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是共促成长的有效途径
2019-02-17王军元
王军元
摘 要: 教师的成长直接决定教育水平。听课对于新教师来说,旨在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模式、思路和方法,追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听课对于老教师来说,旨在对年轻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跑偏撞边的教学行为第一时间给予纠正。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的时候,要听课的结构与授课的成效,听重难点的解决与学生的互动,听真实的过程和课堂的氛围,听课堂细节。
关键词: 教师 听课 教学提升
教师听课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要把握内容,注重实用性,明确目标,不要走马观花,所以根据我的经验累积和总结,以下四个要点必须牢记。
一、要听课的结构与授课的成效
一般来说一堂课的结构主要包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顺序和时间安排,不同类型的课程在结构上的安排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教师听课时要注意区分对待。例如要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对教学目标做出合理的安排,在最大允许范围内制造出最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从认知结构内记忆起学习过的知识,并且进行拓展;如何安排与设计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激励和认可作用下主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氛围中;如何通过高效、简洁、生动的语言方式进行授课;如何在新课程结束以后还可以保持源源不断的回流动力,不断巩固和复习;如何对知识进行应用与扩展,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除了以上这些常见问题以外,教师还需要注意时間的安排,把握好上课节奏,增加课堂严谨性,计划合理。无论是哪一节课,永远都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哪个名师上课,在评课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找到瑕疵。但是,现实是评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名师或者骨干教师登台授课之后,“祖国山河一片红”,哪个都是好的,完美无缺,赞美性的语言如同过年的鞭炮声一般不绝于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则直接被忽略。而一些青年教师开的课,大部分听课老师在评课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一些听课者存在对其“一棍子敲扁”的想法,一团糟,一无是处:这个教学环节也不行,那个教学环节也很糟,评得新教师恨不得地上有个砖缝直接钻进去……对新教师的棒喝也好,对名师的追捧也罢,都不利于听评课质量提高。听课,个人觉得应该以“取经”的心态听授课的成效:水平再差的老师,在开课过程中可能存在闪光点;水平再高的老师,也会在开课的时候犯错误。课堂教学中,哪些细节是“真经”,哪些细节是“伪经”,我们应该擦亮自己观摩之时的“火眼金睛”,甄别好坏、优劣,吸取精华,帮助自己不断成长。
二、要听重难点的解决与学生的互动
每堂课都有侧重点和落脚点,把握好课堂难易度,对于了解性知识需要进行宽度的扩展,即横向发展,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状态下开阔眼界、丰富内涵,保持不断追求与好奇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迸发出无限创造的可能;对于重点性知识需要深度扩展,即纵向发展,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把握重点,一堂课的重点内容能否被学生掌握和理解,这就体现了一堂课的价值与作用,也是决定一堂课成功的重点考查内容。重点内容一般在教材中占很大的篇幅,而且需要对每一个过程进行把握和消化,对于一些结论性和归纳性知识,教师一定要举例说明,然后再将它推向一般模式。一堂课除了重点以外还需要破解难题,对于难点的理解是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困难的一个步骤,因为会出现内容上的难以理解,或者运用上的僵硬,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经验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出反应和处理,所以需要教师不断积累经验。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战场,每个学生都应当积极参与进来,老师不是课堂的发言人,所以要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观意愿,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学生的配合,一堂课就不够完整,甚至不如不上课,课堂的主人就是学生,目的也是要学生成长,而不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阵地,好的课堂一定是“双响”,教师充当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这艘巨轮行驶的动力,曾经听过一名骨干教师上的课,课中那位老师是借班上公开课的。在开课过程中,这个老师在授课中可能不被学生认可,所以很多师生互动环节都在自问自答,班级学生整节课都没人举手发言,每个学生仿佛都非常担心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被授课老师搬走似的……换句话说,整节课,全班同学都像一块块砧板上的五花肉,把屁股紧紧贴在凳子上;而老师呢,整节课如同在表演单口相声,课堂气氛相当尴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不妨将心比心:“如果我是授课老师,遇到这种尴尬的场面应该如何发挥教育机智从容应对?”如果你是听课老师,当授课老师面临的问题你能迎刃而解的时候,就是你教学能力“换挡提速”的时候。
三、要听真实的过程和课堂的氛围
如果开课老师不是借班上课,而是用自己的班级开课,那么,这节课是不是已经被提前“灌水”——事先就“彩排”好了?如果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事先“预演”好的,就算这节课再精彩也只能大打折扣,基本上没有多少观摩价值。对于这样不真实的“包装课”,如果有的选,可以少听或者不听。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听课的时候,无论是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设计,还是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或者生成连连的课堂互动,只要值得我们学习、引发我们思考的东西,都应该注目倾听。当然,如果开课、听课、评课只是因为评职称、评骨干、评先进需要而被赶鸭子上架,或者为了迎合上头的检查为听课而听课,那么以上这些东西都可能沦为形式。课堂氛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级课堂氛围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班级成绩的高低和班级文化建设,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弥漫在学生与老师之间,融洽、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而且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敏捷的判断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及文化素养决定了学生能否拥有宽松、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平等对话,教师用自己富有激情的教学魅力感染着学生,使师生之间进行精神与情感的交流,不但激发教师的潜能与创造力,而且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定要区分清楚教师与学生任务的分配,教师不要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一定要做到教师主导课堂,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让课堂充满能量,这样每个学生都在相互学习、相互感染、互相提高、互相竞争,使整体水平进入更高的阶段。
四、要听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注重细节的教师往往在能力上比其他教师高出很多层次,同时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展示,经验丰富的教师在举手投足之间都展现出一种个人魅力,同时展现出教师优秀的教育方式和目的,往往对于学生一个肯定的点头和一次鼓励的眼神,都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和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对于一些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虽然才思敏捷,课堂内容也准备得十分充分,但是缺乏与学生之间内心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容易将自己与学生孤立开来,无法真正融入课堂之中。例如班级内总会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他们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培养一定要十分注意,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在鼓励和关心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在说话和语气上注意用词和态度,“再试试看”、“在准备一下”、“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想法”、“说一说你的观点”等充满师生之间关爱的话语,更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是教师对学生成长过程的一种保护与关爱,充分展现出当今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老师不能摆出一种上级对下级的态度,师生之间一定要平等交流,比如找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使用“请”这个礼貌用语,首先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交流的空间和教师的诚意,其次教师要注意手势的动作,一定是掌心向上,宛如托起刚出生的太阳一样,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鼓励和期待,更有信心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康文选.浅谈教师应该如何听课[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z1).
[2]李敏.教师课堂观察:理论检视、知识归因与经验修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47-49.
[3]赖心玲.实施听课、评课有效性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7).
[4]刘占霞.浅议学校教师听评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