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管线综合设计和实施

2019-02-18杨丽芳

珠江水运 2019年2期
关键词:市政工程

杨丽芳

摘 要:文章基于城市管线综合设计的必要性,介绍了管线信息化建设的特征,主要分析了当前管线综合实施过程存在的管线综合设计执行不到位、工程验收流于形式等问题,并从规划、设计、实施、运营管理4个阶段对管线综合设计和实施的要点进行了探讨,可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管线 管线综合设计 市政工程

在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当中,管线综合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城市用地合理性的控制,并降低管线间的相互干扰,为市政管线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分别从城市管线综合设计的必要性、管线信息化建设的特征、市政管线综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线综合设计实施要点等4个方面来阐述。

1.城市管线综合设计的必要性

在城市市政工程中,各种管线设计是确保现代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城市市政管线也逐渐复杂起来,通常有以下几种管线:给水管、燃气管、污水管、雨水管、热力管、电力管、通信管道等等,由于各种管线所属单位不同,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可能也不是同一家。如不进行管线综合设计,很容易造成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互相冲突和干扰。若在施工阶段发现问题,需重新设计、施工,但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加重政府经济负担。若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对人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严重的将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如《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规定:>35kV电力和通信管线的水平净距≥2m,如不进行管线综合设计,两者管线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电力线缆的电流会对电信线缆内的通信数据产生电磁干扰,影响居民使用。再比如,规范对给水和排水的水平及竖向间距均有要求,若各自设计施工,排水管若发生渗漏,污水进入给水管,会对人民的健康产生较大危害。基于这种发展局面,对管线综合设计也越来越重视,以防管线设计问题的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对于所有市政管线要进行合理布局,保证各管线正常工作,降低相关事故的发生,保障现代城市正常运转。

2.管线信息化建设的特征

市政管线种类繁多,且多单位各自管理,这也是造成管线综合设计复杂性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管线进行信息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市政管线信息化建设以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与设备为基础,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动态跟踪管线工程全过程运行情况,管线工程的实施过程分为7个阶段:开展管线普查阶段、管线规划阶段、管线设计阶段、管线实施阶段、管线使用阶段、管线养护阶段、管线废弃阶段。为了能更好地管理管线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中引进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方式,把握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情况,其工作模式为辅助设计市政管线、审批规划市政管线、普查或者竣工市政管线、自动化成图、监理纠错市政管线、更新入库管理市政管线(实现数据共享、公共服务、规划局内部使用);(2)能够有效实现数据共享,动态更新市政管线数据。为规划、管理城市市政管线数据,市政府从法律法规、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努力,以武汉市为例,基于法律法规的角度分析,其市政管线普查部门颁布了《武汉市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标准》、《武汉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技术規程》等;基于技术的角度分析,其逐步建立起市政管线数据库,用于收集、存储管线数据,并引进实时定位系统,实现了市政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与共享。

3.管线综合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上文对城市管线特点进行了分析,就目前来看,影响市政工程管线出现问题的因素相对较多,如:管线综合设计执行不到位、管线工程验收流于形式,文章将从以下方面来研究:

(1)管线综合设计执行不到位

就目前来看,我国市政工程管线设计受各种因素影响,由于管线综合设计缺乏相关法规制度,导致管线综合设计执行不到位,例如:在特殊结构工程建设中,因压缩空间导致管线随意迁改,从而影响管线综合设计作业的发挥,如若后续继续迁改,因设计单位缺乏对市政管线情况的深入了解,导致管线设计流于形式。尽管目前我国对管线设计给予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管理单位多头,致使规则制定无法落实。

(2)管线工程验收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形成了管线分头管理的现状,导致管理单位缺乏统一管理制度,从而致使管线验收标准各有不同,尽管我国部分城市设立了管网办,但因受利益的影响,未能成立管网公司。我国在道路改造工程中,相关建设单位会将管线迁改工作交给产权单位,然而产权单位在给水、燃气管线验收中要求严格,而其他管线均存在走过场形式,导致施工图纸无法将真实的施工情况反映出来。

4.市政管线综合设计、实施要点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人口逐渐增多,规划管理工作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地下综合管线作为规划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性,其是推进城市发展的核心物质基础。市政管线综合工程应遵循相关要点,文章将从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3个方面来阐述,详情如下:

(1)规划阶段。在市政管线规划阶段,应先对工程资料进行搜集,在实际工作中可对竣工资料进行查阅,严格核实,确保资料的准确无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控制点标高进行把控,编制《片区详细性市政专项规划》,并核对各专业规划设计,如平面及竖向均无交叉,则管线布置合理。

(2)设计阶段。在设计资料收集完整后,各管线设计单位实施单项设计,根据相关规划来设置管线位置,汇总至管线综合单位。管线综合设计人员进行单项管线设计信息的汇总与传递,并进行平面与竖向设计,及时调解单项管线之间的矛盾,使各种管线布置满足规范要求,能够互不干扰。再将综合后的成果反馈给单项设计单位。在新建道路工程设计中,应根据相关规划制度,与工程实际需要结合,对各管线平面位置及竖向标高位置进行设置,合理把握控制点标高。在确定工程关键节点后,还应对桥梁、隧道特殊结构管线综合考虑,与结构设计人员细致对接,在确保其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将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有效落实,确保管线综合设计的可实施性。

(3)实施阶段。管道施工前设计单位应进行设计交底,把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重点指出,提醒施工单位注意。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如现场情况与设计不吻合,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共同解决。各单位应协调统筹,避免反复开挖。因管道施工属于隐蔽工程,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设计文件等,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违规和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绘制竣工图及竣工资料,并归档。

(4)运营管理阶段。城市市政管网多头管理是市政管线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各城市管理者已慢慢认识到这个问题,可借鉴部分城市做法,成立管网公司,统筹管理。同时,市政管线的管理方法在信息化的支持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运行维护、规划管理的角度切入,从市政管线设计环节开始就建立健全动态更新机制,以实时更新市政管线的数据。在地下综合管线信息化系统中,规划管理人员可实时对市政管线进行三维场景的浏览、查询。如在设计筹备市政管线工程时,信息化系统可分析出被拆迁的管线情况、计算拆迁的费用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具备辅助设计、分析横纵断面、净距等多种功能。利用正确的数据辅助管线决策,将规划审批工作过程与动态管理有机统一,创新规划管理方式,提升规划管理的有效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市政管线综合设计及实施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阐述,为改善这一现状,相关单位应对管线综合设计、施工、管理加强力度,把握管线综合设计关键点,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促进市政管线综合设计的有效性,为行业发展作出有效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洋.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江伟民.市政管线综合设计与研究[J].市政技术,2008(04):273-276+285.

[3]王贤萍.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J].中国给水排水,2002(06):54-56.

猜你喜欢

市政工程
挖淤换填施工工艺在市政工程的应用
不平衡报价在市政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探讨
浅谈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