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02-16刘伟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急诊

刘伟

【关键词】桑限制性补液;急诊;创伤性休克

近年来,创份性休克的临床发生率显著增加,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患者身体遭受到外界暴力,导致其重要脏器内出血,影响机体正常血循环,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此类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到院内接受急诊救治,对于此类患者,常通过补液的供给来帮助患者进行血循环容量的补充,但何种补液的给予方式获得的效果更佳,仍需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为此,本次研究纳入100例患者,研究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所有患者皆因创伤性休克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按照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抽取奇数的患者纳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抽取偶数的患者纳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内男女比例=24:26,年龄最小值:31岁,最大值:65岁,平均值:(48.26±1.12)岁;观察组内男女比例=25:25,年龄最小值:30岁,最大值:64岁,平均值:(48.22±1.33)岁。此次研究已获得本院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研究正式开展前,已将此次研究的详细内容准确的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并获得了他们的同意,在对患者进行分组时,利用SPSS21.0统计学系统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等—般资料均不存在差异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补液,给予患者红细胞补液、胶体液、晶体液,控制速度在1000mL/h到1500mL/h之间。

观察组患者限制性补液,在距离患者受伤部位较远距离的地方建立静脉通路,轻中度休克患者,需建立两条,1条用于平衡盐的补充(0.5~1L),1条用于高渗盐水的补充(4mE/kg)。先给予晶体液,再给予胶体液,待患者得到缓解,减慢补液速度,控制补液量。若患者出现脸色发白、烦躁等情况,则给予输血,控制患者血压。重度休克患者,静脉通路数量不得小于2,适度增加补液量,平衡盐:1~1.5L,晶体液、胶体液:至少1L,同時全血输入。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生命体征目: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

1.4统计学处理根据设置的观察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后利用SPSS20.0系统进行计算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包括t(计量结果)和X2(计数结果),观察指标在患者组间是否存在差异根据P值进行判断,当P<0.05时,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34.85±11.43)mmHg、(85.95±8.46)mmHg、(95.31±8.29)次/min、(31.03±5 62)次/min、(66.31±10.47)%观察组分别为(129.11±13.74)mmHg、(81.64±8.32)mmHg、(86.41±7.55)次/min、(26.83±4.58)次/min、(84.31±18.56)%,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工作中受到外界伤害的概率大大增加,这导致创伤性休克在我国临床上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对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常通过补液供给来帮助其回复血循环容量,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常规补液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给予患者大量的补液,这既可能导致患者体温及细胞渗透压的快速下降,也会对患者的血液造成过度稀释,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肺水肿、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限制性补液的方式,对补液的量、速度进行了控制,改善患者受损器官缺血、缺氧的情况,通过升高血压来促进血循环的正常,通过对补液的限制,在保证器官供血、供氧的同时,降低对患者凝血功能、携氧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并且本次研究的结果也显示,限制性补液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限制性补液的方法对急诊创伤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急诊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小儿急诊惊厥病因及其治疗效果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