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口语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019-02-18蔡燕琼
蔡燕琼
【摘 要】本文分析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弊端,论述幼儿教师教学口语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提出巧用导入语、活用讲解语、善用结束语等做法,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有效提升幼儿美术素养、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学口语 美术活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B-0166-03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领域中最为重要的课程,也是幼儿最喜欢的课程。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有无穷的想象力,对所见所闻有着与我们成人不同的表达方式,绘画是他们表达内心想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能使幼儿在绘画上成功地找到情感表达的突破口呢?幼儿教师教学口语在这里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学内容题材再好、创作材料再新颖、教学方法再现代化,如果教师不会灵活运用语言开启幼儿的想象大门,指导幼儿创造性地完成作品,那么幼儿也是无法完成有想象有创造有个性的美术作品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规范的教学口语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他们才会给我们展示一个多彩的世界。本文基于以上思考,论述幼儿教师教学口语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弊端
(一)导入墨守成规,形式单一
很多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墨守成规,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都是采用图片、实物观察等一两种导入方式导入课堂,缺乏新意,不能很好地引起幼儿的兴趣,进而影响美术教学效果。例如在《美丽的花》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只是出示一些花的范画或图片进行导入,幼儿缺乏直观体验,感受力会比较低,如能带着幼儿到花园里参观,给幼儿讲解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花,幼儿会认识更深刻,在美术绘画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创想。
(二)知识讲解内容陈旧,方法过时
在教学内容上很多教师教授的内容一成不变,如没有按照节日、季节、时代的变化而进行更新,教学方法更是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还只是使用示范、临摹、讲解等过时的方法进行教学。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教师要尝试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授幼儿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不同题材。如蜡笔画、水粉画、吹画、指印画、刮画等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既可以是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也可以先让幼儿自己体验、总结经验、再体验。不同的内容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幼儿会感受更深,对活动内容也更感兴趣。
(三)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标准单一
教师还是以幼儿画得像不像、整体构图是否合乎逻辑、用色是否符合事物的特征等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标准单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了解幼儿美术独特的造型语言,僅用成人的眼光与标准去评价幼儿的作品,这是幼儿美术教学中最不可取的观念,严重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每个幼儿的智力和能力不一样,表现力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不能用统一标准来衡量,要用多把尺子作为评价依据,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幼儿的美术作品。
二、在幼儿美术教学导入、知识讲解、评价活动中巧用教师教学口语的策略
上述种种幼儿美术教学弊端,导致幼儿在美术的世界里失去自我表现和感受的机会,对只是完成任务式的绘画失去了兴趣,进而对美术不能有所认识、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对幼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没有表现欲的题材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本。为此,笔者结合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有效指导和规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使用教师教学口语来引导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勇于和敢于运用美术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得到情感的交流,使他们在美术教学中获得乐趣、有所收获。
(一)巧用导入语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做才能使幼儿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投身到美术活动中来呢?教学的导入如果说得好,能使整个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持续,能够引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可以说,优秀的导入语,使教学活动成功一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语,以激发幼儿对美术教学的兴趣。
1.创设童趣的语言环境导入,开拓幼儿的思维。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时,常使用情境导入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用口头语言创设一种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中班美术活动《掌印画》中,让幼儿将不同的颜色涂在手掌上并将其印在画纸上,因为手掌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印制的图案充分发挥想象看看它们像生活中的什么物体。教师在和幼儿的交流中尽可能地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最终很多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掌印像孔雀、树、仙人掌、鱼等各种植物或动物。
2.乐用好玩的谜语导入,启发幼儿思考。猜谜语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场白,诙谐有趣,深受幼儿喜爱。有的课讲起来比较枯燥,为了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可以采用谜语导入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猜谜语通常选取幼儿熟悉的有趣事物,运用通俗易懂或是有韵律有节奏的句子描述对象,能有效激发幼儿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例如在美术活动《可爱的鱼》教学中这样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谁能说一说,这个谜语说的是哪种动物?”
3.采用多样的教具导入,开阔幼儿的眼界。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不足,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表现偏弱,如在导入部分采用教具、挂图、实物、多媒体技术设备幻灯片等刺激他们的感官,再加上教师采用形象逼真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述,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激起幼儿情绪高涨和作画的强烈欲望,进而提升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适用科学的观察导入,开发幼儿的智力。观察是绘画的基础,通过观察能让幼儿对事物有客观的认识,了解绘画对象的外形特征,在绘画时就能正确地进行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的语言要简练、明确、生动形象,既要引导幼儿观察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特征,又要突出重点。例如在教学《柳树》这一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带幼儿到校园内让幼儿观察柳树的样子,先用明确的语言概括柳树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关系:树干、树枝、树叶,树干最粗,树枝长在树干上,树叶长在树枝上;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柳树的姿态,柔软的枝条垂下来,像一头浓密的头发,也像挂满音符的五线谱,给予幼儿无穷的想象。
5.利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起幼儿的想象。对于幼儿这一阶段年龄的孩子来说,喜欢听故事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那么就可以利用故事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比如在教学《小白兔漂亮的舞裙》这一美术活动中,笔者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生动地讲述了这个故事:“小白兔她想去参加森林里的化装舞会,可是她没有漂亮的舞裙,也拿不定主意要化妆成什么形象去参加—— 是化妆成兔妈妈的样子?太空兔?还是武士兔?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更好的主意么?请发挥想象为小白兔设计一套化装舞会的舞裙吧!”通过故事的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打开幼儿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美术教学导入语的设计形式多样,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美术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充分、有效、合理地运用教学口语对幼儿进行引导、启发,激发幼儿慢慢地进入美术教学活动中。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否则起不到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效果。
(二)活用讲解语
1.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教学情境,创设学习氛围。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多运用智慧、巧妙的语言来不断激发幼儿的创作思维,要善于将抽象的创作意图演绎成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具体、形象的行为信号。通过教师的生动描述,幼儿可以迅速融入浓郁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形象的感受。在撕贴活动《小羊的新衣服》中,教师创设了“冬天到了,可是小羊还没有新衣服,冷得直发抖”的情景,调动了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他们主动提出“小羊多冷呀,我们给小羊穿上新衣服吧。”随即,幼儿纷纷给小羊贴上了满身的羊毛。活动结束后,幼儿看着穿上“新衣服”的小羊时,都高兴地说:“小羊不冷了,小羊有新衣服了。”
2.用条理清晰的语言讲解美术技能,示范操作步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将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示范式讲解语一般适用于向幼儿讲解事物的程序或者操作方法,如美术活动中的制作步骤讲解。示范包括语言示范和动作示范,语言示范要求语言清楚、响亮、富有表现力,动作示范要求准确、规范,讲解时还要注意面向全体幼儿。例如在进行美术活动《喷刷画——鱼》时,讲解喷刷创意画的制作过程,可以使用示范式讲解语,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小朋友们,要做一幅喷刷创意画,第一步我们先把水粉颜料调稀(教师示范),第二步我们用牙刷头部轻轻粘颜料(教师示范牙刷蘸取颜料),第三步我们在剪好的鱼图案周边拿铅笔轻轻拨动刷牙上的颜料(教师示范用铅笔拨动牙刷动作),第四步我们把鱼的图案拿走,我们的作品就做好了!”示范式讲解语简明直观,步骤清晰,便于幼儿学习操作。
3.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开展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时不要局限于几样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根据各个地方的不同特色以及时代发展所涌现的新材料、新方法,可以采用以下表现技法:折纸添画、棉签画、指印画、蜡染画、水墨画、纸版画等。使用这些特殊材料和表现技法来展开绘画活动,能充分調动幼儿学画的兴趣,只要教师积极认真准备,正确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再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能使幼儿在体会和感受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画出丰富的绘画作品,得到美的陶冶。
4.用循序渐进的语言描述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流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游戏导入以引导幼儿产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进入学习情境。幼儿的绘画、手工都可以说是在玩。如果把美术活动与游戏结合,幼儿的兴趣会倍增。在指导幼儿做泥工的时候,如果他们捏了汉堡,就可以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引导他们:除了汉堡你们还想吃什么呀?进而促使儿童捏了薯条、鸡翅、可乐等。这样通过教师一点一点地引导,幼儿还可能会捏放汉堡、薯条的盘子以及方桌、板凳等,然后可能就开始玩开肯德基餐厅的游戏了。
5.用灵活机智的语言巧设开放性提问,引起幼儿思考。幼儿绘画是幼儿所看所想的反映,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如在《爸爸的领带》活动中,课前笔者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领带的图案,在课堂上笔者没有直接出示领带的范例,而是通过提问启发:“小朋友家里爸爸的领带是什么样的?”让幼儿互相讨论回忆领带的形状,初步了解领带的形状特征。接着,笔者又提问:“你们喜欢什么样花纹的领带?”这样幼儿就能更大胆地想象、创造,有画条纹的、有画圆点的、有画线条的等,装饰图案各种各样。通过设计开放性提问,并进行语言启发,幼儿画的装饰图案各不相同,而且在其他的绘画内容中也会举一反三创造出极其丰富的画面。
讲解语在幼儿教师教学口语中使用频率最高,在教学过程中也处于核心位置。通过讲解,教师能够积极地创设学习情境、清晰地阐述知识,组织幼儿开展丰富有趣的美术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参与度、积极性,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善用结束语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儿童教育“零点计划”主任加德纳博士认定“教师的任务基本是为自然出现的那些发展提供支持、对来自儿童的积极性做出赞许和同情的反应。”这一认定对赏析幼儿美术活动同样起到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对幼儿的一切内容健康的、自发的、主动的创造性活动,都应给予赞许和鼓励。在评析幼儿美术作品时,只要作品中的形象达到“基本像”的水平,其造型就是成功的,就应得到理解与认可。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更多地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是否丰富、是否有儿童的体验思考与创造想象、是否反映出良好的个性以及是否认真、大胆和自信等。只要有其中一项或两项做得好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尽可能地用多种评价标准评价幼儿,这样才能激起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掌握多种教学策略,还要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智慧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因为诗意的语言易引发幼儿的联想、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激动的语言能感染幼儿情绪、精练的语言可以准确地揭示深刻的道理。教师应该让教学语言“亮”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激发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助推器,进而优化美术教学,开启幼儿心智,让每一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褚 香.幼儿教师口语[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版本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行动研究法的中职幼师生职业口语能力教学模式研究与探讨”(GXZZJG2018B134)。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