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诵读的思考

2019-02-18麻荫荣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诵读有效途径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人文涵养、增强表达能力,提出中职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诵读的有效途径:加强对课内经典诗文的解读,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引;改革课堂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丰富诵读活动形式,强化诵读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经典诗文 诵读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B-0125-02

经典诗文是反映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优秀作品,是历史长河中最有价值的文化精髓。它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文化知识、提高人文涵养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语文综合能力习得过程。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让中职语文教学与经典诗文诵读携手共进。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诵读的重要性

经典诗文诵读是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诵读经典诗文,既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此外,《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在学校里要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见,经典诗文诵读对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丰富语言积累

经典诗文积淀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既有处世之道,又有风土人情,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学生广泛诵读,能拓宽视野,积累广博的文化知识。比如,我们可以从《论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习立身处世之本;可以从《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中感悟诗人济世忧国的高尚情怀,引起共鸣;可以从《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中遥想古代元宵佳节的情景,感受古代的节日习俗。

更重要的是,经典诗文的内容一般都是古人的情感体现。诵读这些经典诗文,就是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情感的交流,帮助学生深层次的感悟文化,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刷新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提高人文涵养

俄罗斯作家波罗果夫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应该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领航精彩人生。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那里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婉约,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亦有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忧愤。每首诗词都带给我们不同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遨游在经典诗文的世界里,感受经典的甘甜和醇香。

(三)增强表达能力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说话时不连贯流畅,甚至语无伦次。这种现状令人担忧。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师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开展丰富的诵读活动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朱自清说过:“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朗读经典诗文开始进行训练,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在此基础上要抑扬顿挫,并且熟读成诵。正如朱熹说的:“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然逐步提高。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写作是他们的硬伤。究其原因,学生缺乏阅读,积累的素材有限,常常为应付作文而绞尽脑汁。而经典诗文中有着许多经典的故事,比如鸿门宴、庖丁解牛等;亦有名言警句,例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些都是学生写作很好的素材。今天的中职语文教学加强经典诗文的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能下笔如有神。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经常诵读经典诗文,长期积累,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诵读的有效途径

既然经典诗文诵读可以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丰厚的土壤,那么在具體的教学实践中,经典诗文诵读应该有效开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课内经典诗文的解读,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引

中职语文教材引入了众多的经典美文,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教师首先要以教材中的经典作品作为基本的对象,教会学生学习和感悟经典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才能对经典诗词的有更好的理解,掌握古代各类作品遣词造句的技巧。比如学习苏轼的《定风波》,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初读,读出韵味;再读,读懂意境;反复读,熟读成诵,充分领略其中的意蕴美。当然,教师对每一阶段的“读”都要进行适当的朗诵技巧指导。例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怎样读出毫无畏惧,从容面对的积极态度?学生刚开始只能读准读流畅,但读不出其中的韵味。这时候教师就要加以指导,“谁怕?”要读出反问语气读后稍做停顿;用平缓的语气读“一蓑烟雨”后稍做停顿,“任平生”三个字语速慢读,“任”字重音。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下,学生不仅读得流畅,而且能抑扬顿挫。初步感受文本,读出韵味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参与班级诵读比赛,评选出最美朗诵者。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掌握了经典诗文诵读的方法,就能更好地带动课外经典诗文诵读的开展。同时,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又促进了课内知识的延伸和深入。例如在学完《定风波》后,笔者布置学生运用课内掌握的方法去诵读苏轼的另一首词《卜算子》。学生的诵读方法得到了迁移。

(二)改革课堂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经典诗文诵读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要么是个人背诵、小组背诵,要么是集体背诵,以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为了调动学生背诵经典诗文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山居秋暝》时,根据计算机专业学生擅长使用计算机的特点,笔者采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自己诵读的视频录制下来,小组和教师点评,个人改进。各组选出优秀代表,把诵读视频发送到班群,大家根据评分标准网络投票评选优胜者,又如美术专业学生擅长绘画,教师可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绘图再现诗中的画面来拉近与古诗的距离,有助于理解诗歌意境,这样学生在背诵时就有了画面作为依托,背诵起来言之有物,很快就能记住诗歌。再如篮球专业的学生活泼好动,可让他们在背诵时配乐,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此外,还要讲究诵读的多样性。在诵读过程中,可以采用师生比赛背、学生接龙背、根据情景背、问答背,等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灵活且富于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熟读成诵。

(三)丰富形式,强化诵读效果

教师要组织开展与经典诗文有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经典诗文诵读的效果。因此,诵读经典诗文的形式可以更丰富。笔者认为,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诗词鉴赏会。每学期各班级召开诗词趣味鉴赏会。鉴赏会的专题设定为“配乐朗诵”“古诗今唱”“诗词联句”等。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某个专题进行。活动结束,全班进行交流总结并写鉴赏短文。结合课堂交流情况和鉴赏文章质量,奖励优胜小组。学生在鉴赏活动中诵读经典诗文,在快乐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经典诗文诵读比赛。2007 年 9 月,国家语委、教育部等部门倡导开展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目前,该项活动在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长期开展。中职学生活泼开朗,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学校一年一度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深受他们的喜爱。他们主动在经典作品中寻找素材,反复练习,用歌唱、情景剧和花样朗诵等多种形式为各自的节目增色。诵读水平逐年提高。这项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更加浓厚。

3.“飞花令”活动。飞花令,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和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等综艺栏目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借鉴电视台综艺栏目的做法,结合中职学校专业特色,教师每月选出一个主题词,如车、球、机等,每个专业的各班级学生收集素材,在班级内轮流背诵含有主题词的诗句,选出代表参加各专业班级之间的角逐,评选出优秀班级给予奖励,然后再布置下个月的主题词。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兴致盎然。

此外,还可以开展经典诗文晨读比赛,或是结合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诗文吟诵活动。如 2018 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举行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诗文诵读大赛,学生紧紧围绕弘扬民族精神、歌颂团结和谐的壮美广西的主题开展诗词吟诵活动。实践证明,诵读活动的广泛开展,是诵读经典诗文得以长期有效展开的有力保障。教师要以丰富的形式,引领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诗词,使诵读变得更加有趣和轻松。

【参考文献】

[1]施 燕.师生的精神操练和心灵之舞——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共读经典的途径探究[J].语文知识,2017(5)

[2]葛兰宁.借助有声艺术形式再现诗歌之美——中职语文教学经典诗词品赏新法初探[J].学周刊,2019(18)

[3]张慧玲.四驱共进共读经典——中职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提升路径[J].江苏教育,2019(28)

【基金項目】2018年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项目“以校园语文活动为载体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2018B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麻荫荣(1979—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诵读有效途径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