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芝加哥设计学院研究生教育体系探析1

2019-02-17米华山东艺术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9年3期
关键词:芝加哥学院设计

文/米华(山东艺术学院)

20世纪30年代纳粹占领德国,流离失所的包豪斯大师们纷纷迁往美国避难,其中就有芝加哥设计学院的创办者拉斯洛•莫霍利—纳吉。1937年他受美国艺术与工业协会的邀请,前往芝加哥开始了“新包豪斯”的创办之路。两年后,这所学校更名为设计学院(Institute of Design,Chicago)并于1949年并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IT)。作为新包豪斯学派的创世学院,自1937年成立以来,芝加哥设计学院在20世纪中叶曾一度成为全球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引领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并推动了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在全球的传播,设计学院在设计史及设计教育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至今仍在全球设计教育界备受瞩目。

作为全美第一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资格的设计学院及全美最大的具有设计专业研究生教学资格的全日制学院,芝加哥设计学院致力于培养能“创造性地解决社会紧迫问题的设计领导者”,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承担设计的社会担当,履行设计的社会责任。芝加哥设计学院主要授予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位,在增强设计与生活方方面面关联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以严谨、深入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有效地应对动态的、复杂的商业挑战和社会挑战。目前芝加哥设计学院已经培养了2400多名设计硕士(MDE、MDM)和设计博士学位的学生,他们或在咨询公司、全球财富五百强的大企业及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担任顾问、设计师、用户体验负责人和设计研究人员,或成功发起了设计类的创业项目,利用他们的设计技能造福社区和企业。芝加哥设计学院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不仅关注设计本身,更关注设计与技术、艺术的紧密关联,关注设计对周围世界的影响,用独特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链接设计与生活,通过跨界的教育理念、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理念、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开创了全球研究生设计教育的典范。

一、跨界设计的教育理念——拓宽设计维度,创新学术视野

芝加哥设计学院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也是西方设计教育领域从缘起于德国包豪斯到今天跨学科设计教育繁荣发展的过程。创始人莫霍利—纳吉最初深受理性主义和技术主义的熏陶,在早期任教包豪斯时就奠定了三大构成基础,强调设计中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的重要,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莫霍利-纳吉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的学术视野,将艺术与设计视为与人类生活紧密关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力求在设计教育中打破学科藩篱,实现艺术与科技、社会的有机整合。自芝加哥设计学院创立之初,从课程的设置到人才培养的目标的设定等多方面已充分体现出设计整体观的美学理念,即将设计置于经济、文化、生活的宏大且鲜活生动的背景下,用设计解决社会问题,提升人的生活质量。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任院长杰伊•多布林将设计理论和系统设计观引入了芝加哥设计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帕特里克•惠特尼倡导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并推动了设计教学中对战略设计领域的相关研究。虽然伴随着时代发展,芝加哥设计学院的设计教育也在不断地调整、发展中,但积极面对科学技术力量为当代设计带来的巨变,主动追求突破设计的边界,用设计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用设计创造未来,探寻艺术与科技有机整合、设计与生活相统一的跨界设计的教育理念,却自始至终贯穿在芝加哥设计学院人才培养类型的多层次性、课程设置的跨学科性、师资力量的多学科背景这三个层面。

首先,从人才培养的类型上看,芝加哥设计学院分别设置了设计硕士(MD,Master of Design)、设计与工商管理双硕士(MD+MBA)、设计方法硕士(MDM,Master of Design Methods)、设计博士(PhD)四类多样化的培养模式。设计硕士(MD)为期两年,且超过八分之八十的课程都是选修课,课程主要突出学生在超越传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的设计问题所表现出的整合、沟通及创新能力。2018年芝加哥设计学院与斯图尔特商学院(SGSB)合作,推出了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将设计类和工商管理类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项目——设计与工商管理双硕士(MD+MBA)项目。目前此项目向芝加哥设计学院设计硕士、设计方法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通过暑假课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完成设计双学位的学习。学生需要选修一部分设计学院的课程,另外还要修一部分商学院的课程。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加入,一方面体现了芝加哥设计学院的跨界设计理念,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设计学院在设计链接、用户价值创造等创新型课程的开拓能力。双硕士项目帮助学生在商业社会复杂的设计背景下有效地跨越设计的鸿沟,在设计战略、设计实施、设计规划及品牌管理领域高效开展各项设计工作。

与此同时,设计学院还专门为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学习者量身定制的设计方法硕士(MDM)培养项目,学生平均年龄近四十岁。该项目通过设计驱动方法的学习或者设计策略的系统学习,让学生与其他项目组中的同学互动协作,通过设计来深入分析复杂的设计挑战并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作为研究生培养中的顶级项目,设计博士(PhD)这一项目的目标对象是在设计领域中坚持设计学术研究、设计教学或设计基础研究的人。芝加哥设计学院目前培养出的设计博士大多在世界各地的大学负责重要的设计项目的教学工作及研究工作,或在全球知名企业担任设计负责人及设计项目的领导者。MD+MDM+PbD的多层次培养模式及立体化的设计人才培养结构,正是基于跨界设计的教育理念,旨在打散长期以来在设计教育中因长期凸显设计的专业化而人为割裂的知识版块体系,让设计教育回归设计与科技、生活密不可分的统一之上,不断挑战设计的既有边界。

其次,这一教育理念从芝加哥设计学院的课程设置上也能略见一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基本上都采用小班教学且大部分课程会少于15人,最多也不会超过20人。以设计硕士(MD)的课程为例,必修的七门专业课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体现明显的跨学科性质。例如《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沟通》这门课教导学生如何通过视知觉理论及相应的沟通技巧,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实现团队之间、团队与商业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其中用模型来处理设计前期密集的信息、用组织传播的技巧及工具实现组织内部传播、用战略定位的框架理论突破思维定势,实现设计与作品的情感互动等知识,融合了设计、传播、统计等多个知识体系。再比如设计硕士的必修科目《人类经验模式》从身体、感知、社会、文化、情感等多因素探讨人类的经验模式,进而凸显“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核心点。这门课从人类的五种体验模式入手来扩宽学生的设计思维,以设计为圆点,辐射到心理学、神经学、人类学多元知识背景。此外,除了七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外,设计硕士超过80%的课程是选修的核心课程群。每学期学生还需从公共课、传播学、互动设计、设计规划、产品、用户中心、系统这七大选修课程集群中选修10-15分的课程。其中类似交互设计、设计服务、设计未来、协作设计等部分课程都带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实验性,选修课程群的外延也非常宽泛,目的就是为了打破既定学科体系的约束,使设计及设计教育更好地与生活关联。

芝加哥设计学院师资力量的多学科背景是保证其跨界理念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设计学院目前有全职教师二十多名,此外还有多名兼职的设计研究人员,每年招收一百名左右的各类研究生。全职老师中大多有设计从业经验或曾在社会机构担任设计要职,如讲授经济学、设计评估、设计决策等课程的杰瑞米(Jeremy Alexis)在加入设计学院之前,曾在Doblin、Gravitytank和Archideas工作,曾服务过联合利华、摩托罗拉、花旗银行、辉瑞制药、美国运通等多位客户。系统设计的讲师森特奥石(Santosh Basapur)曾在摩托罗拉和谷歌应用研究中心担任了十余年的首席用户体验研究员。二十多名教师的学术背景涵盖了社会学、人类学、互动媒体研究、建筑学、视觉语言研究及跨文化研究等不同的研究领域,他们丰富的从业背景和多学科的学术视野,形成了丰富的学术观点和新颖的学术思维,为学生设计创作的多元化与设计研究的开放性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理念——深化设计研究,挑战既有的设计边界

从2008年到2011年芝加哥设计学院曾连续3年被全美最权威的设计排名Design Intelligence评为全美第一的设计研究生院,这与它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以贯之的培养理念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天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语境下,设计活动与上世纪三十年代芝加哥设计学院创立之初相比已经截然不同,设计面临着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与材料、空间、生态、政治、经济交织生成的复杂环境,设计教育更需要批判性思维来反思设计现状,来推进甚至颠覆设计的既有边界,从而让设计满足不断变化的世界需求,让设计的未来更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芝加哥设计学院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举办高端学术会议、突出设计研究的教学重点和工作室小班制的互动模式这样三个方面。

芝加哥设计学院的研讨会是其设计教育的一大亮点。设计硕士的研讨会每学期都计入学分,并将根据设计热点和赞助商的不同在每年的年初制定全年研讨会计划。除此之外,设计学院还有常设研讨会,例如以理查德•莱瑟姆(Richard Latham 1920-1991)及其相关研究为主题的常设研讨会。理查德•莱瑟姆是20世纪40年代初芝加哥设计学院的设计规划和战略设计领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设计原则是商业规划的核心”这样一个鲜明的设计理念。研讨会由该领域的研究员组织并主讲。密集的学术研讨会把面对面的讲座、学术研讨跟芝加哥设计学院的线上社群的宣传、研讨相结合并且同步开展,这种线上线下的双线互动模式保证了研讨会的有效性和高到达率。近几年的研讨会多从社会创新与变革中的设计、当代生活中的设计这样两个领域寻找议题,诸如全球大型食品分销商服务渠道的数字原型设计、重新构思零售设计、一种用于监测心血管事件后的个人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和系统设计、为农民提供特定保险的战略设计规划等研讨会,鼓励学生抛弃旧有设计思维的束缚,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设计洞察力和在批判探索中建构反思设计的勇气。学术研讨会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设计是什么、设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这种核心思考是跳出原有的设计范畴,不仅关注设计本身,更大胆地跳出设计,关注设计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及设计对世界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寻找有价值的设计方向,并通过一系列实践项目挑战设计的边界。此外,设计学院还有内部的学生分享活动Nowhaus,还经常自发组织学生去各大公司的设计部门参观。

作为一所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招收设计学博士的设计研究生院,芝加哥设计学院不同于美国其他设计学院的一个鲜明特点是长期以来对设计研究的重视。与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不同,设计研究融实践性与思辨性于一体。芝加哥设计学院的设计研究聚焦气候变化、能源流动、移民人口、媒体系统复杂性等我们这个时代面临新挑战,在设计研究中挑战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逐步建立研究方法及详细的研究议程,将灵活的设计实践与高度互动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结合,在协作的、沉浸式的研究环境中,完成实战项目并独立或合作完成论文项目。芝加哥设计学院对设计研究的重视是基于这样一个信念,即我们这个时代面对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设计和科技、工业、社会之间的通力合作,依托设计研究培养出来的下一代专业设计师能在复杂系统的设计中传递设计思想、塑造当代生活、促进变革并造福社会。

芝加哥设计学院的设计研究有两个典型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多领域交叉性研究挑战设计的边界,其设计研究涵盖医疗保健、城市交通、粮食安全、旅游、社交媒体、自动化、能源、可持续发展、社会正义和教育等多个领域,并且通过积极的设计探索来界定什么可能成为设计研究和设计实践的新边界。以一项名为“设计未来:生物设计的挑战”为例,这项由劳拉•福拉诺(Laura Forlano)老师指导研究生完成的项目以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展开——未来是如何被想象的?未来在哪里以及未来如何产生的?在一个新型的复杂技术的世界里,设计创造未来的机会在哪里?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学、生物学、社会学、伦理学、传播学等不同理论,通过对技术赋权的社会、文化、法律、环境、经济问题的深入探讨,批判性地分析了以技术为中心的后人类设计方法。这项研究成果曾出现在美国生物设计峰会上,课题组成员与参会的工业界、学术界、生物界、设计界的不同研究者展开学术对话与交流,共同探讨未来生物设计的可能性及具体的设计应用。第二个特征是设计研究话题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多样性。设计研究提供的不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答,更多的是提供一套设计方法论与设计价值观,这也正体现了设计研究的真正价值,即通过研究创建设计的桥梁,面对复杂的设计问题,共享设计经验,改善设计体验,并最终生成设计注意力和共通的设计智慧。在芝加哥设计学院,设计研究和设计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设计研究超越学科的限制,在多元开放的体系下将设计研究、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以一种全面协作的方式融合贯通起来,从而使设计在社会生活层面和思想意识层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以2018年度的设计研究为例,芝加哥设计学院邀请设计从业者以及数据和行为科学家参与探索设计+数据+行为的交叉点,讨论医疗保健、金融服务和公共政策等领域新兴的数据驱动设计,致力于探讨算法时代数据设计的道德方法,解决社交媒体个人数据保护问题。这些看似分散的设计研究在保持其学术独特性的同时,又能彼此勾连并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建立联系,并对设计实践、政策的制定及整个社会民众的生活产生影响。

“工作室”一词在韦伯斯特词典中被定义为“画家、雕塑家或摄影师的工作场所;学习一门艺术(如跳舞、唱歌或表演)的地方”。从设计教育的层面来看,工作室是开展项目课程的空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设计和设计教育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芝加哥设计学院有很多不同的工作室,大部分工作室是基于与工作室对接的公司项目开展的。学院基于“设计连接生活”的信念,通过小班工作室的互动模式,从社会复杂性这一设计领域最重要的问题入手,致力于帮助学生以严谨的研究态度和丰富的想象力应对设计挑战,并培养学生超前的设计整合能力和设计创新力。设计学院的工作室秉持完全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和老师之间自发的、持续的互动。工作室空间从教员大厅、会议室、工作区、社区厨房等一应俱全,并在工作室定期组织来自芝加哥及世界各地的设计思想家和设计从业者的演讲。同时为了支持学生在工作室项目中能承担设计领导者的工作,设计学院还专门设置了类似领导力发展这样的课程。目前设计学院的设计工作室积极与美国律师协会、乌奇卡哥医学会、新奥尔良警察部门、米兰政治技术公司、芝加哥市长办公室等各类政府、商业机构和民间组织展开合作,通过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以设计项目带动设计研究,以设计研究指导设计项目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依托设计实验室、设计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应用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机会,同时也为社会机构提供了创新型的设计方案。各个设计工作室开展的项目类型多样,包括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保障沟通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和振兴的设计项目、基于算法生成式的数字设计项目、用于数字制造和近未来的数字制造、基于行为改变的说服力交互设计研究项目等多个面向产业的工作室实践教学体系,既提升了研究生面向未来的探索性设计研究的能力,又推动了设计产业的升级和社会的进步。

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立足设计项目,注重设计与生活的全面融通

半个多世纪前,芝加哥设计学院的创始人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在新包豪斯学院创建之初曾明确提出,设计要“确保社会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建设性能力,造福社会”。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一直到今天,依然鲜明地体现在设计学院设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具体来说,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主要表征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设计以人为中心,面向未来,提供更公正、明智的设计方案才能有益于人类长远的发展。以荣获2015年Core77设计金奖的设计作品《弥合沟通鸿沟:哮喘患者的医疗服务设计》为例,这个项目针对哮喘病儿童患者出院协议中复杂的口头信息和十几页的医学术语书名医嘱不利于信息有效沟通的现状,通过对利益相关群体广泛的用户研究,特设计了具备哮喘教育功能的新型出院工具,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这个设计俯下视角,对影响儿童哮喘患者的整个链条做了细微且深入的思考,之所以受到业界及患者的一致好评,与它以小患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二是与人互动的设计,即设计的过程是与人互动的过程,在创建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让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参与进来,让社区、利益相关者和设计者聚集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的接受度。同时设计的使用过程与实施过程也是互动的过程,将设计这一环节置于整个系统中,激活设计与生活链接的纽带。设计是一个整体的过程,芝加哥设计学院的现任院长帕特里克•惠特尼(Patrick Whitney)一直致力于创造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发现和衡量设计需求与设计满足,强调设计存在于复杂的社会文化网络中,设计应时刻考虑到这一背景。在芝加哥设计学院的师生眼中,设计不是简单的可切割的线性过程,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识别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的整体的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人的互动是设计成功的前提。上文提到的针对哮喘病患者的医疗服务设计就是在为期三年的时间中,以病人为中,由芝加哥13家机构(包括6家医院)和芝加哥设计学院的学生和教师团队合作完成的。芝加哥设计学院秉承设计体现在生活方方面面的观点,激发设计师去改变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进而改变世界的能力。比如2017年被授予“ERIF设计可持续系统解决方案”大奖的一项名为“农贸市场的未来”的设计研究,由芝加哥设计学院和斯图亚特商学院的师生合作完成,研究旨在为芝加哥市场管理者推进循环经济实践提供新的路径和策略。为了更好地了解芝加哥农贸市场现有循环经济的格局,设计团队选用了八个视角,分别从社会、金融、文化、数字、自然、物理、治理、个人多个角度来了解芝加哥农贸市场实施循环经济的现有障碍和潜在机会。他们参观了不同的农贸市场、杂货店、餐厅、城市农场、社区中心和研究机构,并持续用半年时间对当地农贸市场的供应商、农贸市场经理和同行组织展开调研,与芝加哥的农贸市场的代表举办了多次研讨会,最终理清了食品、教育、健康、经济等多个系统与农贸市场的参与者(如客户、供应商、市场经理、业主、志愿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保证了设计研究的有效性。

结语

概言之,从包豪斯到新包豪斯,芝加哥设计学院在全球设计界享有盛誉,这与其独特的设计教育理念和设计教育生态体系密不可分。跨界设计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依托多学科背景的师资力量开拓学生的认知疆域,彰显设计与生活统一的学术视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理念通过召开高端学术会议、突出设计研究的教学重点和开展工作室小班制的互动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技术性和社会性思维,不断挑战设计的边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立足设计项目,用职业导向贯穿产学研的合作,发挥以人为本在设计及设计教育中的建构作用,推动设计与生活的有机整合,注重设计与生活的全面融通。目前,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中国设计教育既要立足本土、直面问题,又要与世界设计教育话语体系展开充分地对话。如何从课程的结构设计、内容设计到工作室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寻求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新视角,如何从当代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育的实践到设计教育价值观的确立来探索设计教育研究的理论生长点,芝加哥设计学院无疑会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芝加哥学院设计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抬起芝加哥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创造历史”——2017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