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从设计思维到创新思维能力的转换

2019-02-16杨薏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美国高校设计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杨薏

摘    要: 本文对设计思维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诠释。设计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之间,并不是画等号的。二者必须通过转换,才能实现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价值。一,创新思维培养要注重导向性,讲究思维方法的系统性,成为思维方法的主导者,强化思维创新的导向性。二,注重创新思维的个性化训练,重点开发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注重想象力训练。三,发挥自主决策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注重主客观要素对设计思维的作用。这方面,美国教学中的经验,对我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 美国高校    设计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

美国高校教育,重视设计思维训练,将设计思维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切入点。无论是从高校教育还是科学技术来讲,创新都已经成为最显著、最鲜明的特征。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思维的维度,拓宽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空间。

以下,介绍美国高校的有关情况。

一、美国高校创新思维培养的导向性

在美国高校无论学什么专业知识,从本质上讲,就是思维方法学习和训练,掌握正确的、先进的思维方法,就能真正进入科学和艺术的殿堂。尤其是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要掌握创新能力,必须具有设计思维能力,这是实现自由掌控思维方法,巧妙运用创新手段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独立设计、创新设计的必由之路。实际上设计思维是系统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对学生来讲是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可以说学生的思维过程越活跃反映了设计思维水平越高。反过来讲,如果想走捷径的话,不经历思维的阶段和过程,很可能不会受到科学的设计思维训练,结果必定一无所获,不可能产生设计思维的价值。

设计思维在美国高校中的学习和训练,出发点和动机是使学生成为设计思维的主宰者,而不是没有思维能力的被动者。实际上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目的性非常明确,为创新能力培养高级思维,为创新目标服务,为创新奠定基础,所以从一开始设计思维就将目标锁定,为创新教育构建方法和途径,使受教育者具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当然设计思维的创新与创造的环境和机遇有很大的关系,环境的不同对人的思维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在一个喜欢动脑、善于思维的环境中,可以激发人的设计思维的创造力,促使人们不断动脑、不断思索。在一个充满惰性的环境中,对设计思维训练具有很大的副作用,甚至具有极大的杀伤力,这就是环境对设计思维的影响力。至于创新的机遇,需要对设计思维方法和技巧进行系统训练,掌握先进方法后,厚积薄发才能进入创新空间中自由发展,没有前期的积累是不可能迸发出创新性的。创新不能凭空想象,要有基础,尤其要给学生创造最适宜创新的环境和资源,并构建相关的平台[1],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进行系统开发,使学生乐于在设计思维的环境中将创新提升到更高层次,对设计思维产生浓厚的兴趣。

由此可见,设计思维能否真正作用于创新思维,并最终强化创新能力,关键在创新思维的导向性,导向性方向正确,就能将设计思维引入正确的轨道,特别是在不同专业学科中进行设计思维开发,使其既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又能根据专业学科的科学性、教育性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开发思维科学,防止过度关注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仅仅停留于表面,没有从深层次对设计思维进行突破,需要在实践中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夯实设计思维的基础,真正将创新思维导入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中,创新思维才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二、美國高校创新思维的个性化训练

设计思维作为训练和开发人的思维方法,不仅能通过设计思维进行创新,还能对公司及其产品进行创新,如果将设计思维延伸到社会,那么甚至能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思维具有很多人想象不到的作用。可以肯定的是,正确运用设计思维,可以提高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设计思维,以极具创意的方案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只要你的方法和方案先进,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正是设计思维在许多专业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尤其是能将创造性思维导入实践中,使设计思维受到高校青睐,像美国著名高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都将设计思维作为核心课程,以设计思维作为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万能钥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掌握思维创新的方法。实际上,这种方法的训练往往与实际项目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对训练方法和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教师和学生高度关注课堂教学和改革,加强对设计思维的研究和探索,使对设计思维的研究逐渐趋向完善和成熟,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并使他们的自信力得到提升。

在设计思维的培养上,最重要的是个性化的方法,美国高校重点强调思维的个性化[3],个性化的培养方法对设计思维的开发和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培养效果。一般来讲,动机好不见得方法就能与之相匹配,方法不妥很可能影响效果。因为从培养来讲,既要考虑整体效果,又要考虑个体的不同,培养方法要具有普遍性,还要具有特殊性。设计思维的创新,主要来源于发散性思维,在发散性思维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创新,自然是不完善的,还需要集中性思维进行抉择,才能形成正确的、先进的创新思维。所以,个性化的培养方法需要打破常规,敢于突破、敢于创造,有效地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才不会被过去的经验所束缚,更不会被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所左右,使自己没有主见。由于人的思维,受主客观限制,对设计思维的接受程度和认知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导致每个人对设计思维会从不同方向、角度和维度进行思考,不可能达到相同水平,要达到设计思维创新的理想效果,必须以个性化设计思维创新方法和途径催生出设计的新思维,使头脑中产生创新风暴。

设计思维的个性化培养必然在本质上是创新思维的体现,但作为培养方法和手段应不断强化想象力的提高,想象力的提高对设计思维创新具有特殊作用和意义。因为想象力是激活人的智力创造中最重要的思维,可以说没有想象力不可能产生创造性,不可能诞生发明、新设计。人类所有新颖设计都需要极富想象力的思维,才能有艺术灵感,否则永远逃不过模仿的圈子。人类在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需要科学地假设、大胆地求证才能实现。科学的假设关键是想象力的方向是否正确,只要方向正确,即使方法出现失误,也会得到调整。想象力对科学研究和艺术设计来讲,真的是灵魂,决定了科学研究和艺术的生命。当然要实现目标,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有系统性,即设计思维训练与学生的思维及综合素质的系统性,二是现代越来越强调设计思维训练开发的跨界融合,不同专业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才能实现创新思维的个性化需求。

三、自主决策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标志

人的设计思维活动和水平会随着思维活动的不断积累而提高,在此过程中人的思维会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学生相互影响比较大,因为人的思维和潜意识无形中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合作、创新有很大关系。有的时候思维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表现出思维的自主性不强,当那些个性鲜明拥有强势理念和意识的人与自己在一起时,容易失去判断力,表现出自主决策能力很弱,实际上就是心理不自信,归根到底是个人创新思维能力不足。要走向成熟,在思维能力上必须拥有自主决策权,这是外界对个人在创新思维能力上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重要评价标准。个人能根据客观事物实际对其进行设计,使提出的设计方案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说明个人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立思维能力。否则就会处于低水平的思维层次上,离思维创新渐行渐远。

美国大学将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视作其中最核心的要素。要拥有具有自主决策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思想和理念不受到外部环境的抑制和干扰,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受到限制和约束就很难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特别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致命的是独立思维能力未形成,被外在压力屈服,很可能失去独立思维空间。因为当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彻底丧失,还能不断提高独立的思维能力吗?因此,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和环境,是培养自主决策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适合的外部环境很难对个人的内在要素产生积极作用,只有主客观有机融合,才会对内在心理要素产生积极作用。

当然强调个人独立思维能力的养成,并不是否定外在因素的作用。实际上美国高校在训练设计思维时,非常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交流和沟通是实现自主决策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由于交流,学生的视野和境界开阔了,不会对原来的偏见固执坚守,尤其在开放环境下,年轻人的质疑精神得到释放,敢于挑战权威的大无畏精神有利于自主决策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而且从长远来讲,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有利于正确决策的产生,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就可以避免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尤其是在科学研究中多听取不同意见,甚至是反面意见。也可以对科学研究进行论证,促使科学研究获得成功。

实践证明对独立思维能力是否正确,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将创新思维能力应用于实际课题和项目中进行检验,通过实践对个人自主决策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真实的检验和评价,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在应用于实践检验前,先从各方面对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创新方法和方案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为降低失败成本,可以对创新方法和方案提出修正意見,并借助逻辑的推理方法论证,如果经得起反复论证,符合逻辑性和推理性,就可以证明思维创新基本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当主要目标和任务确定后,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必须与主体相匹配,认真处理实践中的细部问题,如果不以严谨的态度处理,就很可能前功尽弃。

四、对我们的启发

1.敢于批判和质疑的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核心。实践证明,思维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更不是上天恩赐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如果盲目迷信,习惯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不敢提出新意见,就难以进步。

2.要将创新思维从一种习惯养成转变为一种创新文化。使创新思维成为高校师生每个人都具有的意识和观念,在高校形成浓厚的创新思维氛围,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科学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有科学研究的自觉性,并使社会诚信和道德风尚得到根本改变。

3.塑造独立的人格。人格独立的标志就是有独立的设计思维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是人改变社会和世界的积极心理活动,正是这种极具强大力量的活动使人类变得无比强大,能够创造科学的辉煌、社会的繁荣。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人格得到了提升,心灵更加纯洁和高尚,不断追求科学和真理。

4.善于交流沟通。在交流沟通中自身变得强大了,拆掉了心理障碍,提高了人际交流能力,完善了群体间的友善关系,促使了大脑的健全和积极思维。增强了彼此间的融入意识,改变了原来存在的封闭心理空间,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构建了新型的、师生融合的互动性关系网。

参考文献:

[1]王宇,赵贞,陈刚,裴健,孙净雪.研究生创新能力“立体”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09):165-168.

[2]陈鹏,黄荣怀.设计思维:从创客运动到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17(09):6-12.

[3]陈益华.中美高校创新思维培养侧重方向的列举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1):73-75.

[4]靳玉乐,廖婧茜.美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7(03):43-50.

猜你喜欢

美国高校设计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美国高校促进创新创业的实践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