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2019-02-18刘榜劳
刘榜劳
【摘要】目的 讨论中医治疗糖尿病效果,以及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施以西医治疗)与观察组(施以中医治疗),各91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为黄芪,中药分类使用频率最高为清热药。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施以补气养虚、袪火清热中医治疗,可确保临床疗效,对此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1
糖尿病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自由基毒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尚未有根治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但中医在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等方面,都是西医治疗所不能比拟的。为提高临床疗效,还需加强对中医用药规律的研究,以确保治疗的针对性与规范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1例。其中,观察组女42例,男49例,平均年龄(67.3±6.8)岁;对照组男50例,女41例,平均年龄(68.5±7.1)岁。两组患者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西医治疗,口服二甲双弧(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0596),1片/次,2次/d,半年为一个周期。观察组施以中医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上消方药:以润肺养胃、生津止渴治疗为主,方剂包括20 g的知母、黄芪,15 g的地黄、麦冬。②中消药方:以护肾养虚、增强体质为主,方剂包括110 g的山萸肉,20 g的葛根、茯苓,15 g的地黄、栀子。③下消药方:以清热养肺、补气养虚治疗为主,方剂包括15 g的山药、知母,10 g的山茱萸、红参、黄芪。药方以水煎服,1剂/d,分两次服用。用药期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药方,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控制蛋白质、糖分的摄入。加强日常锻炼,保持乐观心态,定期复查。
1.3 觀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包括显效(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有效(症状消失,血糖基本恢复)、无效(症状与血糖无变化)几项,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析观察组用药规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65/91),观察组为96.70%(88/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99,P=0.000)。
91张方剂中,共计121种中药,共用药1322次。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为黄芪5.82%,其次为茯苓5.30%、山药4.77%、天花粉4.39%、麦冬3.63%、白术3.33%等。中药分类使用频率最高为清热药19.89%,其次为补气药18.45%、活血药17.62%、补阴药17.39%、利水渗湿药16.18%、补血药15.43%、解表药15.20%等。
3 讨 论
糖尿病施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也是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内科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症,发病机制与燥热偏胜、阴津亏损等有关,阴虚为本,燥热为实。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西药药效迅速,但治标不治本,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长时间服用药物会出现糖尿病乳酸酸中毒、低血糖、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二甲双胍药物具有典型的腹泻、腹痛、消化不良、头晕头痛等毒副作用;对此,寻求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尤为关键[1-2]。
中药治疗糖尿病起效慢,但固本效果显著。通过对用药规律的分析,发现治疗方面,以活血、清热、化瘀、养阴、益气为主。中医治疗糖尿病时,将其分为郁、热、虚损各个病理节段,具有热盛伤津、气阴亏虚等典型特征,且伴有淤血症状;对此,治疗以清热活血、益气养阴为主。基于药归经角度分析,糖尿病多发于脾经、肺经、肾经,也是糖尿病主要责任脏器。糖尿病发病与精神状态、情绪波动等影响较大,情志直接关系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分泌水平,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将直接增强胰岛素对其拮抗。调节肝脏、心脏可使患者处于最佳身心状态;对此,治疗糖尿病也应当从调畅心肝气机入手。基于药性角度分析,苦寒与甘寒药物应用频率最高,酸苦制甜、酸甘化阴与清热功效最为明显,血糖控制效果也最为确切[3]。
综上所述,加强糖尿病中医治疗效果与用药规律分析,对提高糖尿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对此,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夏中尚,杜正彩,邓家刚,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11):2223-2226.
[2] 万安庆,鲍剑洋,胡孔法.基于Apriori改进算法的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12):97-101.
[3] 何嘉莉,吴丽燕,孙璐,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用药规律分析[J].中医学报,2017,32(1):38-40.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