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的翻译本科教育模式创新

2019-02-16张玮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张玮

摘   要: 建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变以往以传授知识、理论为主的翻译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项目学习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双层项目,即翻译项目+科研项目为驱动的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点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翻译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学翻译、轻实用翻译;重语言能力培养、轻实践能力訓练的弊端。

关键词: 项目驱动教学法    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创新

根据2006年中国翻译协会资料数据显示,市场上需要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才缺口高达90%,但真正翻译水平和译者素养高的翻译专业人才数量只占总数的5%,能够胜任国际口译任务的专业译者更是屈指可数,说明翻译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鸿沟。大数据时代,二十一世纪的翻译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翻译技术的发展令人瞩目。这些翻译技术产品的应运而生改变了我们处理文本的方式,甚至改变了翻译工作模式,例如智能化的即时翻译产品。翻译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无形中也给翻译从业者及翻译专业译者施加了压力。一些简单、初级的翻译工作未来可能被智能化产品所取代,高校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如何定位?怎样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另外,事实证明:有部分翻译本科生毕业后,不能直接胜任工作,还需要再经过培训,不能熟练使用翻译工具软件,不知道如何制作翻译记忆库和专业的术语表,不会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知识库获取知识,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知识和各种翻译技巧,而且应拓展到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翻译技术产品及现代化设备为翻译实践服务。

一、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翻译市场的蓬勃发展,为翻译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挑战。但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匮乏的高水平翻译人才之间的不平衡是问题所在,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着手(黄友义,2005)。部分高校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弊端是存在重文学轻实践,重文学翻译、轻实用翻译的问题,同质化培养倾向严重,尤其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翻译实践类的课程较少。其次,教学以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为主,即“理论—练习—讲解”模式。教师先论述翻译理论的起源、内容等,给学生布置翻译作业,最后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给以点评和反馈。这种传统的翻译教育模式注重翻译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翻译职业规范与流程的了解。这样的现象必然导致市场上缺乏专业的翻译从业人员,而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正如Kiraly所说,译者不是“语言隐士”,而是应该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和职业的行为网络之中”(Kiraly, 2000:49)。因此,传统的“理论—练习—讲解”翻译教学模式急需改革,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应逐渐与市场接轨,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培养翻译人才。

二、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F.J.Philip认为项目驱动教学法能让学习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与发现,自主地进行知识学习的整合和构建,以学生获得新知识、提高能力、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项目完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模式,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德国,它是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驱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本文中的项目不仅指翻译项目的教学实践,而且指翻译类的科研项目实践活动。基于双层项目驱动的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指以课堂项目和实践项目为双轨机制,而且指实践项目中包含翻译项目、科研项目两个项目为驱动,采用讨论式、探索式、调查分析等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翻译项目或者科研项目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2.基于双层项目的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课堂项目+实践项目”翻译本科专业培养模式

基于双层项目的教学模式是指在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教学过程中贯彻“课堂项目”和“实践项目”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都围绕真实项目开展教学。“课堂项目”是指教师将已经完成的翻译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规划,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实践项目”层面下可细分为两层:全新的、真实的翻译项目和翻译类科研项目。全新的真实翻译项目具体由教师牵头负责,学生参与项目的整个流程与工作任务,以强化翻译实践能力,获得职业经验。翻译类科研项目一般是让学生参与教师申请成功的科研项目,熟悉该专业科学研究的程序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两条主线相辅相成,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项目的教学层面,教师关键要考虑选取合适的、已完成的、真实的翻译项目,以及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遵循四个基本原则:(1)翻译项目的主题或者内容要适合本科阶段翻译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翻译项目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适性,可融入翻译理论知识的讲解,或者可以分解为简单的教学任务;(3)翻译项目可依据市场需求,从不同的行业中选择,如科技翻译、专利翻译、影视翻译、新闻翻译、外宣翻译、商务翻译等;(4)课堂中的翻译项目必须是教师已经完成的翻译项目,项目要求、内容、工作流程等都是较为成熟和固定的内容,这不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习翻译理论知识和工作流程的主要途径。

(2)实践项目:翻译项目+科研项目

课堂外实践教学的项目类型可分为科研项目实践和翻译项目实践。首先学生一边学习翻译的理论知识,一边进行课堂内项目学习,课堂外项目实践可分为科研项目实践与翻译工作任务实践,让学生根据未来发展兴趣和职业走向选择,看是参与科研项目实践还是翻译工作任务项目实践,使学生在打好翻译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从理论学习中掌握科研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翻译职场工作程序、职场翻译技巧,最终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职场素养得到提高。

实践教学层面,具体的思路体现在:(1)建立开放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层面以学生参与项目实践为主,翻译项目需要与市场需求完全贴合,采用灵活开放的课程体系,具有灵敏的行业市场嗅觉,选择翻译项目。(2)强调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实践翻译项目应强调多媒体网络手段、现代化技术手段及智能翻译产品的使用。因为可使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及了解最新智能翻译产品和工具,为职场生涯打好基础。(3)重视实用文体翻译实践。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从事相关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翻译行业中的一些实践问题具体如何解决,掌握解决该类问题的规律和技能。

(3)分阶段进行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翻译教学必须在强调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重视翻译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加强各类实用文体的语篇翻译训练,例如经贸、科技、新闻、法律、医学、广告等实用文体翻译训练(王银泉,2008)。大一、大二阶段是强化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翻译能力的阶段。大一、大二阶段,可基于市场需求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改革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围绕市场需求设置教学模块,具体指建设翻译课程网站,将翻译课程要求掌握的翻译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逐渐实现数字化,并且设置围绕市场需求的模块菜单:外宣翻译、新闻翻译、影视翻译、专利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文学作品翻译等。另外,聘请行业精英作为本科生导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直接接轨;聘请外事部门、涉外接待、外文图书翻译、商务翻译等行业精英,结合相应课程的理论学习,开设定期、不定期的讲座或者集中培训,建议每个周期不少于10个课时,具体培训内容可侧重职场翻译实务和真实案例,以及职场素养的提升。

为大三、大四学生开设课外实践的模拟翻译工作坊。模拟工作坊只适用于大三、大四學生,是一种初级专业能力的翻译学习,尤其体现在学习内容的深度和专业化程度上。模拟翻译工作坊工作机制是师生共同参与模拟的翻译任务中,师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在模拟翻译工作坊中,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重点培养学生的双语言、双文化能力和语言思维转换能力,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在语言和思维层面的差异解决翻译中的难题,兼顾具体项目的真实情境对翻译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在参加翻译工作坊讨论之前,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译出初稿,并且以小组进行展示和汇报,各个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和互相评价,结合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的原则,把各个小组的译文初稿进行对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最大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语言的差异和翻译思维转换技能,体现在对学生译文整体语篇的把握上,而不是纠正某个语法错误或者词汇搭配不当等问题。

(4)建立动态、开放的评价考核机制

测试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质量,反馈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但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效果却不能完全检测。传统模式下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只注重学业成绩评价,忽视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评价。政产学研模式下的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评价模式既要关注学生学术性学习成果的评价,又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的是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或项目的表现情况,由此判断他们是否获得了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技巧,而此评价的依据是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根据具体的项目种类:科研项目或者是翻译实践项目,以工作任务和翻译项目要求作为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分别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可具体采用撰写科研报告、科研小论文、实践报告、口试答辩、presentation、译品校对、表现性考核等方法。

基于项目的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评价方法采取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职场导师评价、源语和目的语评价等评价原则,具体由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课堂表现、笔译或口译证书、参加翻译社会实践活动四部分组成。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比例应占总体评价的40%;平时课堂表现应占总体评价的50%,主要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另外,笔译、口译的证书考取应与相关课程成绩挂钩,如学生选修中级笔译课程后,考取中级笔译证书,其中中级笔译课程的期末成绩可按照笔译证书的档次进行分数置换。参加翻译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或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国际性会议、会展、文化活动等事件中充当英文志愿者的角色,应对学生的实践活动采取表现性评价方式给予肯定和反馈。同时,学生参加翻译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性评价应占总体评价的10%,教师可结合表现性评价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指出提高翻译实践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三、基于双层项目的翻译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基于双层项目的翻译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该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跟进最新科研成果,提高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最好是拥有专业译者的身份或者完成了几项翻译项目,这是双层项目教学模式里的难题。由于翻译专业的师资来源较为单一,大多是大学翻译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生,缺乏翻译实践经验。此外,师资培养需要科学规划和过程,否则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基于双层项目驱动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为从业教师提供了接触译者职业社群的窗口和机会,使他们走出象牙塔,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市场,促使他们早日成长为出色的项目翻译教师。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可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成长,拓宽身份,打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四、结语

以双层项目驱动的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学习翻译理论知识,一边进行翻译项目的实践和训练,使学生既掌握翻译理论知识又加强翻译实践训练,不仅提高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而且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使本科生在理论中学习科研方法,在科研实践、翻译实践中深化翻译理论知识,从而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体会科研和翻译实践的乐趣,最终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翻译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以上对基于双层项目驱动的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的翻译教学理论思考和教改探索。

参考文献:

[1]Kiraly,D..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 [M].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 2000.

[2]Kiraly, D.. “Project-Based Learning: A Case for Situated Translation” [J]. Meta. 2005(4):1098- 1111.

[3]黄友义.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翻译,2005(6):31-33.

[4]刘和平.政产学研: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J].中国翻译,2014(5):40-45.

[5]张春柏,吴波.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翻译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70-73.

[6]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王银泉.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外语界,2008(2):20-26.

[8]王丹,孙莉.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7):82-83.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