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课前演讲活动培养理科生语文学科素养

2019-02-18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理科生学科素养语文

李 晶

【摘 要】本文分析理科生在课前演讲活动中存在信心缺失,羞于开口;毫无准备,信口开河;内容偏差,难引共鸣;方法不当,缺乏技巧;时控失准,过度表现等问题,提出尝试放宽或灵活处理演讲形式、有限制地扩大演讲范畴、提前指导学生演讲的技巧等对策,有效利用课前演讲活动培养理科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课前演讲 理科生 语文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B-0131-02

学科素养的水平决定学生在理解、表达方面的能力。因为理科生投入在语文学科上的时间、精力常常不足,所以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待提高。在课前演讲教学活动中培养理科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一、问题的呈现与思考

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讲授而忽略了多种活动形式,尤其是课前演讲,常常沦为单一化、表面化的活动形式,学生从中收获的知识与能力非常有限。语文演讲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理科班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培养学科素养的有力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洪宗礼在阐述自己对语文教学改革的看法时说:“语文教改的目标是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则必须要有现代化的语文教学观。”为此,他提出了“应追求语文教学的整体综合效应”的观点。学、思同步,演讲成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一道桥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界正不遗余力地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而在点点滴滴。因此,应有效利用课前演讲的时间培养理科生探究语言的习惯,通过思维导向、探究方法、收集资料、整合内容、临场发挥、评价反思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调查学情,探寻原因

學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掌握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从而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和交流能力。在高考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发觉自身无法在某一门课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理科生,面对繁重的理科学习任务,兴趣导向与碎片时间的利用成了他们语文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可以以“语文教学的整体综合效应”为出发点,有效利用课前演讲的时间,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锻炼语言与思维,培养理科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该因“生”而异,教学的初衷才能较好地体现出来,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演讲这一形式非常考验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理科生在课前演讲这一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信心缺失,羞于开口。此类学生在台上体态不佳,过于害羞,究其根源是缺乏自信。常见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他们在观众的瞩目中上台,面露赧色,声音细微,精神气质方面呈现出明显弱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种现象。

二是毫无准备,信口开河。此类学生信心十足,精神饱满,但演讲只依靠精神、表情等外在表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演讲的内容。准备不足容易在演讲中途冷场,虽然性格的开朗与自信给他们带来了明显的优势,但对演讲内容毫无准备、信口开河则成为他们鲜明的劣势。究其原因,惰性使然。尤其是这种态度上的不重视,应引起老师足够的关注。

三是内容偏差,难引共鸣。理科学生性情不一、爱好各异,演讲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如若对此不做相关规定而由学生自行确定的话,容易出现各个专业领域的内容和术语。例如笔者观察的班级曾经出现“新三板”“长尾效应”“泡利矩阵”等演讲内容,绝大部分学生未了解过相关领域,纷纷表示难以听懂、缺乏兴趣、没有收获,这样,我们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便无从谈起。

四是方法不当,缺乏技巧。部分理科学生的演讲内容生动有趣,但上台演讲时呈现出来的却生涩乏味,缺乏吸引力。此类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演讲技巧。演讲是声音、情感、表情、动作的联动,是台上台下思想的碰撞,技巧对于演讲效果、感染力有着巨大的影响,照本宣科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随之而来的不佳演讲效果也容易打击演讲者自身的信心。

五是时控失准,过度表现。许多学生因为上台演讲的机会并不多,缺乏演讲经验,处理突发情况灵活度不一,在台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表现。一部分学生准备的演讲内容太过单一,以至于无处发挥,匆匆结束了演讲,台下观众一个个饱含疑问。一部分学生难以把握演讲时间,准备的内容过多或表现欲过强,以致占用了课堂时间,演讲效率与效果大打折扣。

三、针对问题,寻找对策

在课前演讲活动中,要做到“讲有所获”“听有所获”,内容充实、有感染力,离不开师生共同的探索与配合。

(一)尝试放宽或灵活处理演讲形式。针对第一类“信心缺失”型学生,教师可以考虑延伸演讲的外延,多从理科生熟悉的领域着手,尝试放宽或灵活处理演讲形式。有些学生过于内向或因为种种原因有一定的性格缺陷,演讲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师生共同协商,根据学生能接受的程度进行调整,从简单易完成的任务开始,循序渐进布置任务,适时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逐步适应演讲的节奏。通过一段时间的观摩与练习,达到树立信心、勇于开口的目标。

(二)尝试有限制地扩大演讲范畴。针对第二类“信口开河”和第三类“内容偏差”型学生,可以尝试有限制地扩大演讲范畴,兼顾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与理科生的兴趣爱好,丰富演讲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语文范畴内进行演讲,确保“信口开河”型学生有范围和规则可依循。也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擅长方向、兴趣爱好进行内容的调整,前提是必须“与语文相关”并且通过教师的审核,确保面对全班同学演讲时质量过关,有效避免演讲“内容偏差”。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关注历史(重要历史人物、传承传统文化),关注当下(身边的人事物、时代潮流发展),关注未来(个人未来发展、人类前途命运)是“大语文”范畴中的重要思考方向。因此,针对高中各年级的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各个学段的学生提供演讲参考题目,提醒学生关注以上三个思考的维度。比如,综合以上三个维度,可设立各个年级演讲题目如下:

高一年级的演讲题目为:“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或主人公”或“发现身边的美”。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读书,养成阅读的习惯,为整个高中学段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多多关注生活,培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高二年级的演讲题目为:“评论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或“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效应解读社会问题”。旨在扩大知识面,丰富认知,尤其培养“理性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拓展思维的深度、广度。

高三年级的演讲题目为:“高考常见的作文母题”。从“人生价值”“道德情感”“理性认知”“文化教育”“创新发展”“理想信念”“态度意志”“思考体验”“心灵修养”“成长成才”十个大方面着手,进一步引申出小的“子题”,提前规定好题目,一人负责研究一个小题目,找出与之相应的观点、名言、事例等。引导理科生利用好学习时间,关注高考作文常考题材,集全班之力搜集作文观点与支撑材料,贴近高考,服务高考。

(三)尝试提前指导学生演讲的技巧。演讲是声音、情感、表情、动作的联动,是台上台下思想的碰撞,技巧对于演讲效果、感染力有着巨大的影响,照本宣科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具体演讲的过程中应注重技巧的运用,通过排比增强气场、巧举事例一针见血、一语双关丰富意蕴、添加手势增强互动等有效且实在的技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演讲。针对第四类“缺乏技巧”和第五类“时控失准”型学生,教师可以尝试在演讲前进行集中指导。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鲜有登台演讲的经历,因此演讲方法不当,缺乏技巧。而且如果学生演讲时语言啰唆,没能把握好演讲的时间,势必会占用教师上课的时间,影响课堂效率。如果教师能在演讲活动开展之前,对演讲要求、演讲技巧进行说明与培训,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践效果与反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科生学好语文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将学科素养的培养渗透进学习的各个方面,培养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学习中达到可持续发展。

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培养学科素养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前演讲活动培养理科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教学实践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理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充分熟悉演讲的四个步骤:充分准备—自信发挥—观众反馈—取长补短,这是优质演讲的重要保证。同时通过演讲者和听讲者两方面演讲评价的效果,可以做到“演讲者”传播知识、收获信心,“听讲者”收获知识、给予力量,相互促进、彼此成就。

演讲为理科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开拓思维方向,在阅读和鉴赏中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演讲与对话中鼓励学生质疑和争鸣,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在师生、生生多边对话交流中,展现各自的想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观,实现了新课程确立的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达到阅读、写作、演讲能力的全面提升。

学科素养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要求学生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是不现实的,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新课程“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把握学科特点,遵循语文学科教学规律,不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黄麟生,倪文锦.先进教育思想,高超教学艺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5

[2]王荣生.语文课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王开东.深度语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 晶,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南宁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南宁市教学骨干。

(責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理科生学科素养语文
服了
理科生的避暑方式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为啥理科生和艺术生无法在一起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