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现状、问题及改进

2019-02-16饶芳萍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改进建议教学方法

饶芳萍

摘    要: 本文运用总结归纳法梳理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本文提出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创新思维、提高教师素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培养交叉学科思维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 问题导向式    教学方法    改进建议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1](41-45)如何顺应国家改革要求?如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其主动学习?如何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是我国教育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对于实现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91-94)。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以设计学习情境和问题为导向,强调基于实际工作情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特点,为不少人推崇[3]。该模式旨在通过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剖析现实情况及问题实质,通过解决问题,总结并深化已有的知识架构,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具象化的知识体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4]。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该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学生认可度低、参与积极性不高、模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归纳总结法梳理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以为该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更有效的应用推广提供有用参考。

2.概念及模式解析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是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创的,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入我国,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该方法被广泛运用在医学、教育学、工程学、建筑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中并广为推崇[5]。问题导向式教学又叫问题驱动式教学,主要源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指教师以学生朴素的原始观念为出发点,通过设置一系列与课程有关的现实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细化分析与解决,让学生在思维撞击和讨论参与中切身体验有关概念和理论,锻炼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在问题导向下理解知识的本质,进而构建新的知识架构[6]-[7]。另有研究者指出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情境学习,因为知识体系(包括原理、观念、机制等)都不是以抽象的形式学习的,而是通过创设情境,将它们置于具体情境中。

在教学实践中,该方法的主要思维导式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主要模式包括以“线型问题单元链”为主线的问题驱动模式和以“树型问题单元链”为主线的问题驱动模式两种。前者主要是指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出发,采用顺向叠加的方式层层设置问题,通过化整为零、以小博大,逐渐向知识目标靠近。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在该模式中极为关键。后者主要指采用从目标到手段的分析范式,即根据教学目标先审视并确定要解决的问题(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目标问题分解为子问题或子问题群,驱动学生思考,引导其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帮助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学会方法,深入感受探究的过程,运用旧知识并发展新知识。

在应用该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基本事项:首先,以现实情境问题为起点。换言之,即所设问题必须与学生将来工作方向为导向,所设情境必须是将来工作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的真实情境;其次,强调团队精神和学习自主性。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后进行评价,包括小组内评价和自我评价;再次,学习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充当辅导员和督导员的角色。换言之,要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适时精心设计,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自身难以解决时以辅导员身份适时点拨。

总体而言,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通过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通过设置和提出问题,并以任务形式下达给学生,驱动学生深入思考或者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该过程本身就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方式。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放下心中芥蒂,克服胆怯,增强自信。这样新的知识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一被发现、吸收和应用。由此可见,基于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强调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3.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所设问题与相关课程内容没有有效衔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新教育内容不足。一些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缺少对新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和新理论的介绍,缺乏与现实社会情境融合的基本锻炼,学生难以了解所学领域最新的動态,缺乏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能力。

二是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偏向于应试型教育现象。即有的教师注重给学生讲授知识,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基础。教师绘声绘色地讲,学生却了无兴趣。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但难以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相反,只能被动接受和记忆,教与学的互动难以展开。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难免出现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回忆笔记的情况[8]。

三是学生认可度较低,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有研究表明尽管问题导向式教学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但是学生对该模式的认可度低于对其他模式(如师生互动课堂讨论式和案例教学式)的认可度,对该模式持赞同态度的学生的比例仅约70%[9]。

四是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知识储备不足。首先,任何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角色的转换。然而,由于多数教师都是通过传统教学培训出来的,要完全吸收和消化创新教学模式,有待时间沉淀[10]。其次,由于问题导向式教学过程多以问题讨论为主,在现实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相关背景知识准备不足的情况。此外,教师可能面临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甚至超出本身的知识储备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学员应该学习查找文献等资源的方法。

五是教学模式较为传统,课堂学科知识过于单一,缺乏多学科融合。不少课堂依旧沿用传统教学理念,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知识为导向,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反复传授,传播知识[11]。换言之,传统教学方式形式过于固化,强调对知识的传承,忽略对科学理论和创新方法的培养,因而学生会产生反感甚至厌恶心理。

4.结论与建议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感觉不到在被教育。面对形式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关注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问题导向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以学生为主导,从学生出发,用探究式的思维思考“学生学什么”和“我该怎么教”的问题。问题导向式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增加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设计出适合学生动手的、能激发他们思维和兴趣的问题,驱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教师与学生有机结合,实现激发学生创新性和创造性的目标。

然而,通过对现实应用情况的梳理可以发现,该模式的应用实践仍然存在诸如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形式单一、跨学科交叉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不足。事实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发挥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应用该教学模式时,需要首先考虑现实事件发生的情境。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在引导学生参与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角度,高度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将事件的经过进行加工和包装,以最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第二,以学生为主导。教与学的过程不仅指对知识本身进行理解和意义建构,而且要帮助学生在一定情境下从具体问题中抽离出抽象的知识,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联式学习,最后进行系统的知识整合。教与学的过程不仅仅在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教师务必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坚持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原则,在引导学生参与问题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之间能够尽可能自由地进行思维碰撞和头脑风暴,进而实现对现有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具象化应用。即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仍然主要以辅导者身份给予指导。

第三,鼓励创新思维。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在最后问题的探讨和总结阶段,优先考虑让学生发言,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同时针对学生发言中富有建设性的观点进一步展开讨论。通过尊重和鼓励,使学生建立自信,积极参与探讨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拓展思维模式。

第四,提高教师素养。在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优势,将自身长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个人兴趣的发展,提高修养。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基础知识,侧重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

第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如微信),使教学形式多元化。随着智能机的广泛推广,微信越来越大众化。近期,有学者提出将微信微格运用到问题导向式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结合微格教学法,开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12]。由此可见,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多元化的现代教学形式,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前景。

第六,培养交叉学科思维模式。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式致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仅靠单一学科知识难以解决复杂问题。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的学科思维已不能顺应时态需求。因此,应整合多个学科或专业知识体系,以整体思维模式,以全局式的思维思考,运用跨学科方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宋玉良,苗成彦.“立德树人”何以取得实效——以临沂“问题导向”德育地方课程研发与实施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8(14).

[2]贾艳辉,寇尊权,罗彦茹,等.PBL教学模式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

[3]丁晓蔚,顾红.“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实施模型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01).

[4]陈芳.PBL教学法在《模拟公司创办与运营》實训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423.

[5]黄金丹.基于PBL的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6]钟刘洁,陈燕.美国大学化学PBL教学课例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16).

[7]刘儒德.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改革本科生教学的一项行动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2,14(3):49-54.

[8]马贤磊,诸培新,刘金莹.学生对问题导向性教学模式的认可及影响因素——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3(01):97-101.

[9]陈宁,张庆林.基于问题学习的实施及对教师的挑战[J].基础教育研究,2006(01):29-31.

[10]杨耿.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

[11]战文建.PBL联合微信教学法在颅脑外伤带教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2,32(11):52-54.

[12]战文建.PBL联合微信教学法在颅脑外伤带教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9,32(11)52-54.

猜你喜欢

改进建议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