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9-02-17肖广平高志成

四川水泥 2019年1期
关键词:土质软土水分

肖广平 高志成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工程质量的核心是地基的支撑能力及稳定性,软土作为现在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土壤在建设过程中呈现的稳定性较低,在建筑过程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勘察,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使得软土地基得到完善,为工程建设发挥良好作用[1]。

1 软土地基的特征

1.1 软土的流变性

软土地基是工程建筑中的常见材料,只有对软土的工程性质进行充分认识,才能更好的展开勘察工作。因为软土土主要由黏土、松软土、有机物等物质组成[2],土壤自身含有大量水分,土质较为松散,结构密度较低,在建筑工程中直接运用会因为外力的挤压产生水分结构的变化,造成地基的形变,为避免这一问题,工程建设首先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勘察,然后通过相关地基处理手段对软土进行后续的地基加固,才能够拥有良好的稳定性,保障建筑物的承载力。

1.2 软土的触变性

软土由于含水量较高,颗粒间隙较为细密,并且含有一定的有机成分,软土在用于建筑工程时,如果外力对其实施高强度压力,会导致软土水分的流失,特别是出现外部振动的情况下,外力会改变土质的稳定性,造成了软土地基的变形,因为软土中所含水分较多,出现地基的下降或移位,危及建筑物结构。

1.3 软土的高压缩性

因为软土孔隙比较大,土壤的结构较为松散,受到压力会产生水分的压缩与空间的变形,这样所形成的地基稳定性能较低,并且软土在受外力压缩时会造成整个建筑物的下降,通过外部的高强度压力,使得软土内的水分被挤压出来,这种情况下,软土内就会有较大的的间隙改变,造成了土壤的疏松以及结构分布不均匀的状况,同时建筑物也会因软土的土质过于松散影响了总体结构的稳定性。

1.4 软土的低强度

建筑物需要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但软土自身并不具备太大强度,并且很难提高抗压能力,同时由于排水不够及时,容易出现土质变形,一旦软土地基承载力有所变化,会造成建筑突现移动和塌方,特别是在地基运用上,如果不进行勘查很容易出现承载力下降的情况,不利于施工安全。

1.5 软土的低透水性

软土的土壤拥有较高的含水量,土中水分较多会出现通透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进行排水凝固,否则很容易影响软土地基的透气性,只有长时间的固定才能使软土具有较高的透水性能,对于工程时间的安排就要有所调整,避免因工期延长造成工程成本增加。

1.6 软土的不均匀性

环境会对软土地基的自身含水量与空隙的特征造成改变,出现软土的土质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施工建筑的过程中,由于地基面积较大,加上跨度不同,造成了地基的不稳定,如果在土壤及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较好的承载力,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就很难保障。

2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的要点

2.1 地面调查测绘技术

进行软土地基的勘察测绘过程中,需要注意几方面:1.软土拥有独特的土壤性质,要针对软土的实际分布面积、内部成分以及地基的结构进行深入了解。2.在软土地基建造施工的地区范围内,要了解其地形、地貌以及软土的分布形式。3.施工的过程中调整运用软土的厚度以及颗粒组成的方式。4.软土因为内部含有较大水分,土壤内部的排水性能要进行充分考虑。5.软土地基是建筑的根本,如何进行地下水的厚度测量与埋深需要详细研究。

专业测绘人员首先对需要勘察的地基进行全面了解,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测绘方法,在固定的范围内进行观测点的布置,地形地貌范围跨度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相关数据参数的记录,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施工数据。

2.2 勘探点布置和深度

在进行调查测绘之后,根据勘察距离点的土质进行相应的间距设置,结合地基所需的结构进行软土分布的决定,勘测点的布置一般情况以三十米左右为佳,根据环境天气的变化进行改变,外界条件复杂时,勘探点的距离应相应缩短,设置的深度需要进行调查当地土质以及相关建筑物后进行决定,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需求与天气、地区等条件,才能得出准确结果。

2.3 原位测试与勘探手段以钻探取样相结合为原则

原位测试就是指通过触碰与剪切的形式进行试验,需要施工人员通过原位测试进行取样,了解软土实际的状况,通过测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钻探,勘察技术的质量也能有所提高。

钻探取样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岩石工程中进行软土取样,一般情况采用薄壁取土器的办法进行,同时还需要通过严密的安全措施辅助,保证样品的正常使用,不能有水分流失、变形等外力的干扰,保证勘探结果的准确性。

2.4 软土的力学性质参数的测定

建筑工程在进行勘察时,通过测定岩土力学参数进行实验,采用的测量手段包括间接经验算法、室内土工测试、原型观测分析、原位测试等方法,通过对土质的检测来反应土样的排水能力、初始应力、应变方式以及应力变化,软土在正常凝结过程中,还需进行固结与排水的试验,对于软土参数进行测试,一般包括压缩系数、回弹指数、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四个方面,同时还需要进行固结试验和固结系数的检测,来缩短检测的周期节省施工时间。

3 软土地基勘察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软土地基的工程技术,首先要对实施工程的软土地基为进行全方面勘察,并且加强督查的力度,对于相关督察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勘察地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实际需求状况对软土地基进行科学规范的勘查,只有将软土地基勘察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展开。

3.1 查明软土的基本信息

软土的数据参数是建筑物施工的最基本条件,数据的准确决定了软土层的施工效果,结合软土内部的土质分布规律、成分类型、成分条件,同时要了解土层的深度是否均匀,根据风化的状态来判断软土的基本信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软土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为建筑物的承载力和安全提供保障。

3.2 确定软土的力学性质

软土地基勘察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软土力学性质进行查明,软土的正常固结、欠固结或超固结等信息都是施工的必要前提,因为固结压力的先后状态与特征有很大区别,首先要确定先期固结压力,通过取样检测来保证实际施工的质量,同时还要将粘土受扰能力进行试验,以免结构破坏造成强度的变形[6]。

3.3 做好软土地基勘察的其他工作

在进行勘查工作的过程中,要对软土地基所在地的地区、地貌、堆土场、旧堤坝,暗埋的沟、塘、穴等进行了解,对地基施工的过程中通过软土的压缩性能、强度状态、应力能力等方面进行建造,查明软土层的分布情况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够在土地施工中做到预防控制,在保证勘察数据精确、设备仪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相关勘察人员规范操作流程,利用以往工程经验进行施工指导,最终保证施工质量良好。

4 结语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技术,首先需要在设计与原材料数据上进行正确选择,加强软土地基的可靠性与合理性,掌握灵活的软土地基勘察方法,并结合软土地基独特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勘察技术。只有掌握经济合理的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方法,才能更好的建设新时代工程勘察技术模式,使软土地基工程得到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土质软土水分
沿海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修复措施
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研究
苯中水分的检验
重力式门架围护结构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减盐不如减水分
公路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施工对策研究
不同土质和埋深工况下送电工程土石方费用研究
土质文物盐害中硫酸钠的研究——从微观到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