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片《小猪佩奇》家庭教育观分析
——基于斯宾塞快乐教育的视角

2019-02-18袁飞飞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斯宾塞佩奇乔治

袁飞飞

(亳州学院 教育系,安徽 亳州236800)

动画片,也称为卡通片(英文为Cartoon),是美术电影中一个主要片种。它以各种绘画形式表现人物、环境以及空间之间的关系。运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把绘制的人物动作和背景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的影像[1]。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童年伙伴,动画片在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以学前儿童为观众的动画片逐渐增多,它们以幼儿化、游戏化、和谐化为创作基调,情节欢快、内容有趣、动画造型简洁、语言文明,吸引了学前儿童及家长的极大关注。其中《小猪佩奇》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小猪佩奇》(Peppa Pig)又叫《粉红猪小妹》,是一部来自英国的动画片。主人公佩奇是一名在幼儿园上学的女性小猪,她有爱她的爸爸妈妈、可爱的弟弟乔治、慈祥的外祖父外祖母以及一群好朋友。该动画片每集5分钟左右,内容围绕小猪佩奇一家的日常生活展开,描述了佩奇与家人和朋友之间和谐相处的故事。该片自2004年在英国首播后,至今已出品6季,并传播到全球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15年引入中国后,受到了中国幼儿及家长的广泛欢迎。笔者发现,《小猪佩奇》所体现的家庭教育观和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的“快乐教育”有许多共通之处。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将“快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信条,并以此实践于他对父亲早逝、母亲离开的堂侄小斯宾塞的家庭教育中。他坚持寓教于乐,帮助小斯宾塞达到乐于学习的境界,让其在快乐中发现和进步、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最终,小斯宾塞在14岁时就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了。他的“快乐教育”观点也成为享誉全球的家庭教育经典理论。我们以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对《小猪佩奇》中蕴藏的家庭教育理念进行分析,期望给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1 家庭教育的目的: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2]24。他对侄子小斯宾塞的教育从始至终都贯穿这一理念。让小斯宾塞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玩游戏、观察大自然,无论是写作、唱歌、绘画还是参加体育锻炼,都是如此。小斯宾塞最终获得成功,也恰恰说明了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人的潜力的挖掘有多么巨大的作用。斯宾塞依据他的教育目的,使他将小斯宾塞培养为一个快乐的人,小斯宾塞善于从学习和生活中进一步发掘快乐的因子,实现了快乐且成功的人生目标。教育作为人类个体实现自我提升、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人们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扬长避短或补缺补差的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成长,逐步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发挥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体会自我的快乐。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受到启发和教育。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发挥着同样的功能,尤其对于还处在依恋父母阶段的幼儿来说,家庭教育的作用更是意义重大。

在《小猪佩奇》中,以猪爸爸和猪妈妈为代表的家长,对年幼子女实施的家庭教育很好地体现了“快乐教育”的特点。在五分钟左右的剧集里,每一集都少不了笑声,哪怕原本佩奇和乔治经历的事情并不让人高兴,猪爸爸和猪妈妈都想办法将佩奇和乔治从负面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或补偿措施,使它们在快乐的状态下去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不断成长。反观我国许多家庭里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化特点。家长们被各种各样的口号所左右,在育儿方面的焦虑感日益增加。他们不顾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盲目送子女进入各种智力开发班和特长班,周末也没有空闲时间,结果导致孩子不堪重负,家长也耗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教育效果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家长将教育看作是实现精英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发现生活及学习快乐的一种方法,导致孩子将学习视作令人烦闷和愁苦的事情,掩盖了学习所能带来的快乐。

2 家庭教育的教育者: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老师

斯宾塞指出,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育孩子也和父母们在社会中的其他工作一样,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可比作白天,而家庭就像夜晚。种子总是在夜晚萌发,人总是在夜晚长高[2]10!为了更好地培养小斯宾塞,他付出了很多心血。他制订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家庭计划,注重以身作则,把生活中积累的好经验和好品质传递给小斯宾塞。打破父亲固有的严肃的社会形象,把家庭教育中的父子关系,从原本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拓展到伙伴和朋友关系,带着小斯宾塞做游戏、阅读、唱歌,引导他学会自我发现与自主学习。注意观察小斯宾塞的情绪情感变化,在他不快乐时,及时寻找原因并帮忙解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他们全部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师。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而又十分久远的,在教育中所涉及的内容也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不止一次地强调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作用,他批评了许多父母始终把管教子女的职责全部推给学校的现象。认为许多孩子的坏习惯多少还是在家庭里有意无意中养成的[3]。对于处在身体和智力发育时期的幼儿来说,良好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父母的引导,他们旺盛的精力需要挖掘,好奇的心态需要满足,求知的渴望需要实现。

在《小猪佩奇》中,猪爸爸和猪妈妈作为成人,亦有着孩童的一面。它们陪着佩奇和乔治跳泥坑、下棋、玩各类游戏,带着它们去兜风、野营、参观博物馆、观察大自然,带领它们一起参与家庭劳动,如清洁汽车、搅拌食物、摘洗蔬菜、打扫卫生等,在它们遇到挫折或不开心的时候及时引导、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佩奇和乔治,猪爸爸和猪妈妈在父母、朋友、教师等角色中变换,给它们树立了积极正面的父母形象。在我国的许多家庭中,随着受教育程度的逐渐提高,父母往往对自身角色的重要性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但他们大多数也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动手能力却比较缺乏。在子女的教育上普遍处于“间歇性积极、习惯性懒散”的状态,缺少系统、长久的规划和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决心。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位比较普遍,现今网络上流行的“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都是对这一现象的讽刺。

3 家庭教育的受教育者:每个孩子只是特点不同

斯宾塞强调,除了极少数有智力障碍以及天才、神童的孩子,绝大多数的孩子只是在智力上有区别,不存在智力高低的差别[2]81。他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留心观察小斯宾塞的潜能和特长,并认真寻找训练和开发其潜能和特长的方法。他从音乐才能、数学逻辑、空间才能、动觉才能、语言才能、自我认识才能以及认识他人才能这些方面,对小斯宾塞和其他孩子的日常表现进行了对比,发现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特长,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他建议家长注意教育的方法,平衡发展子女的综合能力。斯宾塞的这一观点与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有相似之处。生活中,综合智力超群的天才和神童是极少数的,大多数幼儿只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特长较突出,这是很正常的。父母需要对此有理性的认识,并注意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和有特长的领域,为其成长提供发挥的空间,帮助其积累成功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接触不擅长的领域,最终让他们身体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小猪佩奇》中,猪爸爸和猪妈妈在对待佩奇和乔治的教育上,也注意到了区别对待。佩奇性格开朗、善于表达、敢于冒险,但同时好胜心强、喜欢吹嘘,猪爸爸猪妈妈一方面尽力给佩奇提供表现的机会,发挥她的特长,例如,虽然猪爸爸早就猜出乔治的玩具“恐龙先生”丢在哪儿了,但还是让佩奇扮演侦探帮助乔治寻找,并称了赞她的行动。另一方面,它们对于佩奇始终求胜的心理,采取等待、宽慰的方法,避免让它太过好胜,养成健康的心态。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佩奇总是得不了第一,猪爸爸就告诉她重在参与。乔治年龄比较小,表达不完整,比较害羞和胆小,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情常常号啕大哭。猪爸爸和猪妈妈就更多地采取鼓励的策略。游泳时夸他带上臂圈就长大了,一点点地鼓励他把脚放进游泳池里勇敢游起来。坐电梯时给予乔治像姐姐佩奇一样有按电梯按钮的机会。正是在父母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下,佩奇和乔治更加幸福地成长。相比之下,我国的父母则更加注重子女在语言以及数理逻辑方面的智能开发,忽视了对自然的观察、运动、音乐、人际关系以及内省方面的智能培育。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倾向将子女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作对比,用子女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作对比,期望子女在各方面都能出类拔萃,由此衍生出“别人家的孩子”这一网络热词。这种不愿意接受子女的不足、不顾其特点的盲目攀比,更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4 家庭教育的教育途径:兴趣为先,快乐求知

斯宾塞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兴趣总会带来快乐。在教给他某方面知识时,先让他产生兴趣,接下来的工作便会事半功倍[2]52。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他特别注重对小斯宾塞进行兴趣教学。这种兴趣教学一方面体现在他从小斯宾塞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进一步诱导,使其兴趣得以深入和保持。另一方面体现在他让小斯宾塞在一种鼓励的、肯定的氛围中学习,不会因为学习遇到困难时而退缩和自我否定。在解决困难后所获得的快乐中,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被这种兴趣和快乐包围起来的小斯宾塞,逐渐将学习视作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从而更愿意参与其中。儒家圣贤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其中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古往今来的学者们对于要在个体的学习中融入兴趣元素这一做法,大多抱有肯定的态度。个体在幼年时期,受心智发展程度和社会生活经验所限,并不能明确意识到教育的存在和作用。对于学习的意义,也处于懵懂状态,这时候,兴趣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幼儿教育中强调的游戏式教学,其本质也是利用游戏将知识包装起来,诱导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达到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幼儿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小猪佩奇》中,猪爸爸和猪妈妈的教育方式也是游戏式、充满趣味的。乔治对有关太空的东西很感兴趣,晚上睡觉前还在听太空音乐。佩奇觉得无聊,猪爸爸就带着大家一起到屋外的草坪上看星星,并教给佩奇和乔治如何辨别北斗星和北极星。后来,一家人又驱车到猪爷爷家的阁楼上,用望远镜看了土星和流星,佩奇和乔治在被太空的神奇和魅力深深吸引的同时增长了知识。佩奇第一次滑冰摔倒后想放弃,猪爸爸把它扶起来并告诉它,每个人在滑冰的时候都会滑倒,当着佩奇的面故意滑倒给它看,用实际行动鼓励佩奇克服困难继续滑下去。猪妈妈也亲自做示范,最终,佩奇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学会了滑冰。这样的教育方式帮助佩奇和乔治在玩闹中就满足了求知欲和探索欲。而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对于兴趣学习的认知并不深入,对于游戏的认知也停留于表层的“瞎玩”,他们要么是将兴趣学习的应用范围局限于一般意义的识字或计算等活动,要么是将其等同于给子女报名参加兴趣班,或是买一堆玩具让他们自己玩。个别父母甚至嫌弃子女闹腾,不愿意花时间带他们出去接触和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把玩电脑或手机游戏当作“正常游戏”教给他们。也就是说,父母在子女的兴趣开发学习中,还远没有发挥作用。

我们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等,这无疑是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家长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并付诸行动。作为一部口碑良好的动画片,《小猪佩奇》中表达的亲子相处模式,体现了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理念,其中蕴含的家庭教育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家长树立快乐教育观,要正确认识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深入了解幼儿的特点,注意发掘其兴趣点,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逐渐发现学习的魅力和乐趣。

猜你喜欢

斯宾塞佩奇乔治
改变
小猪佩奇,一只会赚钱的猪
佩奇去医院
佩奇换零钱
《小猪佩奇过大年》
吓人的成绩单
斯宾塞的自我安慰
耶!70岁啦!
游乐场(上)
乔治和他的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