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引领下数字影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辨析

2019-02-18蔚,王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国梦全球化影视

宋 蔚,王 倩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合肥 230011)

2012 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在此之后,习总书记又在国内外很多重要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并表示有信心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2]。在全球化已经到来的今天,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各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命题。

1 对接“中国梦”复兴理念

“强国必须强教”。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根本要依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上面要走在时代的前面。在当今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实现“中国梦”必须关注民族艺术和文化创作活动,发挥其中主体——人的作用,他们才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具体说,是那些能够说好“地方故事”、说好“中国故事”,契合“中国梦”理念的专业技能人才才是核心的目标。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快速发展与渗透, 数字影视行业已成为现代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成为促进文化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字影视制作领域越来越注重专业人才的作用,包涵数字影视作品的策划、设计、创意和创作等各个环节。“中国梦”的提出和实践,已经成为当今引领数字影视人才培养的根本思路和最终目标。

1.1 顺应全球化大势

就文化的传播和创新而言,全球化的出现直接突破了各民族文化间的隔阂,也可以说全球化发展打破了民族文化的边界,自然而然地带来了世界各地文化的多姿多彩,但文化的创新属性仍然是各民族文化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民族的艺术,深植于民族的灵魂中。无论何时何地,只有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文化,才能在全球化中有话语权,才能不断地发展,从而引导民族艺术的复兴与发展。

那种担心全球化后,可能会消减甚至摒弃民族性的文化是多余的。相反,全球化能够把民族性从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为民族性赋予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面对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数字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积极主动地登上“全球化”这一舞台,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吸收、消化和汲取外来文化的素养,在横向上穿越诸多民族界限,纵向上植根于传统又有所创新,才能充满信心与活力。

1.2 弘扬民族特性

在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中,都有其内在的传承和传播机制。这其中包含了文化艺术活动主、客体的判别与选择机制。在全球化背景下,必然引发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碰撞与竞争,引发不同程度的各类文化之间的交融与重组。置身于这种境遇下,民族文化面对变化着的或者扩展着的多元文化,面对不断出现的文化新质,需要积极选择与主动调适,才能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深化、整合,使之更具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赋予本民族文化以全新的生命力与竞争力,更加有效地弘扬其民族新型特性。

中国的民族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良性生存与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应深度发掘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积极探索、研究、注入本民族文化新的生命力,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弘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富有民族特性的美学品格,积极突破诸多地域限制,不断完善与提升自我。在全球化大发展的格局下活灵活现地存在,在与“他者”文化不断对话、交融、互动的过程中自我成长,并赋予新的内容形式。

2 确立人才培养的原则

自1996年“文化立国”战略的启动,到近年动漫产品风靡全球,日本高校的文化艺术教育始终秉承着“传统中求创新、创新中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3]。这种成功的人才培养理念,为高校数字影视专业人才培养和建设带来了借鉴和启发,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中,以文化自立、自强为目标,汲取“他家”多元文化和多元艺术中的营养,为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2.1 紧贴核心的原则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人才培养的最根本准则。因为“中国梦”厘清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梦”和“个人梦”之间关系,即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局部隶属整体,个人必须树立全局观,服从全局,具体来说,“个人梦”应紧随“国家梦”,凡事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整体由局部构成,要以局部作为着眼点,以局部发展推动整体进步。数字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紧贴“中国梦”这一核心原则和最终目标,以“个人梦”的实现为阶梯来实现“中国梦”。

数字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别于其他基础性学科门类,具有立意明确的专业导向性。要紧贴“中国梦”这一核心原则,势必要在全面把握专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师资队伍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等诸多方面融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把握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让“中国梦”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适应当前乃至适度超前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4]。

2.2 突出特色的原则

各地高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逐步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这是各高校专业建设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如果忽视乡土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精神面貌,不能发挥高校现有办学资质与优势,只是盲目跟从或炒作“他家”文化,极易造成专业人才培养出现偏颇。

在数字影视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准地域文化与精神品格,不能把握办学的侧重点与优势,人才的培养就难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难以建立与区域文化产业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很难讲好“地方故事”,更不要说“中国故事”了。要通过客观地评估与科学的论证,结合各高校自身特点,深入了解地方政治、经济、文化需求。讲好“地方故事”与讲好“中国故事”,都是文化输出,只是容量和范畴不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注重特色数字影视人才的培养,包含地方文化特色、精神特质、院校办学特色及优势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

2.3 重点建设的原则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好时期。在这种态势下,政府依据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的需求变化,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纲要,文创产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数字影视行业现已成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包括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规划、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更新、教材体系编制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等诸多方面,依托院校、合作企事业单位与党政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

在数字影视人才培养的环节中,要始终贯穿“中国梦”这一核心理念,同时将该理念渗透入人才培养的环节中去,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只有经过系统深入的论证,按照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方案,在培养环节中选取核心点重点攻关,才能保持整体持续推进,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预期效果[5]。

3 数字影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3.1 树立以“中国梦”为核心,全球化交融的教学理念

“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繁盛之梦。在现代数字影视作品的创作中, 出现了越来越多被赋予中国元素的文艺作品, 它们成功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赋予现代影视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视觉表现力, 得到受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它的设计与传播不仅在全球展现民族设计的差异化与开放性,同时在强化民族性特征的基础上,与国际化进行了良好的衔接。例如,美国梦工厂的动画影片《功夫熊猫》的角色与场景的设计,就较多地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及元素,如宫殿、卷轴、无字天书等,不仅在视觉设计上展现出中国民族性特色,更是通过道家、佛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传递出别具一格的“中国风”。通过中式艺术再现与文化展示,表现出美国的价值观,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现代数字影视人才的培养中,应当树立以“中国梦”为核心,与全球化交融的教学理念,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教学环节中,向学生传递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及代表性设计元素等,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如何植根于本土文化精髓,创作出富有民族精神及价值观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创造出更多带有民族标志的特色作品。

3.2 精准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当今优胜劣汰的经济运行法则下,数字影视作品如果想获得成功,除去作品中文化艺术、影视技术外,还需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在全球化时代中,成功的数字影视作品背后,应有一大批既擅长数字影视制作,又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关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内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存在一些误区,高校往往注重培养数字影视艺术家,在影视艺术理论及数字技能创作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往往忽视影视产品营销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只注重作品创作,缺乏对市场经营的运作,容易使创作出来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脱离市场,不能满足人们对作品的需求。半个世纪以来,日本政府把“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强化国际化的竞争力”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6]。日本的数字影视及动漫作品的人才培养,拥有良好的专业学识背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了经济效益和市场经营意识的内容,才有了数字影视与动漫产业的繁荣。

在数字影视人才的培养体系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和文化底蕴的培养,又要兼顾市场经营运作意识的培养。树立起专业领域知识、专业技能、民族精髓、多重思维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精准定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规范,才能实现数字影视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才能有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3.3 校园教育的转变与文化生态建设

长期以来,社会赋予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高层次专业教育教学活动。各高等教育机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预测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确立各专业类别的招生规模。高等院校将依据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各专业的学生实施专业化理论与实践教学,定期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当学生在校的学习任务完成之后,院校会面向学生提供 “对口就业”专项指导,确保学生就业,这是高等教育机构运作的常规模式[7]。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多种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文化艺术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的趋势日益增强。怎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成为各高等院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必将引发高等院校的深层变革。在许多国家,教育领域已经纷纷摒弃了传统的专业化教育模式,把高等教育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上来,准确对接“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中国梦”为依托,进一步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才整体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依托时代主旋律反映时代最强音,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兼具有社会性、包容性、时代性等诸多特征,包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层面,具有启蒙育人、知识传播与创新发展等功能。实现“中国梦”,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与“中国梦”互为统一、互为促进,协同发展[8]。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全球的经济体系、政治格局、文化艺术发展等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带来了冲击。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以“中国梦”引领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则是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理念,强调引导在校学生树立国家意识、民族信仰、精神理念等信心与能力的培养,积极构建面向时代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校园文化。

4 结语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界限被一一打破,使各种文化形成了的碰撞、吸纳和交融,民族文化只有与“他家”文化艺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即在“和而不同”的机制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守住自己的根基,面向未来砥砺前行,真正实现“中国梦”。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全球视野,去培养人才,树立跨越民族、地域、时空界限的文化教育模式,能积极促使民族文化教育走向开放性与包容性,最终回归到民族文化教育的起点。因此,包含数字影视人才在内的高等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着眼于对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理念、符合当今文创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结合数字影视专业方向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逐步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态体系,培养出与现代新兴文化产业相适应的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中国梦全球化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影视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