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老年白血病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
2019-02-18张宁罗红香王丽萍王春娥张倩原晓茹郝晓敏
张宁 罗红香 王丽萍 王春娥 张倩 原晓茹 郝晓敏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在老年白血病患者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60例老年白血病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①老年白血病患者主要存在焦虑和抑郁。②个别患者对化疗后出现的反应及并发症不能耐受,表现为丧失信心、拒绝治疗。③老年人对白血病知识缺乏,对疾病预后失去信心。结论 心理干预在老年白血病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使其缓解紧张、恐惧情绪,减轻焦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白血病;老年患者;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1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白血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在老年人易出现的诸多病症中,白血病是一种多发常见的难以治愈的疾病,老年患者体质虚弱,对化疗耐受性差,其中化疗继发感染是老年人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因此,有目的的治疗性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白血病整体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日~2017年5月30日西安高新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5周岁以上的老年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调查对象均无心、脑、肺、肝、肾等严重并发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15年6月20日~2016年6月19日)与观察组(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2岁;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70.1岁。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种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通过应用华裔教授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对照组采用白血病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采用白血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
1.2.1 科室成立心理护理小组,在学习白血病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又系统的学习了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及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小组成员对每位新入院的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文化程度、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关系、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承受能力,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案。
1.2.2 护士耐心倾听患者心理需求及痛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定期组织医患座谈会,通过医患之间的交流让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为患者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应用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模式,此模式以护患间平等合作为基础,强调护患双方具有平等权利,共同参与决策和治疗护理过程[5]。让患者参与治疗及护理中与患者建立互信、友爱的护患关系,为患者营造舒心安全的治疗环境。
1.2.3 音乐疗法
音乐不仅对于精神,情绪具有极大影响,对于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它可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改变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通过神经及体液的调节,使免疫功能得到增强[6]。还有研究表明音乐疗法能有效缓解癌症患者沮丧和恐惧等负性情绪导致的睡眠质量差[7]。因此给患者听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疼痛。
2 结 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心理分析对比。
3 讨 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性白血病患者也逐年增加,而这部分患者又常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生活层次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他们治疗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延长生存期、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及心理满足感,让他们能够安逸享受晚年生活。所以老年白血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调整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积极平稳的心态,可减轻对疾病的担心和忧虑,有利于治疗的进行[8]。
本研究结论表明对老年白血病患者从诊断到治疗过程中贯穿心理干预,能使其缓解紧张、恐惧情绪,减轻焦虑,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明显提高老年白血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如仙.老年白血病26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4):158-159.
[2] 许惠丽.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感染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3):55-56.
[3] 薩斯和霍华德(1956)医患关系的三个基本模式.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