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的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19-02-16徐丽媛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新常态创新创业经济

徐丽媛

摘    要: 本文从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和内涵入手,分析新经济环境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耦合关系,指出经济“新常态”要求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启发式调整和主动性变革,并提出改革措施即转变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总量和质量可持续协调发展;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教育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扩充教育内容,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和教学内容创新;改进教育方法,实现教育方式和教育平台多元化;共享教育资源,实现教学场所和教学人员开放化。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创新创业    艺术人才培养

一、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和内涵认识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他指出,处于重要战略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要从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平常心态。同年11月,他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首次系统地阐述经济“新常态”。同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新常态”,指出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明确稳中求进总基调①。

何为经济“新常态”?如何认识与理解经济“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新常态”有三个主要特点: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质量却在提高,增长更趋平稳,动力更多元,将带给中国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可能。

二、经济“新常态”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耦合关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是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流动的重要方式。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是新时代新经济环境下高校所需承担的重要职责。

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教育发展水平不一,有些学校以公共选修课形式进行教育,但存在课程定位不清晰、师资配备不齐全的现象;有些学校以讲座形式进行教育,但存在普及率低、关注度低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影响和位置。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一般由校就业工作人员牵头、院系辅导员为主构成,大多数身兼数职,投入精力有限,且理论知识不足又缺乏创新创业经历。教育方式照本宣科,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未考虑到艺术院校专业特色和学生个性需求,没有很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会贯通,缺乏实践指导性。一些高校存在“锦标观念”,功利色彩较浓③(18),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匮乏,转化率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当前,经济结构由旧至新转变所形成的常态环境,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启发式调整和主动性变革提出以下要求,即促进教育总量和质量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教育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实现教育内容创新,推动教育方式、教育平台多元化,实现教学场所和教学人员开放化等,以此更好地培养艺术院校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企业家素质,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就业本领和就业機会,实现“双创”艺术人才培养和输送。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社会“阵痛”,加速知识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进程,促进就业,拉动需求,推动经济“新常态”浪潮更进一步,真正实现经济“新常态”环境与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有机融合。

三、经济“新常态”视域下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

1.转变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总量和质量可持续协调发展。

自2006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在数年间持续保持高位,直至2014年“新常态”提出,经济才逐渐由高速增长放缓至中高速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扩招带来全国毕业生人数由413万上升至2019年的834万,大批新生劳动力涌向就业市场,传统就业市场趋向饱和。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阐述创新创业理念,“双创”热潮在全国尤其是大学生中广泛传播。

大学生是具备高等知识和技能的社会群体,年轻,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拥有积极挑战的人生态度,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艺术院校大学生普遍个性突出,不拘小节,向往自由,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与职业选择,是创新创业的“热心人”和“主力军”。但由于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职业阅历,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对经济市场的了解和认知不够深入,容易出现过于乐观、眼高手低和好高骛远的情况,因此大学生创业存在创业人数不断增长,但创业持久度和稳定性后动力不足的现象。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情,艺术院校“双创”教育要在经济“新常态”大环境下,首先从教育理念上更新转变,不能忽略教育初衷,一味追求教育人数增长、创业人数增加等单一衡量指标,而应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目的,以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关注人的发展与教育,从单纯的规模数量扩张转向内涵质量提升,扭转重“量”轻“质”的格局,实现教育总量和教育质量可持续协调发展。

2.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教育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在经济“新常态”下,原本依靠规模扩张、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相应的,创新创业“新常态”环境下的教育模式随之升级转变,注重教育结构的对称态,突出创新驱动。经合组织OECD将“创新”阐述为“不同行为者(包括企业、实验室、科研机构与消费者)互相交流、互动作用的结果”④(105)。因此,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要求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处理好教师教学主导与学生学习主体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任务与学习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教学内容合理呈现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致力于将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形成内生性的经济增长要素,“以此满足创新驱动的三个方面要求(科学发现、对发明成果进行转化、采用新技术)”④(105),经过知识、资本、创新、成果四个阶段,实现教育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型。

3.扩充教育内容,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和教学内容创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跨界融合和资源整合,把握教育精准性,着眼教学内容创新,学以致用,因材施教。紧跟国家经济政策和创新创业政策,关注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成果和最新研究成果,传递行业、产业信息,根据艺术院校学生个性特征和学科专业特色,调整、增加创新创业内容,增设法律法规、财务、企业管理等创新创业选修课,把实践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具体而言,“双创”教育要创新“三基”教育,即基本理论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育。“基本理论侧重于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基本知识侧重于事物、现象中的感性知识以及辩论、证明过程中的材料性知识(理性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活动中的能力”④(106)。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创新创业技能。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必修课,1个学分,18个学时。根据艺术院校学生实际和艺术市场实情,编制教学材料,制定班级大纲。曾开设创业选修课,并与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开设SYB创业培训班,普及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

4.改革教育方法,实现教育方式和教育平台多元化。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⑤。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增强人本意识,重视学生课堂体验与师生互动,打造“互联网+教育”平台、“翻转课堂”,让学生提前通过网络视频、微课等新颖方式预习课堂知识;适度开放学生线上平台的视频上传和文本上传功能,通过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形式登录,实名分享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和案例;课堂上应加强技能提升与案例模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后,教师要及时跟进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对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功效,如每节课后安排几分钟让学生完成课程评估问卷,将互联网分析结果呈递给教研室,优化教学质量,还可以建立课堂微信群或QQ群,供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交流课堂心得,发挥互联网实时沟通的功能。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成立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中心,及时对教学质量进行追踪评估反馈;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登录学习文史哲艺术类创新教育课程,如《创新中国》《创新、发明与专利实务》《创业创新执行力》等。

5.共享教育资源,实现教学场所和教学人员开放化。

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支持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⑥。《意见》指出了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场所和教学人员开放化、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可以做出的努力。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核心开展教育和人才培养,以校企产学研合作方式联合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打造一支以校内专业教师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为主、校外企业家和职场专家为辅的专兼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授课地点突破教室这一物理空间限制,授课形式突破面对面授课,增加网络视频录制授课和直播连线授课等。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打造“天空下的琴房”,把音乐演奏专业课堂延伸至教室之外,让学生在学习中强化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学习。美术专业将课堂延伸至周边的古林公园,让学生在如画的风景中创作,感受艺术之美,呈现艺术之美。定期邀请成功企业家和创业取得成绩的毕业生回校举办讲座,与在校生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分享前沿创业信息和创业心得。

四、结语

经济“新常态”下艺术院校创新創业教育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遵循经济转型新要求,结合艺术市场实情和学生实际,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内容,帮助学生拥有好的创业心态,学会寻求社会资源,具备敏捷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不同职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注释:

①中国新闻网.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新常态 提前定调货币政策[EB/OL]. http: //www.chinanews.com/gn/2014/12-06/6851162.shtml,2014-12-06/2019-08-02.

②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11-10.

③曾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7.

④程利.经济新常态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9).

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9):4-5.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9/26/content_5325472.htm,2018-09-26/2019-08-06.

参考文献:

[1]程利.经济新常态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9):104-108.

[2]李冬霞.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辅导员思想引导作用浅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24):60-64.

[3]王润平.粗放教学到集约教学: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J].成人教育,2006(10):62-63.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9):4-5.

[5]谢瑞刚,兰翠玲.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以百色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69-71.

[6]罗文雯.基于ERG理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169-171.

[7]曾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7:18.

[8]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11-10.

[9]中国新闻网.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新常态 提前定调货币政策[EB/OL].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12-06/6851162.shtml,2014-12-06/2019-08-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9/26/content_5325472.htm,2018-09-26/2019-08-06.

猜你喜欢

新常态创新创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