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说理”成就学生深度学习之精彩

2019-02-17洪英

教师·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说理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洪英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成功引入“说理”学法,其适合度更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接触数学灵魂的机会。“说理”是对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展示,而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敏感,教师利用“说理”打开数学教学,创设“说理”契机、锁定“说理”理由、给予“说理”的时空,都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启发,文章对此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数学“说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6-0070-02

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自然离不开推理解析环节,为理顺推理思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说理”机会,以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说理”是对数学现象进行解读、对解读思路进行直观展示、对数学实验操作程序进行详细解读。教师让学生主动展开“说理”操作,不仅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数学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灵性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对有效塑造其学科核心素养有正面帮助。

一、创设“说理”契机,培养学生观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思维路线,让学生在具体“说理”过程中形塑学科认知。精选“说理”时机,调动学生观察兴趣,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敏感性。

(一)精选“说理”时机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学习方法展开深入研讨,有助于其顺利抵达数学问题核心,获得丰富学习感知和体验。为强化学生学习感知,教师不妨给学生提供更多“说理”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由梳理中形塑学习认知。学生学习体验呈现个体差异,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到位调查,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让学生在“说理”操作中完成认知内化。

例如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质数”,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质数的定义和特征等内容进行重点学习,然后给学生布设一个利用12个小正方形拼接长方形的任务。学生与同桌两个人合作操作,利用不同組合进行拼接,并将拼接情况记录下来,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学生弄清操作程序之后,开始了具体操作。先用2个正方形拼接,然后用3个正方形拼接,以此类推,最后是用12个小正方形进行拼接。教师在学生操作时跟进观察,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观察操作数据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思考后展开了“说理”:可以将2~12各数分为两类,一类为2、3、5、7、11,另一类为4、6、8、9、10、12,前者只有1和其自身两个因数,后者除了1、自身,还有其他别的因数,前者是质数,后者是合数。教师为学生提供操作机会,并要求学生讲述操作过程,给学生提供了“说理”机会。

(二)激活观察思维

观察能力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启动手段,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可以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丰富的动力。特别是观察体验,这是数学教学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教师让学生在观察中、观察后展开“说理”介绍,可以给学生认知内化提供机会。学生有观察积累,通过“说理”展开优化处理,逐渐理顺学习思维,完成认知内化。

例如,在教学“数的奇偶性”时,教师先公示了教学目标,然后给学生揭示“数的奇偶性”规律:自然数包括奇数和偶数,通过观察发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学生开始对自然数进行观察,对奇数和偶数的排列规律有了一定认知。教师列出实例:一只小船在河南岸,从南岸向北岸摆渡,不断往返。问:“小船摆渡11次后,小船此时在北岸,他说得对吗?”学生开始思考讨论,有学生甚至列出表格进行对比观察。经过一番思考,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小船第一次摆渡,船靠北岸,第二次靠南岸,以此类推,凡是偶数时,船都在南岸;凡是奇数时,船在北岸。摆渡11次,11是个奇数,船自然在北岸。他的说法是对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案例,给学生提供了“说理”机会。因为可以列出表格进行比对,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些观察机会,学生的观察思维得到了有效历练。

二、锁定“说理”理由,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给学生更多“说理”的理由,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路线,让学生运用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结论、规律等展开“说理”,势必能够提升其“说理”的说服力,培养其数学抽象思维。

(一)整合“说理”理由

数学猜想是归纳推理的结果,如何对数学猜想进行验证,需要教师给出更多理性设计和规划,让学生利用多种实践验证渠道,对数学猜想进行验证推演。为提升学生验证效果,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操作程序,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说理”,学生可以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科学整合,也能够对数学认知进行升级处理,这个“说理”的过程便是深度学习的起点。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说得有条理,还需要说得有说服力,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考验。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与学生一起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转化操作,将其变成长方形,最后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教师让学生结合图形转化前后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开始观察讨论。有学生说:“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相通之处,其图形自然有相互转化的可能。”通过图形转化操作,将比较抽象的平行四边形变成了最为直观的长方形,问题得到了简化处理,面积计算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教师和学生互动,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转化操作,给学生提供了明晰的思维路线,让学生进行观察归结,也给学生提供了“说理”机会,学生在分析“说理”过程中实现了认知内化。

(二)构建抽象思维

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选择一些直观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在构建抽象思维时,需要有明晰的思路。教师让学生对探索过程进行直观介绍,自然形成“说理”契机。学生梳理数学认知路线的过程,便是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和体验过程。教师利用“说理”展开教学,可以深入数学核心,对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进行针对性塑造。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师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图形转化操作,学生也随即进入验证性操作环节,对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为深化学生学习认知,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三角形计算题目: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高等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为2.8米,高是1.5米。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三角形面积是多少?学生开始计算。教师针对学生计算情况,让学生讲述这两个图形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分析讨论计算过程,对相关定义、公式进行重新审视,然后开始了讲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渊源,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推演,给学生规划出清晰的思维路线,并利用训练题目进行融合性设计,其推理过程是抽象的,教师让学生具体讲述操作过程,这无疑是“说理”体验。

三、给予“说理”时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师给予学生“说理”时空条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在数学认知过程中,需要建立多元思维认知,从不同方向展开思考,为“说理”提供更多契机。

(一)设定“说理”时空

学生推理过程呈现个性特征,这是最为正常的现象。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个性阐述,也许能够形成崭新的思维切入点,给其他学生带来更多启迪。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如果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展开“说理”,学生会给出积极回馈和反应。不管学生思维存在什么问题,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如果发现学生的思维亮点,还要积极表彰和推广,以成功激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给予学生“说理”的时空条件能让学生完成认知内化。例如教学“分数的再认识”,教师让学生随意拿出两本厚薄不一样的课本:仔细看看这两本书的页数,说说这两本书的三分之一的页数一样吗?为什么呢?学生按照教师的布设展开思考操作。教师先安排学生思考操作,然后组织学生互动讨论,最后是让学生展示思考结果。学生开始“说理”:因为两本书的总页数不同,其三分之一的页数自然不同。页数多的,其三分之一页数就多;页数少的,其三分之一就少。这是将书的页数总数看成了整体“1”。教师对学生“说理”情况进行点评,给学生以思维梳理,学生思维逐渐达成共识。

(二)形塑逻辑思维

数学逻辑性属性更为突出,教师对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说理”训练,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特别是逻辑思维的成长更为突出。“说理”本身就是一种逻辑展示,有理有据、有条不紊、有板有眼,这是对“说理”的基本要求。学生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教师给学生创设更多“说理”机会,能够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并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形成崭新学习认知。

在构建数学逻辑性时,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课例展开。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以让学生对分数性质有清晰认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填空题目:1/3=( )/6,6/21=2/( ),3/5=21/( ),27/39=( )/13……学生掌握了分数性质,很快就进入操作环节,并给出正确答案。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性质自行设计训练题目,而且要说出设计意图。学生听说要自行设计题目,自然都显得很兴奋。有学生设计这样一道题目:“我和同桌同读一本书,我读了四分之一,同桌读了百分之二十五,他说比我读得要多,你怎么看?”教师引导学生对这道题目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做典型分析。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性质,自然能够给出准确判断,在具体“说理”过程中深化学习认知。“说理”体现逻辑性,其训练价值会更高。

教师利用数学“说理”展开教学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接触数学核心的机会,让学生以“说理”形式启动数学学习程序,学生数学思维得以理顺,还可以形成更多学习启迪力量。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说理”是最为明智的选择,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说理”的机会。提供“说理”的理由,给予“说理”的时空,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冬冬.构建深度课堂,让数学学习更有效[J].小学数学参考,2019(14):65-66.

[2]全 岚.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2019(10):144-145.

[3]陈建洪.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3):67-69.

猜你喜欢

说理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检察法律文书说理现状分析
论法院判决书的说理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我国民商事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分析
南海外交战:“说理”“论法”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