深度分化——学习者、互联者、收集者,其中学习者的具体事项如下:相较于被动阅读,主动参与易产生更深刻的体验;个人的技术技能可通过参与实现自动提升;接触到多个领域、各有所长的良师益友;可开展全天候的自主学习与探索。[2]Jenkins(2012)认为:“新闻、文章或许能够提供背景知识,但参与学习这种生动行为才能帮助个人获取更加深厚的体验。”[3]

1.2 在线学习的多种模式出现

Anna Kaushi(2015)认为,图情专业人员熟悉在线学习十分必要,在现今这种数字化时代,在线学科课程构建了一个被迫切需要的平台,每个感兴趣的使用者可以用它来进行学习,不但保持在自己感兴趣领域内不断向上,还能够满足每个人日益增大的信息需求。[4]

Berkhardt(2012)在他的个人博客提到:“馆员自身参与MOOC学习包含诸多益因:探索高校教育改革;以日渐提升的技能规划未来前景;受教于更多的伟大教育工作者;为自己而学而做。”[5]

虽然MOOCs开启了无边界学习的潮流,但对校园教育的需求依然强劲,越来越多的学生采取在线加校园混合式学习,根据智库格拉坦研究所显示,在2011年,23%的学生通过该种形式实现两全其美。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大投资,将远程教育视作一个优异的教学手段,在线课程广布各种资格认证和专业发展,无论怀揣怎样的动机和目标,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2 基于远程教育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

2.1 以澳大利亚大学为例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与Oua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图情相关课程。一个是图书情报研究的研究生文凭(Graduate Diploma in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tudies),Graduate Diploma是国外独有的一种介于本科与硕士学位之间的学历,不具有学位,一般需一年读完,完成课程的200学分后能够获研究生文凭,加读一定学分即可获得硕士学位。另一个是信息管理硕士(Master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每年三个学期,每学期持续14周,结课需两年,毕业必须达到400学分。有两种学习方向,图情研究和档案管理,同时要求在图书馆或信息中心完成一定时间的实习。还有图书馆与企业管理的双学位(Librarianship and Corpor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课程旨在教授任何组织内定位、评估和管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涵盖在线文档、记录、社交媒体、研究数据或企业知识等各种形式。

2.2 该课程模式的特点

远程教育的特点有学生与教师分离,大多采用网上课件学习;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授、教养;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但因为涉及学校教育,高昂的费用难以忽视,如科廷大学每年的学费在17600到17700美元,查尔斯特大学的学费则是每8学分2680美元。

第一,就业导向的课程设置。开课目的帮助学习者加深信息技术及实践的历史、范围和作用,通过培训获得匹配信息技术和图书馆学研究的能力,通过专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参课者能够有效地成为图书馆行业从业人员。完成课程并拿到相应的学位、资质认证后,毕业生可以得到更多相应的工作机遇,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研究机构、政府和企业的信息中心和文化遗产组织等,不仅如此,依靠领域专业化,毕业生还可胜任档案管理、知识管理、信息架构或社区信息服务等工作,而且结课后能够获得ALIA(澳大利亚图书馆和信息协会)的职业认证资质。

第二,灵活多变的学习内容。總体上看,从本科到研究生各个程度,配合实情自主安排进度。科廷大学的每门课程相互独立,学习者可选择完成所有课程,也可选择单独完成其中一门课程,后者更利于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进行领域内专业化学习。查尔斯特大学提供短期课程,本科课程选修64学分可获得学校信息研究专业的资格证书,选修128分获得信息研究的大专文凭;另一门课程,则进一步拆分成64学分的信息研究的研究生文凭或32学分的信息研究专业毕业证书,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人群。

第三,开诚布公的质量保证。课程介绍的主页上能够看到院校提供有关学习计划的真实信息,以及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初始技能、获得必要的学习支持、能够与院校内包括教职员工进行交流的渠道。学生会被明确告知要成功完成一个学习计划应具备哪些能力,学校也有责任保证学生能够获得应有的学习资源,敦促院校履行其承诺,也迫使院校在制定这些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学科内容的质量,而且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

3 基于继续教育的付费培训课程模式

3.1 以美国图书馆界为例

方法一,由高校主导,如美国北肯塔基大学图书馆为提升馆员的创造性活动竞争力,提供了两类课程——与图书馆协会合作的课程和自有课程。合作课程的主题是访问服务、编目分类、收集管理、沟通和团队合作、图书馆基金会、参考和信息服务等。

方法二,由图书馆协会组织主导。提供网络学习平台,不仅有在线课程、学习工具、教育视频,还有会议资料、在线研讨会(Webinar)等培训资源。同时为馆员、管理者两个层次提供学习机会,馆员借此获得与工作、生活等相关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管理者重点学习如何发展核心管理技能,包括宣传、沟通、客户服务、技巧学习、成本控制和时间管理。开课有较为固定的日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完成每周的课业量;课程周期控制在30至40天,一般有4周到6周的具体安排;收费不等,多数集中于200-300美元的区间内,极少数在100美元以下和400美元以上(包括400美元)。

方法三,由第三方机构主导。特色有二,一是学习平台设有免费的管理工具,并且有课程管理者,为每个人的课程分配教师、检查各自的学习进度、修正学习者的细小错误,为实践和思考在漫漫长路的每一步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号召学习者参与由不同组织不同专业人员构成的在线讨论,加强交流和相互学习,让每个人都成为网络学习社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3.2 该课程模式的特点

国外十分重视馆员继续教育培训,例如美国,几乎每位馆员都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每个图书馆平均每年有15万美元的培训费用,通过《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职业教育法》等将馆员的继续教育法制化,一些图书馆还对继续教育和奖金、升职挂钩以示鼓励,为馆员的继续学习提供了富饶的土壤(美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对我国的启示)。更多的培训类课程应运而生,主打短期、低价、针对性强的招牌。

第一,技能导向的课程设置。不同于学历教育课程的“泛化”,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馆员作为职业时所必备的技能,如职业技术技能,多指图书馆基础服务,如参考咨询、编目分类、信息管理、管理服务、财政预算、组织人事等;还有领导力技能,无论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组织结构模式还是基于团队的跨部门合作模式,在实际工作中馆员之间、馆员与用户之间、馆员与合作者之间的互相交流、沟通、合作;以及自我提升技能,扮演各种信息角色的能力,调整并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能力,掌握与时俱进的新技术等。不仅与做好当下本职工作密不可分,还与个人未来发展方向息息相关。

第二,多层丰富的课程内容。一是多重在线环境,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组织以及第三方机构共同存在甚至相互合作,高校图书馆不仅能够独立承载课程的开展,还可以提供授课教师作为智力支撑,图书馆机构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主题,第三方机构则更在意学习成果的实际效用。二是层级式课程供选择,以馆员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规划与实践方案,为新馆员、馆员、管理者等开展进阶式培训,并且在不同类别的培训与发展工作中也设置了进阶。

4 基于自主学习的免费开放课程模式

4.1 以现有MOOC课程为例

MOOCs为近年研究主流,它所具备的开放性和免费性亦深受馆员的喜爱。Cherdchan Ratchaburana(2015)曾利用统计方法对馆员可用的moocs课程予以研究,作者将课程分为图书馆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的技能知识及以语言、写作技巧为代表的普遍知识,并发现MOOCs平台上图书馆及信息科学的核心课程仅有3门,Coursera的Copyright for Educators & Libraries,帮助理清出现在教育和图书馆的版权难题,帮助教师和图书馆员以尊重版权、减少恐惧和不安的方式完成他们的合法的教育目标;Edx的Library Advocacy Unshushed: Values, evidence, action,如何增进图书馆员的知识、创造力和素养,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实力;Metadate:Organizing and Discovering Information,介绍如何在信息技术视角下使用元数据来创造和管理信息。[6]

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个思路进行深入探查,又发现了Udacity的Computer Science Classes,Openlearning的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和Canvas的Teaching Library Research Strategies这几门课程究。

4.2 该课程模式的特点

虽然mooc提供了实现个性化、因材施教的高效教授方式,突破了传统“面授”局限,为求知者提供了时间分散、自由铺排学习、资源共享、地域广阔、交互式的学习立异方式。但矛盾的是,因师资、需求或专业的特殊性要求,也会构成相对被动的课程选择,课程稀少,讲授层面有限,且多强调电脑科学和IT技术;所在平台分散,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注册,注册时也存在许多限制:版权限制,线上内容的授权、许可全权决定其存在时限;地域限制,例如webjunction限制账号申请的地域,必须在其规定的地域范围内;语言限制,多为全英文教学。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持有“有什么课就学什么”心态。

第一,较程序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是每门课程开设前会有总体介紹,包括教学大纲及每周的教学活动安排;其次明确告诉学生每周课程的主题、课程目标、阅读材料;最后是嵌入式测试题目、练习以及课后作业、提交作业时间、评分政策等。如李曼丽在《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说言:“从学习科学的视角看,这就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认知地图,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习者心中有数,明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学习动机,形成“认知地图”,以便更好地学习。”[7]

第二,强调研究的课程产出。MOOCs包含了物的要素(如平台工具、课程信息、学习活动)和人的要素(如授课教师、学习者和课程协调人等)两方面[8],但更多的研究焦点在表层的特征上,忽视了实质性的教与学的本质层面。但越来越多的开课教师利用MOOCs平台产生的“大数据”,全面跟蹤和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行为,不仅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使得与教学相关的要素及跟“人”相关的要素更多进入研究的视域内。

第三,需要衡量的课程规划。对于开课教师来说,开一门mooc课程需要大量的成本,时间成本,课前规划时间、视频录制时间、讨论区问答时间、考试准备时间及宣传时间;财务成本,录制视频需要的技术设备,如摄像、话筒;人力成本,包括技术人员和助教等。因为mooc课程的免费特性,容易造成表面的“入不敷出”,不论是为了向尽可能多的人传播自己的知识和观念,还是提高自己在自己学术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设、运营和维护,个人兴趣,再考虑更大参与度的同时,仍需充分考虑课程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Gema Bueno-de-la-Fuente, R. John Robertson, Stuart Boon. The role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initiatives.[2018-08-11]. http://publications.cetis.ac.uk/2012/492

[2]Stephens, M. MOOCs for LI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xploring new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roles[J]. Internet Learning,2013, 2(2), 1-18.

[3]Jenkins,H.Connected learning: A new paradigm.

[4]Anna Kaushik . Perception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fessionals Toward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A Survey. World Digital Libraries ,2015,8(2): 113-126.

[5]Andy Burkhardt. 4 Reasons Librarians Should Join A MOOC[EB/OL].[2018-08-13]. http://andyburkhardt.com/2012/08/13/4-reasons-librarians-should-join-a-mooc/

[6]Cherdchan Ratchaburana.Exploring the Eligible Course Contents from MOOCs for Libraria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Intermediate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2015.

[7]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19.

[8]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5):30-36.

猜你喜欢

在线课程
植入式在线课程“走进俄罗斯”的教改模式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相结合的改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