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研于教”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2019-02-17刘振香
毛 辉,刘振香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制药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有机化学》作为“四大化学”主要成员之一,是高校药学、化学、医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制药学院2002年设立的一门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基础药理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有机化学知识点的掌握直接关系到专业核心知识结构的构造。
从基础理论介绍到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学习,有机化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繁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十分容易产生学习无力感,如何让学生集兴趣与学习于一体,是《有机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到职业教育时重点强调,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推动创业创新,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简称“双创”) 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创新创业”已在众多高校进行的如火如荼。在接触制药专业的很多学生中,发现很多有“双创”想法的学生,在技术优化上存在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的情况,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技术的进一步提高。2019年1月份,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职教20条”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都需要我们去培养一批具有高质量、高技术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其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巩固,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有着更多的选择,可以有着更全面的发展。
作者在《有机化学》课程讲授中发现,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和浓厚的科研兴趣,但是很多时候相对乏味的理论知识阻止了他们科研能力的提升。因此,将“寓研于教”模式应用于《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巩固其理论知识,并使一部分同学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科研兴趣中和以后的职业发展中。
1 “寓研于教”模式探索与应用
1.1 筛选合适的、前沿性科研论文进入课堂
高职学生科研基础相对薄弱,一开始对科研缺乏足够的兴趣,畏惧参与科研项目。所以选择的科研论文一定要贴近生活,具有前沿性但要易于理解,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大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卤代烃这一章的时候我们选择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氟马西尼作为代表,首先筛选中文论文,然后再选取一两篇比较前沿的英文论文,慢慢提升学生的兴趣。绿色化学工艺是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中研究的比较多的一门工艺,在讲解立体化学这一章的时候,我们适当引入了近期研究中比较简单的绿色化学工艺,通过改变反应溶剂、催化剂结构等简单的方式来影响产物的立体构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前几章的基础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2 学生科研助理的选取及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
高职院校缺乏本科院校具有的本科生、研究生资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很多老师的科研兴趣。《有机化学》是制药学院各专业用到最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医学、农学相关专业常用到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筛选出具有浓厚科研兴趣部分,在课堂之外利用学院的有机合成实验室,为这一部分学生提供便利,让他们去接触在实验课上接触不多的仪器,带领他们去尝试一下稍微复杂的一些化学反应,甚至可以和他们一起去重复相关前沿科研成果的一两步反应,让他们近距离与科研接触,充分提高他们的科研兴趣。在选取学生科研助理时根据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归类:自学能力型的助理选取时侧重于课堂知识点的衍生,科研论文的理解与查阅文献的能力等;动手能力型的助理侧重于实验室的常规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培养方案的制定主要将《有机化学》课程的重点难点的知识、文献检索和整理能力、专业软件的使用能力、实践操作技能、自学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整合,通过在完成常规有机合成与处理实验过程中进行执行,最终得到提升和锻炼,以便为后续各专业老师开展科研课题储备学生资源。
1.3 实践性教学活动分层次进行
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部分同学在基于课本的基础上侧重开展颜色变化明显,贴近生活的实验。而具有较大潜力做学生科研助理的部分同学,可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难度递增的方式合理选取一部分课本外的实验,逐步培养这些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在理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对每位学生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包括学生上课情况、完成具体目标任务时遇到的困难、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等,然后制定两套实践性教学大纲,最后进行分层次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作者通过初步探索“寓研于教”模式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制药学院《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提高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增加了专业自信感。部分同学现在已经是学院专业老师的科研助理,还有一部分同学利用在研究中学习的技能与知识,参加了学校及省里举办的“挑战杯”、“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大赛。当然,由于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和实验仪器与设备的局限性,让“寓研于教”模式收益于更多的学生和老师是我们亟需解决的的问题。
2 结束语
总之,在高职院校《有机化学》课程中合理采用“寓研于教”的教学改革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发散思维。通过进一步优化这种教学改革模式,将会为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