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其体外消化性质研究

2019-02-18李姗姗

农产品加工 2019年2期
关键词:胃液恒温抗性

李姗姗,杨 平,徐 昕,范 敏,刘 彻,罗 南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0 引言

世界粮农组织(FAO) 定义,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 又称抗酶解淀粉、难消化淀粉,是指那些无法被健康人体小肠酶解消化吸收,但能在人的肠胃道中被发酵分解的一类淀粉及其降解物。抗性淀粉目前尚无化学上的精确分类,因为抗性淀粉的定性与酶和淀粉的比例、酶的来源、酶解条件等有关,所以需要一种优化标准。目前,大多数学者根据淀粉来源和抗酶解性的不同,将抗性淀粉分为4类:RS1(物理包埋淀粉),RS2(抗性淀粉颗粒),RS3(老化淀粉),RS4(化学改性淀粉)[1]。抗性淀粉普遍存在于天然食品中,如马铃薯、玉米、大米、香蕉等,目前国内已知的抗性淀粉的主要来源是马铃薯、玉米。试验利用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重点研究马铃薯抗性淀粉红外光谱和消化性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马铃薯(品种:新土豆,产地:沈阳)、高温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由深圳恒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马铃薯抗性淀粉、RS3(老化淀粉),上海即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DS-1型高速组织捣拌机,上海标本模型厂产品;UV-5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产品;LD5-2A型低速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产品;ZHWY-C2102型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产品;LMQ.J型立式灭菌器,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产品;VECTOR33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德国Broker公司产品。

1.3 试验方法

1.3.1 马铃薯淀粉提取

马铃薯洗净、去皮、切块→按料液比1∶4与0.2%的NaOH溶液混合→打浆→过100目筛→将残渣与上清液混合反复打浆5~6次→滤液静置5 h→沉淀以转速3 500 r/min离心10 min→马铃薯粗淀粉→于80℃下干燥至恒质量→马铃薯淀粉。

1.3.2 马铃薯抗性淀粉的制备

取马铃薯淀粉1 g,去离子水4 mL。配制淀粉乳溶液250 mg/g,高压灭菌锅121℃,30 min,冷却。于4℃下放置12 h,将淀粉凝胶打碎加入高温α-淀粉酶96℃恒温30 min,调节pH值4.5,加入葡萄淀粉酶59℃恒温30 min,以转速5 0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真空冷冻干燥即得马铃薯抗性淀粉[2-4]。

1.3.3 马铃薯抗性淀粉含量测定

称取马铃薯抗性淀粉1 g,加入缓冲液调pH值1.5,加入胃蛋白酶溶液,于40℃下恒温处理60 min,冷却至室温;调节pH值至6,加入高温α-淀粉酶,于90℃下恒温处理30 min,冷却至室温;调节pH值至4.5,加入葡萄糖淀粉酶,于60℃下恒温处理处理60 min,冷却至室温;以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物完全溶解于4 mol/L KOH溶液中,用HCl中和,加入葡萄糖淀粉酶,于60℃下恒温处理60 min,冷却至室温,以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然后乘以0.9即为抗性淀粉含量。

1.3.4 红外光谱分析

采用澳化钾压片法,在波数400~4 000 cm-1范围对马铃薯原淀粉、R3、工业生产抗性淀粉及自制抗性淀粉红外光谱分析[5]。

1.4 马铃薯抗性淀粉体外消化性质研究

1.4.1 人工胃液消化

淀粉样品 50±0.1 mg,记为m1,加入1.5 mL人工胃液,于37℃下恒温振荡消化4 h,以转速10 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于105℃下烘干,称质量记为m2,计算失质量率。

1.4.2 人工肠液消化

上述经人工胃液消化烘干的样品加入1.5 mL人工肠液,于37℃下恒温振荡消化5 h,以转速10 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于105℃下烘干,称质量记为m3,计算失质量率[6]。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抗性淀粉红外光谱分析

马铃薯淀粉红外光谱图见图1,工业生产抗性淀粉红外光谱图见图2,R3红外光谱图见图3,自制抗性淀粉红外光谱图见图4。

从图1~图4可以看出,马铃薯淀粉、工业生产抗性淀粉、R3、自制抗性淀粉的红外光谱图并无显著差异,它们具有相似的主要特征吸收峰,说明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过程中没有形成新的基团,或者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对比它们的红外光谱图会发现,抗性淀粉在2 000 cm-1处吸收峰的相对强度增大,说明抗性淀粉较淀粉形成了更多的氢键。

图1 马铃薯淀粉红外光谱图

图2 工业生产抗性淀粉红外光谱图

图3 R3红外光谱图

图4 自制抗性淀粉红外光谱图

2.2 消化性质研究

各类淀粉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失质量率见表1。

表1 各类淀粉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失质量率/%

由表1可知,马铃薯淀粉在人工胃液的中失质量率为19.18%,3种抗性淀粉,即自制RS为4.27%,工业生产RS为3.44%,R3为5.56%在人工胃液中的失质量率远低于马铃薯淀粉。可见,人工胃液对抗性淀粉的消化作用不大。马铃薯淀粉在人工肠液的中失质量率为9.79%,3种抗性淀粉,即自制RS为5.85%,工业生产RS为4.72%;R3为4.94%在人工肠液中的失质量率低于马铃薯淀粉。因此,人工肠液对抗性淀粉的消化吸收的程度不大。

3 结论

由红外光谱分析可知,马铃薯淀粉及其他3种抗性淀粉的红外光谱图具有相似吸收峰,即在制备过程中没有新的基团形成,在2 000 cm-1处吸收峰增大,说明抗性淀粉较淀粉形成了更多的氢键。

马铃薯淀粉及其他3种抗性淀粉的红外光谱图并无显著差异,具有相似的主要特征吸收峰;但相较于淀粉,抗性淀粉形成了更多的氢键。

人工肠胃液对抗性淀粉的消化作用不大,可知抗性淀粉确实无法被健康人体小肠消化吸收,产生的失质量率绝大多数原因在于抗性淀粉被能被发酵分解。

猜你喜欢

胃液恒温抗性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胃液为什么不会溶解掉我们的身体
新生儿胃液PH值检测在胃液细菌培养中的意义
基于980nm泵浦激光器的恒温驱动设计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和绝热可逆过程功的比较与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恒温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