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街舞啦啦操微课教学设计及其数字平台建设

2019-10-08洪静静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街舞学习者互联网+

洪静静

(黎明职业大学 通识教育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1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查阅街舞啦啦操教学和微课教学两方面的相关论文,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自身从事十余年啦啦操教学经历,归纳提炼街舞啦啦操教学与微课教学的契合点,为街舞啦啦操微课教学提供脚本设计的理论支撑。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笔者制作的两集微课(在2015年和2016年间先后获得全国高职体育信息化说课大赛三等奖和一等奖)为研究和实践起点,随后选取笔者原创的街舞啦啦操组合《阳光Party》作为素材,完成了十集的系列微课,历时9个月完成,并在校网络教学平台创建在线开放课程,目前投入试行约两个月。因此,该研究以这项原创系列微课的制作为案例展开分析、归纳及展望。

2 微课及其数字信息平台在高职院校街舞啦啦操教学中的作用

(1)微课教学及平台让学习者的课堂发生螺旋发展式的动态运行。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性在“互联网+”移动智能时代的缺陷日益突显,那么街舞啦啦操课堂可以依托校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原创微课资源和在线开放课程,结合超星学习通APP、打卡小程序等互联网+软信息资源,并由校园镜像服务器、校园网、教室WIFI、学生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硬信息工具的支撑,探索和构建出符合校情、学情的翻转立体课堂教学系统架构。

微课在立体螺旋式课堂中的运行功能及意义:微课的运用使街舞啦啦操教学课堂主体——学习者赋予更有延伸度的学习时空,学生可以在课外通过微课自学组合动作,预习与复习的进度可以自由把握,关注点可以个性选择,并获得个人体验及发布评论;而在课堂内是街舞啦啦操技能与文化的融合内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内能够更充分表达情感,提升团队归属感体验,迸发创新灵感,使其这一阶段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潮。街舞啦啦操的微课乃至系列微课对于立体螺旋式课堂,快速而高效地整合了面对面传授技能与建构主义学习、课上学习与微课在线平台学习、教师与学生的学习角色定位、个性化学习与统一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方式等均产生根本变革。具体实施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街舞啦啦操微课在立体螺旋式课堂中的利用情况

因此,微课及其平台在街舞啦啦操翻转课堂中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前贯穿到课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通道更加快捷和畅通,教师“因人而宜”的辅导也能更好地操作;反过来,立体螺旋式课堂模式也让微课及其平台实实在在地根植于虚拟与现实课堂的翻转模式中,更有利于微课及其平台的长效发展。

(2)微课及其数字信息平台让街舞啦啦操教学数字化、智能化。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课堂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等特点,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学习者提供颗粒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街舞啦啦操微课不是传统的视频教学,其教学设计与制作可以利用各类多媒体软件将街舞啦啦操组合动作的舞步运行路线、舞步术语、重心的沉降流转等重要细节以更加生动、全方位的形式高效而精细地传递给学生,成为学生的“三维虚拟课堂”,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和手机APP同步信息推送更智能。微课创设了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内容,街舞啦啦操课程系列教学就形成颗粒集合,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完整组合的结构,所以“立体虚拟课堂”是让学生跳脱面授的唯一方法,使自主学习更游刃有余地展开,教师也可将更多的教学重心放在合作与创新学习的指导与调动上,还可进一步利用数字技术设计一些类似跳舞机游戏的程序投入到微课数字化平台,让学生在娱乐活动中学习街舞啦啦操课程,感受其独特魅力,继而激发团队创作灵感的执行。

(3)微课教学数据平台解决了学习者与教师交流的时空障碍。移动互联网技术搭建起信息高速传输体系,那么利用该体系可以实现将每节微课无缝连接,结合各类相关信息分支嫁接,集成搭构起一门专项的微课数据平台。学习者、平台、立体螺旋式课堂、教师等之间相互串联并螺旋发展的关系,犹如DNA分子的复式旋梯构造,平台和课堂作为“泵载体”承载着学生和教师双方,两者不断相互推送、存储、吸收、输出大量的教学信息资源,虚实结合,达成高速实时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单存在于实体课堂,虚拟课堂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时滞,使交流方式多维化,除了原有的面对面的答疑解惑,还可通过微课的反复观看及慢放来重温教师所提炼的技能点精华,同时也可实时在平台班级群留言、评论,实时获取同学和教师的共同指导,补充和突破了传统面对面解疑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也有助于校园内教学的各类群体之间接受更个性化和分散化的交流互动。

(4)微课的信息化手段使街舞啦啦操虚拟教学标准化、颗粒化、情境化。5—10分钟的微课视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观化”[2]和“颗粒化”能使舞步的重难点、亮点更细致入微而直观凸现出来,舞步重心的转移路径也能通过动画动态成像,在动作解析过程中,单纯的动作示范和语言讲解无法解决的“死角”部分,微课的信息化工具使用的必要性显露无疑,目前可以解决:①动画指示标志在解决舞步重心连续转移上的直观视觉效果;②啦啦操队形的创编环节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演绎,微课及其平台能够运用Flash动画等技术让静态的队形变化蓝图动起来,学生对这样活动的案例分析能建立起清晰的队形构成艺术思维并付诸课内外实践;③微课中情感表达、生活方式的建立等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3D动画、VR技术、全息成像技术等带领学习者更快投入到街舞啦啦操微课虚拟课堂的自由酷炫氛围当中,使学生更好地在自学中准确掌握教学内容,获得明确的街舞啦啦操特有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创意行为。

3 街舞啦啦操微课教学的设计和制作

3.1 街舞啦啦操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视频的区别

根据对中国啦啦操官方网站的视频下载专区、专门的啦啦操交流微信公众平台的视频观看与分析,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视频的主要区别见表1。

表1 街舞啦啦操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视频的区别

从中可以看出微课的特点:①教学时间短,内容颗粒化。微课教学的“颗粒化”解构,相对独立地呈现每个技能点的核心内容,问题聚集,主题凸显,模块化教学,因重点梳理与策略选择的内容比重大而具体,团队理念与文化建设模块颗粒化渗透。②微课资源容量较小,适合移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观看,学习时间更灵活。③街舞啦啦操的情境模拟教学方式与微课的信息技术契合点多,有效高效地解决传统的情境模拟教学的单一枯燥感。④微课主体是学习者,微课设计和制作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微课前驻足,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微课创作团队中,并遵循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3]。⑤评论与反馈机制健全,因人而宜的针对性强。

3.2 街舞啦啦操微课设计思路与制作流程

(1)街舞啦啦操微课教学情况分析。教学系统的目标应根据更大的教育系统的环境要求来确定,在学习需求、学习者情况、学习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应经过客观地分析,从而形成微课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整个设计思路才有的放矢。①学习需求方面的分析。微课设计前要掌握并解决学生为什么要通过该微课学习?有何必看价值?在翻转课堂中对学生“承上启下”的学习作用是否明显?等学生“为什么学”、教师“为什么教”的问题;②学习者情况分析。奥苏伯尔和加涅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某项学习目标的学习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要细致了解教学主体的初识阶段情况,即学生的学习储备状况,学生已具备的认知结构优势和不足之处,乃至其生理、心理、人际适应能力等特点,因此,学生在微课中如何改善不足,升级优势,达成自主学习和团队良性互动的执行效果,微课设计必须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时刻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设计“爱看、看明白、学到手”的微课;③学习内容的选择分析。学习内容的选择是与教学主体的情况分析紧密联系的,要考虑学生需要学习那些知识和技能点?掌握到什么程度和水平?在团队合作和演绎中培养何种能力,角色归属体验中获取怎样的三维健康发展?因此,微课的“颗粒化”内容微结构要系统展开主题式内容环节设计。

(2)街舞啦啦操微课设计教学目标体系。街舞与啦啦操的碰撞产生了街舞啦啦操的核心特征是“街舞与啦啦相携手、Team理念成就休闲核心、肢体动律显扭曲夸张、头肩胸腰胯齐行动、重心立体转换如行云、团队合作重角色体验、情感表达自然澎湃”。在此基础上,确立微课教学目标,这个目标体系成三维螺旋上升的结构,每个整合层级不断向上复制和升级的发展进程。①基础层:个体肢体语言与情感流畅表达的效果目标。学生通过掌握街舞啦啦操微课中自由松弛而灵动的肢体语言来释放情绪,个性彰显更充分、流畅;②提高层:团队合作归属感体验效果目标。学生在微课的团队演绎内容环节中掌握团队合作的组织方式和核心价值,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执行流畅度,学生的团队归属感体验日益加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意、创新、创造力的提升;③发展层:休闲娱乐生活化效果目标。学生通过微课数据平台扩大立体螺旋式课堂的利用率,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无缝对接和翻转中将街舞啦啦操逐步内化入个体的休闲行为习惯中,继而达成健康娱乐的休闲生活方式。

(3)微课中教学重点梳理与策略选择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践重点。微课短小精悍的结构要求微课教学设计中必须重点突出,并且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是实现某层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并付诸系列微课教学全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微课的类型、系列微课教学的目录架构与节奏、微课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和形式、教学环节的时空安排、微课互动活动失效的对策等,简而言之就是针对微课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设计让学习者如何在虚拟课堂完成自学的问题考量。

3.3 街舞啦啦操微课教学制作流程

以原创系列微课教学《阳光Party》为例。在个人原创的街舞啦啦操组合《阳光Party》系列微课教学制作

中,严格遵循上述的设计指导依据,执行微课制作的重要步骤是:一是系列微课的架构。首先对该组合教学内容进行“颗粒化”,每个微课颗粒既相对独立又无缝集成,建立树形思维导图规划教学蓝图,每个八拍技能点都有一个主题名称,如第五节《旋转焰火》;二是微课单体的架构。每个知识点、技能点再深入“碎片化”教学设计,每个碎片囊括教学及其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和优化组合,使技能点、风格定位、节奏与舞感培养,乃至团队合作环节的引导环节等在选取的信息资源辅助下以最简捷的方式对接集成,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三是微课脚本设计。也就是教师成为课程导演,那么微课制作的“剧本”设计方案的撰写处于核心地位。首先是微课名称设计要直击主题,并且能吸引人,避免单一使用教学内容的传统用语,如《谈啦啦操队形变化》和《小黑点的成长》两个题目,后者主题突出并带有悬念。另外,运用好AE软件设计开场也应简短并富有视觉冲击力,并起到点题的作用;其次是微课导入部分的设计——应与微课主体内容的基调相契合,使导入部分能成为一条“引绳”,引领学习者初体验微课的主题环境,从而渐入佳境,亦即使开场和主体内容之间有个“淡入淡出”的效果;第三步是重点问题设计,把问题故事化、悬念化,台词设计“不废话”且有感染力,教学语言在保证知识点的标准呈现基础上还要适当进行“布陷阱”、正反面案例体验分析,设计出教学不平衡(伏笔),产生引人入胜的体验驱动力,同时考虑信息化工具的契合性使用的高效化;第四步是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设计有剧情,剧情空间化,忌平铺直叙,技能展示设计体系碎片化,逻辑化,情景化、智能化;最后是教学结尾设计,可通过团队演绎或队形编排展示来压轴,这样既将啦啦操的团队合作的文化核心价值突显,避免“虎头蛇尾”。最后,附上在线教学平台和手机APP的班级邀请二维码,为学习者和教师营造一个快捷、针对性强的“虚拟团队合作学习”空间。

4 结论与建议

(1)继承前期课堂教学研究成果,遵循主体选择第一性和身心娱乐体验性为主的休闲价值体系主导的教学原则,将传统课堂进行螺旋发展式的提升,使传统课堂逐步发展为翻转上升式课堂,微课及其数字信息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课堂的多平面、多维度的伸展。

(2)微课及其数字平台是基于“自学、导教”的功能定位,按“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设逻辑,将“硬件部分”的街舞啦啦操课程体系与“软件”环节的信息数据资源无缝整合,犹如泡沫块,由无数泡沫颗粒无缝集成而成。

(3)虚拟课堂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时滞,使交流方式多维化,补充和突破了传统面对面解疑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也有助于校园内教学的各类群体之间接受更个性化、分散化、无界化交流与互动。

(4)微课资源填补了街舞啦啦操的风格定位、动作特点、团队创意活动、队形创编艺术等传统视频示范教学所无法细致体现的内容空白,更由于传统的视频多以单纯示范为主,必然会把示范者自己的感受和技能特点与缺陷自觉不自觉地夹带到表演中,使舞步动作在传递过程中出现走样或改变,那么微课教学设计是严格遵循核心教学指导思想,经过细致的教学情况分析、缜密的微课设计思路、有序的微课实施过程、原创的微课特色创新等有机联系起来的微课内容体系。

(5)街舞啦啦操微课的设计思路应遵循微观化、以学习者为中心、与生活紧密联系性、引人入胜性的原则,按照课程教学结构进行逻辑解构,逐层细化、直观化。

(6)以原创系列微课教学为例,解析街舞啦啦操微课教学制作流程,简言之,就是一次课程编导的运作系统工程。

(7)街舞啦啦操微课数字平台未来的走向就是将浩繁的各种组合动作编辑成有机颗粒体,再利用互联网的联通能力使其无缝连接成“银河星系”一般,体系浩繁却高速有序运转,以互联网+的大数据思维方式,打造智能化、标准化、休闲化的立体螺旋式课堂,达成交流互动3D式、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资源推送信息化。

猜你喜欢

街舞学习者互联网+
聚焦《这!就是街舞》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少女席嘉琪的街舞梦
我的街舞梦想
街舞青春,你的未来在这里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