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槭树三年生幼苗抗寒性研究
2019-02-18宋殿臣
宋殿臣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北山家林场,辽宁清原113316)
植物所能忍受的低温耐受极限就是该植物的半致死温度,低温保持半致死温度以下或持续下降,将导致植株死亡。这是由于低温胁迫致使植物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增加透性,细胞内电解质呈显著渗出,受损程度越大,渗出率越高;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植物组织电解质渗透情况来判定植物的冻害程度。本实验采用电导法测定3种槭树3年生幼苗嫩枝在温度持续下降时的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曲线方程推导半致死温度更能准确地反映植物所耐受的低温极限,从而确定3种槭树半致死温度。
1 材料的采集
供实验所用材料为3种槭树的2018年当年生枝条,元宝枫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园采集;色木槭和拧筋槭于辽宁省实验林场苗圃内采集。采集时,选择生长旺盛树龄为中龄的目的植株,截取植株中上部1年生枝条,采集后段取直径大于5mm、长度为20cm小段备用。
2 试验处理
将采集的枝条先后用自来水、蒸馏水分别冲洗3次,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将各树种的枝条分成8组,每组4段枝条,其中一组置于20~25℃室温作对照,其余各组放入低温冰箱内。样品分别降温至-15℃停滞24h,再从-15℃降温,降温至-20℃停滞24h,再从-20℃降温,每次降温5℃,每个设定温度停留24h后再继续降温。即-15℃降至-45℃,每次设定温度停滞24h后取出1组样品,再继续降温直至设定温度为-45℃,停滞24h后取出最后一组样品。将低温处理结束后取出的样品放置于0~4℃的冰箱内解冻12h,再置于20~25℃室温下恢复12h。
3 测定方法与数据分析
3.1 将处理后的枝条,避开芽眼切成若干个2mm厚的小段,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准确称取1.00g放入试管中加入30mL的去离子水浸泡12h,期间不断摇动试管,用DSS-120型电导仪测定每个重复的初电导(L1),然后封口在沸水中煮30min,冷却到20~25℃室温测定每个重复的终电导(L2)。取得数据后,对各组4个重复进行方差分析,经分析8组每个重复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得出平均每组平均电导率。
3.2 依据相对电导率La计算公式
V(%)=[(L1-L)/(L2-L)-(Lβ1-L)/(Lβ2-L)]×100%
式中:V为相对电导率;L为蒸馏水的导电值;Lβ为对照样本导电值。
3.3 将温度和相对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用Logistic方程y=K/(1+ae-bx)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度(R)显著时,再计算半致死温度X。
3.4 在Logistic方程y=K/(1+ae-bx)中,K值在方程回归分析时定为100%。a、b为参数,对此方程求二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即可得到曲线的拐点X(X=lna/b),X即为半致死温度。
表1 3种树种温度与相对电导数据表
图1 不同温度下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树种回归模型半致死温度相关度元宝枫y=100/(1+3.84e-0.037x)36.570.9563色木槭y=100/(1+4.508e-0.0324x)46.50.9831拧筋槭y=100/(1+4.312e-0.0308x)47.40.9724
4 结论
4.1 从表2可以推论,温度变化与相对电导率呈反比例关系,说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深,温度不断降低,植物枝条电解质渗出相应增加,相对电导率随之增加。
4.2 3种槭树幼苗枝条温度从-15~-35℃温度梯度间,电解质渗出率变化不大,-35~-40℃温度梯度间元宝枫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增加,而色木槭、拧筋槭的电解质渗出率也有少量增加,但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元宝枫;-40~-45℃温度梯间元宝枫电解质渗出率不再有明显变化,色木槭、拧筋槭电解质渗出率依然稳定上升。
4.3 3种槭树3年生幼苗当年生枝条遭受低温胁迫时,低温下膜质以液晶相向凝胶相转变, 造成细胞膜膜相分离,细胞当中电解质外渗从而引起低温伤害。当温度达到一定低温,电解质外渗急剧增加,造成的伤害不可逆转,植株死亡;这个低温极限被称作半致死温度。
4.4 经过用 Logistic 方程进行回归分析,温度变化与相对电导率相关关系显著,相关度接近于1;因之对半致死温度进行数量化分析,得到元宝枫、色木槭、拧筋槭3年生幼苗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6.57℃、-46.5℃、-47.4℃,从而为辽东地区培育3种槭树幼苗提供区域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