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综合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影响
2019-02-18何丽云
何丽云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综合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通过对比观察两组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护理满意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手术后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极大的改善医患关系,故值得深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2
颅内动脉瘤是由脑动脉血管的肿瘤病变,在脑血管出血疾病中位于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和脑高压出血,约1/3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在日常的身体体检中很难被查出[1]。在临床治疗中以手术为主,手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开颅手术,另一种是穿刺血管内栓塞手术,前者患者创面较大、痊愈周期长、有较大的不可预见性风险,一般以后者为主。为探讨术后护理效果,本文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最终达到护理效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3±3.6)岁;实验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7±2.6)岁;按照HUNT-hess分级,0~2级15例、1级25例、2级20例、3级15例、4级5例;两组患者基本都出现了呕吐、头疼等病症,以及意识障碍、瞳孔放大、眩晕、眼睑下垂等情况。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分组护理治疗[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经过全脑血管造影确诊,手术前进行全身麻醉行皮股动脉穿刺,通过微导管达到颅内动脉瘤的腔内位置,然后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和形态将支架等辅助性治疗材料依次送达至动脉瘤处,然后进行手术,手术完后将患者送回ICU进行对应护理治疗。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按照医嘱实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患者卧床休息时间不少于24个小时,对患者进行24小时护理观察,保持病房的整洁湿润及安静,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
1.2.2 实验组采用综合護理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综合护理。
(1)在手术前通过对患者采用单独或集中的方式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讲,使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颅内动脉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应该采取的治疗方法,避免患者及患者家属放弃或精神背负较大负担。
(2)加强饮食睡眠和基础护理等基础知识培训,保障患者能够在每日的饮食中摄取足够的营养,配餐以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3)加强对患者下肢、足的皮肤护理,主要针对下肢、足的皮肤温度、颜色和痛感检测,通过和正常下肢、足的对比密切关注变化,对穿刺点的出血、皮下肿胀等情况要格外关注。
(4)因患者都给予了插管,因此要对患者全身的各种引流管加以护理,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无阻,同时对管道及患者周身进行消毒,确保无感染;对管道内的引流液特别是脑脊液的颜色、剂量和性质密切关注。
(5)对中老年患者要对血压进行连续观察,因中老年患者容易在手术后出现心力衰竭,对此可静脉点滴硝酸甘油保持患者血压稳定。对可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给予口服来防止血栓,保证脑部血液微循环良好。
(6)对患者肺部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特别是有排痰需要的患者,以保证呼吸道顺畅;肺部感染患者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7)对患者的血液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保证患者饮用足够量的水,以此加速排泄降低肝肾器官的负担。
(8)对患者适时进行按摩和下肢运动,防止静脉血栓的行车,同时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9)在手术后使用抗凝解痉药物时,观察患者的凝血情况,有没有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瘤体出血情况。
(10)对即将出院的患者及患者家属予以指导,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要叮嘱患者注意休息、科学饮食、戒酒戒烟、作息规律,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对比观察两组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护理满意率来评判两组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1.3.1 平均住院时间
计算两组患者自住院开始到出院的平均住院时间。
1.3.2 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不同护理方法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方法中患者有无血栓形成、有无脑血管痉挛、有无穿刺点出血、有无心力衰竭、有无褥疮、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1.3.3 术后护理满意率:通过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满分100分,内容涵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具体操作规程)进行打分评判,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非常满意:85分以上、比较满意:65~85分、不满意:65分以下。术后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天,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10例,其中血栓形成2例、脑血管痉挛1例、穿刺点出血2例、心力衰竭1例、褥疮3例、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3例,其中血栓形成1例、穿刺点出血1例、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7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2.5%。由此可见,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护理满意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因有高血压等病症时情绪波动较大引起脑动脉腔内血压升高时极易引发动脉瘤破裂,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临床上多采用栓塞治疗方法[3]。为此,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通过对比观察得出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护理满意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手术后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极大的改善医患关系,故值得深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锦华,吕会玲.循证护理在预防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后脑血管痉挛70例中的应用[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5,38(3):233-234.
[2] 陆 娟,何 亮,戴 丹,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4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47-48.
[3] 乔艳玲,周晓东,柴永萍,等.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12):1228-1229.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