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学风建设,创新高校榜样教育

2019-02-16蒋慎之李月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实践创新学风建设

蒋慎之 李月

摘    要: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榜样教育契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体、促进学风建设内涵式发展,对营造良好学风、校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创新榜样教育,提高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湖南农业大学通过“学习之星”评选活动进行实践,通过选树榜样类型多样化、榜样评选过程透明化、榜样教育宣传方式多样化及宣传内容生动性四个方面的榜样创新实践提高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校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不断加强学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 榜样教育    学风建设    实践创新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然而,隨着信息化社会的推进,一些大学生受到影响,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热情不高。在学风建设中,榜样教育活动是重要的一部分。榜样教育的有效实施对浓郁学校学习氛围、健全学生人格并提高学习动力,推进学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两者具有内在契合的一致性。但是当前,高校榜样教育实施面临一些问题,直接导致榜样教育发挥作用有限甚至弱化。因此,有必要创新榜样教育方式方法以增强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有效性,推动高校学风建设。

一、开展榜样教育对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1.榜样教育契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发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对大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传统的方式开展学风建设,如督促大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或者出台相关强制措施、加大奖惩力度,以加强学风建设等,虽然传统模式在一定范围内能让教育者看到效果,但是“治标不治本”,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没有主动改变,学习积极性不能从本源上调动。只有思想观念的自主转变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推动学风建设。通过榜样教育,学生选树朋辈榜样,选树跟他们观念、个性一致或者思想上有共鸣的榜样,学生通过自身与榜样的对比,发现欠缺和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和模仿的欲望。相比学风建设的传统模式,榜样教育因为契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风建设的意义不可忽视。

2.榜样教育帮助学生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主体教育管理观认为,受教育者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要培养大学生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体并发挥他们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因为只有大学生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体,参与学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会提高。在高校中,学校从学生群里选树的榜样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典范,学校实施的榜样教育是激励和引导大学生自我内化榜样的精神品质,帮助学生对榜样学习实现知行合一。学校榜样教育的有效实施,就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学风建设主体的过程,两者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因此,榜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成为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3.榜样教育促进学风建设内涵式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又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形态。显性教育目的明确,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直接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隐性教育是通过间接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对承担学生成长成才重任的高校来说,加强学风建设既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制度、制度一定的标准等明显的教育举措,又可以开展隐形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无形中自觉转变学习态度。学校榜样教育的实施通过学生榜样的选树或评选,学生榜样及优秀品质的宣传,到学校榜样学习氛围的形成、学生对榜样学习的践行,无形中进一步浓郁学校的良好校风、学风,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内涵式发展。

二、当前学风建设中高校榜样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榜样类型精英化,学生有距离感。

为推进学风建设,在为大学生选树榜样时,一些高校将唯成绩论、唯分数论作为唯一的标准,导致榜样类型精英化。虽然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学校选取的高分数、成绩优异的“精英”学生会对一部分学生发挥激励作用,但是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优秀的榜样是他们遥不可及的目标,认为榜样太过于完美或者认为榜样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距太远,自然没有兴趣了解,因此,并不能对他们产生实际效用。同时,学校选树榜样的精英化,会使选树榜样最终归于单一,当大学生面对千篇一律的榜样时,不免产生排斥和抵触情绪,坚决不愿意改变现状,也不配合学校继续深入了解榜样,导致榜样教育的作用和实际意义大打折扣。此外,在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榜样选择日趋多样,愿意在各个领域找到适合自己并值得学习的榜样,相比学校选树的单一的、精英化的榜样,更愿意追求自我,不愿意跳进学校安排榜样教育藩篱,导致学校榜样教育作用弱化。

2.榜样评选过程和条件不公开透明,学生参与度低。

为促进学风建设,在榜样选树、评选过程中,一些高校因为将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榜样选择标准,使一些想参与选拔的学生直接失去参选资格,也使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因为不能选取自己的榜样、在评选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参与度,评选参与权利名存实亡。此外,一些高校直接以学校教师推荐、认可为标准,选树榜样都是学校领导和教师“一锤定音”,这就造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好、科研创新能力强等特别优秀的学生没有走进大众的视野,榜样没有得到推荐和宣传,影响学习榜样发挥效用。在评选方式上,一些高校评选条件重点以学校及教师的认可作为标准,重点通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锤定音”,使一些在学习习惯、科研创新能力强等方面特别优秀但是因为个性内敛,不善表现未被学校领导、老师认识的学生没有被推荐出来,影响榜样教育效应发挥,调动不了学生的参与度。

3.榜样宣传方式固定化,对学生缺乏创新性。

为推动学风建设,当前高校开展榜样教育时,宣传方式过于形式化、宣传渠道单一枯燥,宣传缺乏创新性,导致宣传效果不佳。在宣传方式上,有些高校只是为了宣传而宣传,把榜样宣传活动作为任务而让榜样教育流于形式。有些高校,一些大学生还没有完全领悟并吸收榜样精神及内化于心,面临高校新一轮榜样宣传,导致学生在面对众多榜样宣传时不知道如何选择,榜样教育效果收效甚微。在宣传渠道上,一些高校传承一贯的课堂“灌输式”宣传,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学校报纸、展板和横幅等传统单一的方式进行线下宣传,忽视现在大众使用率高的新媒体等线上宣传渠道,固定化的榜样宣传方式导致宣传缺乏创新性,大学生不能快速及时地接收榜样宣传的信息,榜样宣传滞后直接挫伤大学生参与榜样教育的积极性,也会导致榜样教育实施效果弱化。

4.榜样教育内容不动人,学生共鸣度低。

榜样教育是一项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教育,大学生作为榜样教育的主体需要的是有共鸣的情感体验。只有增强榜样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榜样,真正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但是当前一些高校在开展榜样教育时,照搬传统榜样教育模式,榜样教育内容要么表面化、刻板不生动,要么过于夸张、不真实,榜样教育内容不生动,缺少实际、形象的案例等,直接导致学生对榜样教育无法产生兴趣,即使参与,也难以找到共鸣。

三、促进学风建设背景下湖南农业大学榜样教育的实践创新

为积极培育、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大学生先进典型,集中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校学风建设,湖南农业大学自2015年开始每学年举办“学习之星”活动。“学习之星”活动举办以来,已有240余优秀学生参与评选,共评出三十位“学习之星”,五位“学习之星提名人物”,湖南农业大学“学习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学生朋辈榜样的评选,引导學生向榜样学习,主动成长成才,已经成为浓郁校风学风,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榜样教育活动——“学习之星”评选活动为例,探索通过榜样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提高榜样教育实效性,不断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1.选树榜样类型多样化,重视学生参与度。

榜样选树不再唯分数论,类型不再单一,榜样选树标准更多样,更贴近学生和生活,是达到榜样教育最终目的的关键因素。在湖南农业大学“学习之星”评选活动中,榜样评选类型更多样,首先是学生来源多样,不论是具有湖南农业大学学籍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或专科生,更或是研究生,只要自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评;再者是能力要求多样,更在榜样评选上,在要求具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最基本道德素质及具备良好成绩的基础上,“学习之星”评选活动要求学生要么是自我管理能力强的自律者,要么是具备良好学习习惯如做课堂笔记习惯、写读书心得体会习惯等的勤学者,要么是获得发明专利、发表学术专著或者获得省级以上大奖等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达人,要么是有创新学习方法、学习有效率、学习效果特别突出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选树的榜样类型多样,让广大学生对榜样典型们充满兴趣和向往,更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榜样教育活动,主动向榜样学习,自愿改变自己,努力变得更好。

2.榜样评选过程透明化,重点突出主题。

榜样教育评选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活动主题的重点突出,进一步帮助提高榜样教育有效性,达到通过榜样教育浓郁校风学风的目的。湖南农业大学“学习之星”评选选手需要经过学院初赛、学校复赛、学校决赛,整个过程开放的舞台、评委的评分、专家的点评、学生的网络投票,直接展现在全校学生面前,评选过程完全公开透明。同时,评选内容,除了成绩分数,选树榜样们参与的专业知识竞答和专业技能展示,参与的“文明周周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修业大学堂”“我与书的故事”等相关活动直接参与评选,保证了评选标准的公平。在整个评选过程中,评委们被赋予权力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之星”,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网络投票权力为自己喜欢的榜样加油打气,防止“一锤定音”的情况,同时所有评选环节都突出“学习之星”宣传主题,这就让活动在进行过程中不断为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添火加柴。

3.榜样教育宣传方式多样化,突出宣传内容的生动性。

榜样教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提升人们对榜样的共情性,这就需要在榜样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上创新。湖南农业大学注重榜样教育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之星”评选活动不仅重视喷绘、展板、横幅、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宣传方式,更重视通过微博、微信、QQ平台等新媒体方式进行榜样教育宣传。同时,湖南农业大学还注重宣传内容的生动性,通过宣传内容的生动、感人激起学生对选树榜样的共鸣。“学习之星”评选活动中的选树榜样,学校对其拍摄专门视频,视频内容不仅是个人经历介绍和学习成果展示,更有选手们参与“文明周周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修业大学堂”“我与书的故事”等活动的相关素材,让学生对榜样有全面生动真实的了解。此外,决赛现场直播更是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榜样们的精彩表现,感受到选树榜样们丰厚知识底蕴带来的震撼和魅力。活动结束后,对评选出来榜样的后续宣传和跟踪宣传报道更是引导学生不断向榜样学习,浓郁学习氛围,为学风建设提供持续长久的动力。

四、结语

榜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受教育、对学校学风建设意义重大,创新榜样教育中的榜样选取方式、榜样评选过程透明化、榜样宣传方式多样化及宣传内容生动化,有助于增强榜样教育有效性,引导大学生“乐学、善学、好学”,进而进一步推动学校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璟璐,王道明.朋辈榜样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01(10):67-69.

[2]王燕茹.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创新性发展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143(03):33-36.

[3]张文杰,李娜.新时代优化大学生榜样选树与培育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9,850(03):29-32.

[4]冯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7:15-16.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实践创新学风建设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