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刍议
2019-02-17钟紫琪
钟紫琪
摘 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校自主招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以高校自主招生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探讨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存在的困难,探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高校自主招生 招生模式 发展趋势
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政治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各方都有了更大的自主权。高等教育的初始环节是高校的招生工作,尽管现有招生体制已发生变化,但总体上还是以全国统一考试招生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这种通过高考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每所高校拥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文化特色,通过全国统招的人才难以满足各高校对特色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高校自主招生有其必要性:
(一)从政府职能看。
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对恢复正常的招生教学秩序、提高办学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具体到高校管理层面则表现为政府的“集权化”管理,未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运行规律,多有干预人才选拔的现象,出现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与高校人才培养单一化的矛盾。长此以往,有的高校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所以地方迫切希望拥有自主权办学及设置专业。
(二)从教育资源分布看。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较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正如马克思所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呈现出“东南多、西北少”的局面,高等教育的全国统考模式并不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因为大多数高校为了招收更多的本地区考生,会在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录取分数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统招公平性难以体现,也增加了高校多元化人才选拔的难度。
(三)从“一考定终身”局限性看。
正如贫富差距逐渐扩大一样,不同高校教学水平及办学条件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一些历史悠久的知名学府迫切希望利用本校的“王牌专业”招揽符合本校特色的拔尖人才。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高校倾向于结合本地特色设置专业,从而培养本区域需要的紧俏人才,这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可能因此获取地方更多的人财物等方面扶持。他们都希望在招生和录取上享有更多的自主权。然而,全国统考的招录模式把成绩作为选才的唯一准则,学生的命运就是“一考定终身”;高校会因自主权的欠缺难以招揽到满意的“原料”[1]。因此,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二、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目的是丰富现有的人才选拔模式,探索出一条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多元化人才选拔机制,但是随着实践的展开,问题日益显现,如何改进现有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成为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焦点。本文主要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现状做一梳理,从而对现行高校自主招生的模式和优越性进行理论探讨,为进一步探究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发展趋向提出建议。
(一)现行高校自主招生的主要模式。
1.部属高校的自主招生模式
把高考和自主招生选拔考试相结合的模式,以一些“985”、“211”重点大学为代表,它们的自主招生比例一般设定在年度招生计划的5%左右,录取学生的主要条件就是优异的学习成绩,并辅之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如高中阶段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或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专利或创造发明;文学、艺术或体育特长等。这些高校均要求考生参加当年的全国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第一志愿报考,基于以上几点可能享受到降分录取的优惠。流程如下,首先考生报名,然后通过学校初选,再进行笔试,最后还要通过面试考验。当前,报名以学生自荐和中学推荐为主,学生通过网络报名后,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资料进行审核,然后确定笔试人员名单,笔试人员通过面试之后,成为预录取学生,学校再根据预录取学生的笔试和面试成绩综合判断降分幅度,然后学生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达到降分后的录取分数线才能被录取。
2.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模式
2005年,上海市教委批准三所民办高职院校: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改革效果很好,平均录取率为6:1,报到率达到98%,这让人们对以后的自主招考产生了更大的期望[2]。随后,上海市新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和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院校,平均录取比率为4.3:1[3]。这几所高职院校通过试点,探索出“三自主”原则的自主招生模式,包括自主确定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自主确定录取名单,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允许合格毕业生申请,然后测试后入学,未被录取的学生还有机会继续参加当年高考,但是被录取而不报到的学生不得再参加当年高考。
(二)现行高校自主招生的优越性。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是选拔录取制度的一次全新改革,有助于探索出一条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选拔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渐渐展现出它的优越性,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灵活、多样的招考方式
高校自主招生的考核方式既有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灵活多变的纸笔测试,又有相关专家仔细阅读考生资料后随机提出来的相关问题的面试,目的在于不仅可以指导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考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以确定日后培养方向。
2.颇具创新性的考试内容
校自主招生作为高校招生选拔录取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以更多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因此,与传统高考必须是统一标准答案不同,自主招生中的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极具创造性和创新性。
3.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培养潜能
高校自主选拔考试的招生目的是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因此,高校自主招生的对象一般要求是综合素质高、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和发展潜能,或者在文学创作、科技发明、数理化竞赛中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三、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问题分析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改革目标,但是在实践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应得到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校自主招生引发的公平问题主要表现为地区公平问题和城乡公平问题。前者指高校自主招生的生源一般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较少涉及西部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如华南理工大学的招生对象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及湖南等相对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地区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公平的,因为它剥夺了我国中部和中西部地区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城乡二元化结构使得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间接导致农村优秀学生通过自主招生渠道向高校输送的机会。
(二)高考成绩仍是自主招录的重要指标。
教育部规定,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必须参加当年高考,并且以第一志愿报考所申请的自主招生院校,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院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该院校对先期考核通过且达到高考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也就是说,即使考生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考试,高考成绩也要达标,还要第一志愿报考,否则不能被录取。不难看出,高考成绩仍然是各自主招生院校自主招录时较看重的一个指标。
(三)考试内容过于新颖、难度偏大。
与以往的高考不同,自主招生考试更加侧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因此,笔试和面试题更加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特别是高中老师和招生的面试专家,接触的信息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一些题目难度过大,连一线老师也难以回答,正如福建师大附中校长助理王焕蒲所说:“现在的自主招生考试模式与高中教学出现了一定的背离。”[4]
(四)招生对象的定位不明确。
推行自主招生的目的是高校能从自身学科特长和实际情况出发,不拘一格招人才。但在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高校自主招生的标准趋同一致,基本都要求学习优异、拥有某些特长或者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了奖励,而不是从自身办学特色、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案角度出发进行招生,自主招生的要求和高校的学科设置联系不够紧密,对招生对象的定位不够明确。
(五)中学推荐机制中的腐败问题。
目前,部分自主招生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是学生自荐和中学推荐相结合,特别是中学推荐占了很大比例,但是由于推荐标准的模糊性,由谁推荐?如何推荐?推荐谁?成为目前中学推荐机制的重点问题。在一般性标准中,一般是推荐那些成绩优异、具备一定特长、拥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学生,但是由于推荐机制不完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六)缺乏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
自主招生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面试过程过于随意化,缺乏透明度。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主招生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没有制约与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5]因此,“要保证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只依靠高校自律是不够的。一个制度是否先进、文明、进步,不在于它们有没有危机和阴暗面,而在于它们有沒有制约和消除这些危机和阴暗面的先进机制”[6]。
四、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发展趋向分析
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此部分将进一步探究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应然发展趋向。
(一)学生公共素养的考核走向统一化。
公共素养具有公共性,因此对其考核走向统一化是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必然趋势。具体包括两个层面:第一,考试内容的统一化。考试内容的设定应以学生所学科目为出题范围,涵盖学生中学阶段所学的全部课程;以学生各阶段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为考查重点,主要包括学术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可以为高校招录时比较学生的公共文化素养提供统一、客观的考评标准。第二,命题标准的统一化。
(二)学生个性特长的考核进一步优化。
高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选拔那些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优秀生源,从而确定适宜的考试内容与考核方式。首先,高校可依其办学理念、学科特长、人才需求分专业考核学生,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细化考核方法,使得考试内容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在面试中,相关领域的专家提出和专业相关的问题,更能准确预测出考生的能力和潜能;其次,考核需要结合面试和笔试,纸笔测试具有内容统一、题型多样、误差较小和易于操作等优点。若能将笔试与面试完美结合,学生的能力就可以得到科学、准确及客观的测量,考试的质量也会有所保障。再次,增加专业知识在面试考核中的比重。组织经验丰富的相关面试专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相关问题,有利于专家学者从专业角度测评考生的能力,力争实现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考核。
(三)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首先是自主招生考试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因为涉及大范围的招生考试组织和实施,包括出卷审题、考场安排、试卷运送和保密等工作,十分复杂,很多高校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组织大规模的考试,直接导致一些优秀人才不能通过自主招生的途径进入心仪的大学,所以可以建立一个独立于高校和政府的第三方考试服务机构,专门选拔和评估专业人才,并且选拔的成绩和结果是被自主招生院校认可的。其次要拒绝腐败,一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招生领导小组,由相关领导、专家学者、招生负责人员和纪检监察人员共同组成,相互监督;二是要有一定的法律依据,通过法律规范自主招生考试。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规范中学推荐的力度,加强对学生个人档案的管理,建立推荐人问责制度,做到谁推荐谁负责,从法律层面上杜绝腐败现象。
参考文献:
[1]汪菁.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评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7.
[2]马建雯.高职院校自主招考的改革与实践综述[J].湖北招生考试,2006(8):21.
[3]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4]面自主招生五问:助考生和家长认清形势[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1-12-06/1030320024.shtml.
[5]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
[6]王亚彤.高校自律、社会监督:高校自主招生的环境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