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探究模式培养高中学生地理课程实践能力

2019-02-18怀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内容探究过程

覃 怀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建构探究模式培养高中学生地理课程实践能力的做法,提出从开放时空、动手实验、参与实践三方面强化体验、深度探究、渗透人文,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课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探究模式 高中学生 地理课程 实践能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B-0055-02

地理课堂探究是针对学生的一种体验式活动,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地理课程实践力是对地理校本课程与地理研学的有效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实际能力,是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有效结合,是构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其具体培养在于学生主观意识上的激发,将兴趣、行动串联在一起,关注多样化的社会现象,还原背后的本质内涵,進而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地掌握,有观点、有内涵,在实践中充分融合分析。本文基于探究模式论述高中学生地理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开放时空,强化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调查,从发现问题入手,进行积极的分析和寻找。在整个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

(一)展开调查,发现问题。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而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多涉及一些实际内容,单纯地讲解,往往不能真正让学生全面地理解。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产生疑问,再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展开调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整体的分析。整个过程就是学生探究模式的最初思考过程,也是探究模式的基础过程。

例如:进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前,笔者鼓励学生先自主预习,整节课的内容围绕着交通运输方式进行阐述,但教材的内容不多,也不够详细,学生单纯地依靠教材内容,很难全面理解。根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笔者将课堂方式和内容进行一些调整,结合本地区城乡结合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到社会上,对城镇和乡村的交通运输方式展开调查,要求学生针对运输方式的基本特点和运输的主要途径进行实地走访,可以自己设计调查的方法和目标,也可以针对调查的内容制订调查计划。在调查前,教师设置一些问题供学生一边调查一边思考:“交通运输的方式有哪些?”“本地区采取哪些方式?”“这样能够反映哪些内容?”让学生在调查和思考的同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再针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原因的查找。

地理调查是地理实践的前导,也是学生常用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在调查前,学生明确调查的方向,对调查过程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一定的掌握,不同情况不同应用,而发现的问题则是学生进行调查的主要收获。在调查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并使其懂得将分析结果进行有效记录。

(二)主动应用,解决问题。在调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学生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调查通常会涉及一些数据处理和分析方式,这些都是学生需要自主掌握的内容。针对每次数据的灵活应用,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围绕问题和调查目的进行应用以解决问题。

例如:还是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部分内容为例,学生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到交通等部门对交通运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解,二是进行资料的查阅,这两种方式涉及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分类、统计,这其中有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有效处理是关键,而这部分内容用到了数学学科中的统计公式,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整体把握和处理。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将地理、数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掌握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再将关键性的因素挑出来,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

主动应用强调对学生主观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对于调查分析他们是整个事件的主体。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的解决办法,优中选优,总结自己的个性化方法,真正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探究途径。

二、动手实验,深度探究

动手实验也是探究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更加注重对数据的形象化处理,通过观察和信息技术处理,进行场景的再现,找寻到其中的客观规律,实现深度探究。

(一)走进自然世界,寻找规律。走进自然世界即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活动,这部分内容主要运用在地理地表形态,包括山川、河流、树木的分布特点等方面。通过学生走到户外进行实际的观察和记录,比较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生物的形态特点,也比较相同条件下不同生物的生命特征,通过寻找和总结规律,对自然界的生物有整体的认识,进而理解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

例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中,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附近的郊外进行实际观察。观察前,学生要进行一定的准备,以方便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我们选择了一处比较有特点的河流,河流狭小而细长,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针对河流的流向、河流下的地表的形态、河流旁边地表的形态进行探究和记录。回到班级,笔者给学生讨论的机会,每个小组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且总结河流的整体形态和河流某一处地表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走进了自然,也探寻到了很多的客观规律。

自然界有很多的客观规律都与我们的教材紧密相连,也和学生想象的有一定差距。在走进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鼓励和提示,避免学生局限在某个区域或者某个事件上,尽量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样探寻的规律才能更加准确。

(二)借助信息技术,模拟完成。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单纯地依靠学生进行手工模型设计是无法完成的,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电脑中模拟现实场景,进而对当时的现象发生、现象特点以及地理知识点进行还原。信息技术的模拟往往更加直观,能给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

例如:针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部分内容,笔者和学生走到电脑前,通过学生前一段的数据查找,挑选了三个模拟方案,针对每个方案,借助信息技术老师的指导,我们将地表形态进行预设,并且将地表发生、变化以及相关的因素进行实际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学生看到了地表形态的变化,也理解了不同因素下地表有可能产生的结果,通过这些内容,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点理解得更加准确,同时在模拟中增强了体验。

信息技术的模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基本的就是学生对电脑模拟能力的掌握程度,很多学生有想法但不能真正地模拟出来,无法达到实验的预设效果,而这既需要学生日积月累,逐渐熟练掌握相关技术,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輔助。

三、参与实践,渗透人文

我们现在建构的探究模式,一般是一种广义的探究,不仅是知识面上的延伸,也是一种实践范围上的拓展。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组织实践中,感受人文,体味文化,培养综合素养。

(一)观察,懂得责任。高中阶段,学生通常参与社区的一些实践活动以及社会组织如志愿者协会等,一般是以节日或者纪念日为契机的户外的集体性的活动。在学生参与实践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实践方法,在行为和做法中总结感悟,使学生能够懂得自身应该肩负的责任,也意识到实践的深刻意义。

例如:在“区域经济发展”教学内容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恰好社区有一个关于歌颂家乡变化的文艺汇演,包含诗歌朗诵、歌颂家乡变化的歌曲、舞蹈、小品等丰富多彩的内容。笔者鼓励学生积极报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围绕家乡的变化,自己编排节目。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查阅了家乡变化的一些数据,包括经济的增长、作物的种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水利、畜牧等行业的发展,也了解到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变化。在活动中,学生观看节目,从节目中激发出更多的热爱家乡、自己有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等意识。通过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学生在观察、体会和感悟中有自己的想法,不仅得到了实践锻炼,也在思想上形成深刻的认识。

探究模式的建构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途径,也是学生的认识、想法等思想层面的升华,懂得责任并化为动力,才能在今后的各科学习中更加自主,从而提升课程的实践力。

(二)制作,尝试创新。探究实践与创新总是离不开的。教师可以围绕课本中的一个探究话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己提出假设,并且根据假设制作一些模型,并进行实际的演示,班级也可以定期开展成果交流展示会。学生通过制作内容,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相互交流,尝试进行创新,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中,探究的内容是“南水北调怎么调”。南水北调问题一直是我国水利发展的重大课题,借助这项内容,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南水北调的模型制作。在模型制作前,学生要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存在哪些环境阻碍和人为阻碍,并且通过自己所学制作创新版的南水北调模型。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活动氛围准备阶段、模型架构阶段和成果展示阶段。其中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一边介绍自己的模型的用途,一边针对模型的创新方面进行阐述,如出发点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功能等,相互交流和提意见。通过这样一个创新活动的尝试,学生能够达到思维的一种有效交流,对区域联系和协调发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

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毕竟处于学习阶段,很多的制作步骤和制作环节都不够清晰,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一些启发,提供类似的成功案例参考,帮助学生攻破难关,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新想法和积极性。

总之,地理课程实践力的培养不是带学生户外走一走、讨论一下问题就能够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观察、思考、实验、实践等多个环节以及问题的产生、问题的分析、结果的寻找等一种思维逐渐成熟的过程,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建构探究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在探究中体验和感悟,不仅提升实践能力,更升华个人品质。

【参考文献】

[1]林庆安.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方法探究[J].地理教学,2017(8)

[2]王 庆.基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3]程 丽.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6(24)

[4]黄志彬.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J].考试周刊,2016(93)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内容探究过程
设问引导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