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与循环》杂志读者调查分析

2019-02-18杨丽沈昱平马雯娜

心电与循环 2019年1期
关键词:认可度电学心电

杨丽 沈昱平 马雯娜

我国科技期刊尤其是医学期刊大多从出版者的角度选取、编排稿件,为发表文章而发表文章,与作者沟通多,与读者交流少[1]。《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国内优秀期刊均非常重视读者调查活动。从读者出发,策划有学术高度、引导学科发展、启迪读者的优秀医学期刊已成为办刊的追求[2]。为了科学把握读者需求,提高杂志的质量,《心电与循环》杂志(以下简称我刊)于2017年下半年设计并启动了读者调查活动。2018年年初完成了基本统计和评价工作并公布了读者调查活动的赠阅名单。现将调查作一总结,报道如下。

1 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基于我刊实际工作以及调查问卷的一般方法,参考国内多家医学期刊的读者调查[1-3],共设计21题,其中选择题19题(包括单选题17题,可单选或多选2题),简答2题。内容涵盖了读者的基本资料(第1~7,9~10题)、对我刊的评价(第8,11~18题)和对我刊的意见(第19~21题)3部分。调查时间从2017年7月20日至11月1日。问卷发放采用杂志刊登(2017年第4期及第5期杂志)和问卷星微信转发两种途径。汇总计算采用问卷星和Excel软件汇总计算,并采用问卷星的“关键字分析”功能分析简答题的意见方向,同时采用问卷星的交叉分析功能将读者的基本资料作为自变量,对我刊的评价作为因变量进行进一步分析。

2 结果

本次读者调查共收回问卷473份(问卷星收回468份,纸质问卷寄回或拍照电邮发回5份)。排除1份第1次听说我刊的读者问卷,有效问卷472份。

2.1 读者的基本资料

2.1.1 性别、年龄及所在地区 男性204名(43.2%),女性 268名(56.8%);年龄 18~29岁 42名(8.9%),30~39岁197名(41.7%),40~49岁178名(37.7%),50岁以上55名(11.7%)。问卷对象遍及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2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答卷数量位于前三的分别是浙江60.3%,河南4.1%及湖南3.6%。

2.1.2 学历、职称与所在单位 学历中专6名(1.3%),大专31名(6.6%),本科332名(70.3%),硕士91名(19.3%),博士12名(2.5%);在校学生3名(0.6%),已入职无职称12名(2.5%),初级职称60名(12.7%),中级职称193名(40.9%),副高职称146名(30.9%),正高职称58名(12.3%);所在单位为医学院校、科研院所26名(5.5%),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分别为32名(6.8%)、129名(27.3%)、285名(60.4%)。

2.1.3 主要工作领域分布 按照从事人数多寡排序,依次为心电图工作345名(73.1%),高血压治疗147名(31.1%),心力衰竭126名(26.7%),心电起搏和电生理115名(24.4%),动脉粥样硬化113名(23.9%),介入心脏病学105名(22.2%),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抗栓治疗44名(9.3%),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36名(7.6%),其他15名(3.2%,包含肺功能/脑电图/肌电图3名,内科、全科、儿科、运动平板试验、心脏康复各2名,颅内多普勒、中医科各1名),心脑血管影像学10名(2.1%),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药理学、循证医学10名(2.1%)。

2.1.4 投稿与订阅 目前还没有投稿过324名(68.6%),已投稿但是还未发表40名(8.5%),已经发表并且≥3篇者35名(7.4%),2篇者29名(6.1%),1篇者44名(9.3%)。个人纸质期刊订阅171名(36.2%),网络阅读147名(31.1%),图书馆纸质期刊阅读117名(24.8%),其他37名(7.8%,其他包含:单位订阅有23名,同行推荐借阅8名,学习班赠阅4名,不详2名)。网络阅读中位于前三的数据库为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分别为34.4%、28.0%、4.91%),表示只阅读纸质期刊的有140名(29.5%)。

2.2 对我刊的评价

2.2.1 满意度评价 见表1。

表1 满意度评价[名(%)]

由表1可见,5项指标中非常满意者均>50%。对编辑工作表现的评价不满意的原因为没有接触过或无法评价。对我刊装帧设计(开本、封面、版面等)不满意2名中认为封面图案较为混乱、色彩不佳和无特色、无亮点各1名。对发行和邮寄(是否遗漏、破损等)的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为遗失或延迟。

2.2.2 栏目或文章的认可度 栏目认可度从多到少排序为:病例分析327名(69.3%),心电生理与心电图 303名(64.2%),指南解读 259名(54.9%),思考与分析(“思考心电图”答题)242名(51.3%),专题报道 224名(47.5%),经验交流 202名(42.8%),论著 165名(35.0%),临床研究 161名(34.1%),述评124名(26.3%),学术争鸣94名(19.9%),之后分别是心电学英语、基础研究、心脏快讯和消融园地及其他。在其他中,有1名读者备注提出 “心电图教学查房”栏目,1名读者表示“特别喜欢心电图版块,直接看图学习”。对文章整体认可度的结果提示,认为文章有帮助的比例50%左右及10%~40%的读者最多,分别为172名(36.4%)及170名(36.0%),其次是60%~90%,为99名(21.0%),认为文章有帮助的比例>90%或<10%的对象最少,分别为19名(4.0%)及12名(2.5%)。

2.2.3 严谨度评价 认为本刊论文科研设计非常严谨的读者为183名(38.8%),比较严谨的为288名(61.0%),不严谨的1名(0.2%);论文统计学处理非常严谨的为187名(39.6%),比较严谨的为285名(60.4%),无一名读者认为不严谨。

2.3 对我刊的意见

2.3.1 对组约稿的看法 认为应该组稿,期刊要有学术导向的读者为430名(91.1%),远远高于认为没有必要组稿,来稿刊登即可的26名(5.5%),认为两者皆可的读者有16名(3.4%)。

2.3.2 对栏目设置的建议 问卷星“关键字分析”功能显示,前5位高频词汇依次为“临床”“心电图”“内容”“病例”“基层”。具体归纳意见如下:(1)提议增加病例分析栏目的文章;(2)增加心电图方面的内容(专家观点、国外新进展、心电学三基知识、起搏心电知识,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的文章);(3)针对基层心电工作者疑难解答或基层教育,典型案例可多加报道;(4)尽可能每篇文章都附上关键词,以供检索;(5)恢复“心电图教学查房”栏目;(6)邀请学术界的专家或大咖介绍心电与临床结合方面对内容;(7)中高级职称考试模拟题选登。其他较好的意见还有:以3年为1个周期,系统论述3年来心电学学科进展;多刊出针对某些重大问题的国内多中心研究类文章;增加心脑血管病相关栏目,例如“循环检查与临床”:刊登动态血压、心功能、心脏和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检测等与临床诊疗关系的文章;增加反映心电新动态方面的综述;增加临床研究进展的文章;设置专题论坛;增加冠状动脉介入及结构性心脏病学方向的文章;增设时讯指南快递;增设儿童心血管专栏;增加与循环相关的边缘学科的文章。

2.3.3 对本刊综合建议 问卷星“关键字分析”功能显示,前5位高频词汇依次为“临床”“内容”“更多”“学术”“心电图”。具体归纳意见如下:(1)建议仍将心电学特别是心电图学作为办刊的立足基础,多提供更高质量、更有价值的学科信息(紧密结合临床,注重实用性,能够临床指导性的文章);(2)增加外省文章比重;(3)增加页码,缩短刊期;(4)提高论著类文章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增加论著类文章的版面;(5)努力提高影响因子;(6)定期召开编委会,扩大编委会;(7)增加微信公众号的推送;(8)建议编辑深入临床一线,与临床医师广交朋友,挖掘有学术价值的内容;(9)扩大对杂志的宣传;(10)增强与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及医疗单位的沟通,进入其晋升目录。

2.3.4 交叉分析结果 深度分析数据方面,我们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关注的结果:(1)在对栏目的认可度、认为文章有帮助的比例以及满意度和严谨度的评价方面,医学院校、科研院所与三级诊疗机构结果趋同。一级诊疗机构对于满意度和严谨度的认可水平更高。(2)最受认可的病例分析栏目,也随着学历升高,认可度逐渐下降,但在博士学历的读者中认可度仍然最高,接近60%。一级、二级诊疗机构对于病例分析栏目的认可度均超过70%。(3)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已投稿、已经发表并且≥3篇的读者占比最高,超过20%,而一级、二级诊疗机构目前还没未稿过的占比均超过80%。

3 讨论

学术期刊是刊登学术研究成果的周期性出版物,作为精神产品的学术期刊,是编辑主体和科研主体共同劳动的结晶,两者的沟通与融合是刊物质量提升的基本前提,两者的互动互进是推动学术期刊发展的基础。编辑、作者、读者三者趋同性表明,科学研究应该而且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4]。

读者是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术期刊的最终鉴赏者、评判者和受益者;同时,读者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也将对编辑主体的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我刊原名《心电学杂志》,创刊于1982年,2012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作者,正式更名为现名。本次读者调查虽然仅设计了21题,但是内容涵盖读者的基本资料、对我刊的评价以及对我刊的意见,是一份较为完备的调查报告。从反馈结果来看,有很多启发。

读者年龄30~39岁及40~49岁之和接近80%。地区中本省读者占比超过60%,第二位不到5%。这一方面说明我刊在本省有较高的认可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其他地区我刊的影响水平相距不大,外省推广任务艰巨。学历、职称与所在单位方面,本科与硕士两者之和占比接近90%,中级职称与副高职称两者之和超过70%。三级诊疗机构与二级两者之和超过80%。从事领域方面,心电图最多。综上,可以得出我刊的核心读者群可能为市级心内科及心电图岗位的中高级职称医生。投稿与订阅方面,目前还未投稿者接近70%,尤其一级、二级诊疗机构目前还未投稿过的占比均超过80%,表明在争取读者转化为作者方面,需要更加努力。纸质期刊仍是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但是通过网络阅读途径占比也有约1/3。我刊的这一结果可能与我刊本身注重图的展现与分析有关。纸媒较之多媒体,易于测量、书写标记和比较,因此可能更具优势。在最受认可的栏目方面,病例分析栏目一马当先,接近70%的读者都对其表示认可。而在编辑部花费较大精力重点策划组织编辑的专题报道栏目,认可度一般,不到50%。论著栏目也是编辑部投入较多心血的栏目之一,认可度仅为35%,这说明这些栏目在科学性、创新性及临床价值方面还需作更多努力。此外,思考与分析栏目作为一个读图答题类的小栏目,虽然参与人数不多,但是在本次调查中却显示出了较高的认可度(超过50%),值得编辑部保留或创新形式继续开展。在满意度方面,编辑、校对、图表设计方面,非常满意的占比均较高(超过60%),开本与装帧设计、发行和邮寄方面略低(超过50%)。在严谨度方面,认为本刊论文科研设计、统计学处理比较严谨的最多,均超过60%。满意度比严谨度更高,对我刊提高科研设计和统计学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于栏目设置方面的建议是最多的。在本次调查中,从最受认可的栏目,到对期刊的综合建议,都反映出读者对于心电学专业的文章的渴求。分析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与我刊历史渊源相关。我刊前身《心电学杂志》是我国第一本心电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填补了当时的空白,曾为我国心电学发现和培育了一大批学术人才。杂志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较高的权威,发行量也屡创新高。但是随着心血管专业其它检测手段的快速进步,心电图及电生理检查的局限性问题逐渐暴露。我刊也遭遇了稿源质量退步,来稿量下滑的严重问题[5]。2012年,我刊正式更名后,扩大了心血管专业的来稿。更名6年来,我刊总来稿量逐年增多,也说明更名确有必要。其次,我刊的两大读者群分别来自心血管内科及心电科两大科室。虽然在医疗机构设置中,这两个科室通常各自独立,但在学科中,心电学属于心血管的分支。这也就是第6题主要工作领域分布中,按照从事人数多寡排序,心电图工作是最多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我刊作为省级医学会主办的专业型期刊,文章科学性与创新性与国际和国内一流专业类期刊仍有距离,这也就加深了我刊的定位是要在关注读者需求与引领学术潮流中,选择更需要关注读者需求。我刊的定位兼顾普及与提高的主旨也反映了这一点。

科技期刊唯有不断提供最优质的内容,才会获得读者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才能创出品牌、扩大发行量,进而吸引更多的作者投稿,丰富稿源,从而实现良性发展和循环[6]。我刊更名以来,影响力并没有伴随来稿量增多而明显提升,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本次调查客观反映出核心读者对于优秀病例和心电图内容的渴求,也提示我们在增加心内科临床文章的同时,依然要保持和提升心电图文章的质量,牢牢把握核心读者的阅读诉求。

对于读者关心的问题简要回答如下:(1)心电图教学查房和心电生理与心电图栏目如果有合适的文章,还会恢复。教学查房栏目以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或教授3层观点对于典型病例层层递进,一直是我刊广受好评的栏目。心电生理与心电图栏目由浙江省人民医院李忠杰主任主持多年,将李主任多年的经验通过典型病例逐期介绍,是心电生理入门和提高的良好学习素材。因之前多年已将基本内容介绍完毕,故栏目暂停。这两个栏目欢迎专家写稿,也欢迎作者投稿。教学查房栏目不限于心电学专业,欢迎广大作者将合适的病例归纳总结,多多投稿。(2)我刊会积极听取各方意见,综合决策,为杂志更好发展积极努力。(3)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刊已于北京玛格泰克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近期项目已正式上线,开展服务。

本次调查活动方法有两大亮点:(1)问卷星网站程序大大提高了问卷发送、收回及统计的效率。问卷星是一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人性化的在线设计问卷、采集数据、自定义报表、调查结果分析系列服务。作为新时代新媒体形式下的读者调查活动,问卷星显示出了巨大的的优势:首先,传播迅速。利用微信转发,可迅速回收调查问卷。第二,填写便利。较之手工填写拍照发送邮箱或纸质问卷邮寄,手机输入方便快捷。第三,汇总快速并准确,并可进行交叉分析。有效识别IP地址,可帮助进行地区分析和防止无效填写。(2)借助学会办刊优势,与我刊编委会中心血管病学分会及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两大分会的专家联系,帮助转发问卷至我省心内科及心电学专业从业医生及相关医学生填写问卷,大大提高了参与度。

本次读者调查的不足分为以下几点论述:(1)题目设计的缺憾:第9题订阅渠道设置成个人订阅、图书馆及网络阅读和其他4种渠道,但题目仅设置成为了单选,不够合理。第10题网络阅读渠道网络阅读中,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这3组数据库的总和超出了第9题的网络阅读数。因此,如果将订阅渠道设计成多选题会使问卷更科学。第14题对本刊发行和邮寄(是否遗漏、破损等)满意度情况中未考虑只选择网络阅读的读者,导致结果可能也存在一定偏差。(2)从本次问卷的来源地区分布来看,超过60%来自于省内,第二位河南省仅为4.1%。与我刊订阅地区分布及来稿地区分布比较,有一定差异,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

综上所述,读者调查是一次良好的编读互动的机会,也是我刊对外宣传、扩大影响的契机。回顾整个调查,立足于本刊读者,优化栏目设置,推出贴近临床需求的更高质量的文章是编辑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认可度电学心电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对一个电学故障题的思考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更正启事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Lesson Seventy-four An atypical presentation of a typical arrhyth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