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知识素养与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2019-02-17贺旭
贺旭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和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场所,当前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章将高效课堂的建立与新高考背景结合,研究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力求提升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6-0066-02
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学校与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认知高中数学教育大纲中的相关标准,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构建质量优良、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一、高中数学知识素养
数学素养是人在学习数学科目时对数学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价值的认识,并能够将数学学科学习能力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具有数学素养的人拥有较强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极强的创造精神,能够利用数学学习的成果解决实践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数学的奇妙之处。
高中生数学素养的主要内容指的是能够对学校学科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性的学习,积累一定的数学学习手段,运用数学思维进行现实问题的思考,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详细分析进而解决,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养成积极的数学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和数学学习品格。如果这种能力和品格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可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一种表达,以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为发展基础。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众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手段,不愿意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导致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时,难以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课堂效果与教学反馈都不尽如人意。根据相关调查和分析,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模式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落后
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向学生灌输教材知识点,进行单方面的讲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有得到体现。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枯燥乏味,课堂氛围也较为死板,以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被乏味的课堂消磨殆尽,这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真实的学习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也仅仅是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必要文件”而制订的,难以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三)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旧停留在学科理论知识的层面上,重点对教材理论进行讲解,对课本习题进行反复计算和讲解。这种做法的确能够保证学生对教材的掌握,但是忽视了将教材与生活实际结合,导致学生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提升。
三、高中数学知識素养与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应当及时与教师沟通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应当珍惜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机会,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讨论学习、生活事宜。这能逐渐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不断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既要与学生讨论数学学习的问题,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真实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学习困难,采用符合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同时,应当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归纳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对归纳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未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即对归纳法的形式能够理解,但是将归纳法应用于数学实践时却遇到了一定困难。教师在这一阶段应当对学生原本掌握的内容加以肯定,鼓励学生接受新的数学归纳法思想。数学归纳法十分抽象,需要学生掌握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理解角度对其进行引导,将抽象的数学思维逐步与生活实践联系,化抽象为具体。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预习时间,引导学生对数学归纳法作具体认识,进而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之间研究生活中归纳方式的利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也可以分享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这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其次,经过讨论之后,教师对生活中观察出来的现象进行整合,然后引导学生猜想,利用数学思维的归纳表现形式,再次证明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的沟通不断深化,创建了更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下进行的教学工作更趋于平等自由,且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和发展空间。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主体地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制定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增强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解决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数学解题中,通过一题多解来激发其数学思维。如数学题目:ax2+bx-2>0的解集为{x|1
这种解题方式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的提升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应当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一是选择难易适宜的内容,太过简单或者太过复杂的内容都不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二是选择学生难以理解的,不能够独立解决的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遵循上述原则,能够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凸显学生的独立性。
(三)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应当结合教学大纲的既定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订。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状态、知识点掌握程度,保证班级中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还应当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制订教学计划,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平均变化率”教学中,有这样的题目: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h(t)=-4.9t2+6.5t=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v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在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进行两个步骤,首先将运动轨迹画图说明,然后进行运动状态的计算。由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数学学习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教师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受影响,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绘图,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计算,使二者在学习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保证了课堂进程的顺利。
(四)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更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教学问题进行情境创立,这能在满足学生求知心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应带着自身对学习内容的疑问,从教师讲解的内容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时,一方面,应当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当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后實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建构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例如,在进行“椭圆”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椭圆的相关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和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这两个定点叫作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焦距(一般用2c表示)。学生仅通过教师的论述难以理解椭圆概念中的相关数据,此时,教师应当采用更直观的表达形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动态模拟动点轨迹的形成过程,将概念中的“平面内两个定点F1和F2”以及“常数(大于|F1F2|)”标注在动画中,这样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点动成面的过程,也能够清晰认识到椭圆概念中的数据内涵。
利用这种教学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教材中的抽象化概念化为最简单的直观感受,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还未完全成熟,在面对较难理解的概念时会产生厌倦心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解决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抽象概念的问题,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上文中的论述可以看出,构建高效课堂能够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培养高中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由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 斌.稚化思维,活化高中数学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2017(1):3-4.
[2]黄 萍.“高效课堂”视域下的数学情境教学[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3]谭 刚.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8(8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