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和人教版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比较分析
2019-02-16黄宝琼李黛岚
黄宝琼 李黛岚
摘 要: 部编版语文教材使用以来备受关注,助读系统是教材中的重要部分,对熟悉教材、掌握学习方法、落实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部编版和人教版都选用的《〈世说新语〉二则》和《〈论语〉十二章》两篇文言文课文为例,分别从单元导读和课文导读、注释、插图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两版教材中相同选文助读系统的异同。了解新教材的特点,辩证看待新教材,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
关键词: 部编版 人教版 助读系统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地位无可取代,语文教材是最重要的。依据2011年版课程标准编写的2013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使用范围最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组织编写,2016年秋季部编版语文教材开始使用。
教材的编者通过对教材不同系统的编排展示自己的编写意图。顾黄初和顾振彪在《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一书中,提出教科书分成四大系统“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导学系统”和“作业系统”[1]。选文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选文理解、掌握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朱绍禹提出:“助读系统也称导学系统或助学系统,是对学生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的提示,包括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和相关资料的引述。”[2](119)选文的助读系统有助于学生把握选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以2013年版人教版和2016年版部编版的七年级上册都选用的两篇课文《〈世说新语〉二则》和《〈论语〉十二章》为例,从微观方面对选文的助读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了解编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辩证地看待教材,充分利用教材。
一、助读系统的定义
阎立钦、倪文锦认为,助读系统以材料形式呈现于教科书中,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选文中的学习目标、重难点、阅读提示、注释和相关的补充材料都属于助读系统[3]。朱绍禹提出助读系统是“对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的提示,包括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和相关资料的引述。包括编辑说明、单元学习提示、课文阅读提示、注释、解题、作者简介、参考资料等”[4](119)。结合专家学者对助读系统的研究,现今对助读的定义是辅助阅读,帮助读者浏览全文,并且潜移默化地提升阅读者的自我学习素养。系统是由多角度多方面多功能的各个不同部分构成的整体。助读系统由导读(单元导读,课文预习提示)、注释(选文出处,作者简介,重难点字词)和课文插图(单元插图和课文插图)三部分组成。
二、两版教材助读系统内容分析
《〈世说新语〉二则》分别收录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论语〉十二章》分别编排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无论是部编版还是人教版都选了这两篇课文,可见其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选文。由于编写理念不同,这两篇课文分别在两版教材的不同单元。两版教材的编写结构都有单元导读、课文导读、作者介绍、课文注释和课后练习等内容,但助读系统的编排方式和内容各异。教材助读系统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发挥学生主动性,助读系统为其实现提供了可能。
1.单元导读和课文导读
部编版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写道:“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通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本单元,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豁显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5](115)在简短的单元导语中,编者介绍了单元选文的主题、学习的重难点及本单元的学习方法,为整个单元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学生通过单元导语的阅读可以感知《〈世说新语〉二则》的主题是亲情,在学习中通过朗读把握情感基调,理解感受亲情。
部编版的装帧设计较之人教版整体上更多留白,文字和图片的排版看起来更舒适自然。在导语的这一页编者还设计了家庭出游的背景图画,直观地揭示了单元亲情主题。人教版的单元导语部分以彩色的家庭图背景介绍了单元主题,并提示选文是基于不同背景的。人教版的单元导语提示从不同背景中感悟亲情,在阅读中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深化理解主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选文的情感。
两版教材单元导语的不同之处是,部编版提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提示注意朗读时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人教版教材缺少阅读方法上的指导。部编版教材在给出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两个方面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给予指导,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领略到选文的情感和主题。
两版教材的课前阅读提示都写了文章《〈世说新语〉二则》的主题感受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通过预习提示,对学生了解文章出处和大意起到补充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之处是部编版教材的课文预习指出了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有助于落实课标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并对学习方式提出建议,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注释学习文言文。画出不懂的语句,与同学交流,尝试解决问题。新版教材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学生对《世说新语》不熟悉,但借助课文导读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拓宽文化视野。《〈论语〉十二章》的课前预习部分,人教版的课前预习部分介绍了孔子的信息,虽然学生对孔子有一定的,而这些了解大部分是碎片化的了解,对于今天学习的课文的背景知识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預习部分提供孔子的相关信息,以及关于文本的主要内容,对学生了解文本有重要作用。部编版教材的预习部分,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文本的理解作用不大。关于“子”的含义,课文注释已注明,在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上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所以,人教版的预习提示合理。
2.注释
“语文课文的注释包括题目注释、生字注释、词语注释、文言文注释,主要是知识性的,能够辅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体现教学要求的需要”[6](22)。《〈世说新语〉二则》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的第一篇文言文,在阅读上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别,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教材针对课文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注释。课文注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准确把握文章大意。部编版《〈世说新语〉二则》书下注释共有25个。通过对人教版和部编版两个版本教材中的注释进行比较分析,有些注释还是有异同的。
首先,在题解中,部编版中的《〈世说新语〉二则》解释是“志人小说集”,人教版的解释是“小说集”,课文出处则是人教教材版更详细。学生对文言文了解不多,《世说新语笺疏》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编者以简短的语言介绍作品出处,学生对选文的写作背景、文化等知识不了解。基于此,学生要自主学习了解《世说新语》的知识。新教材对《〈论语〉十二章》的题解比较详细,介绍了孔子的身份地位和《论语》这部著作的由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出“七经”的知识,部编版教材注释逐渐向课外拓展。其次,词语注释,部编版教材《世说新语》二则中的《咏雪》,“儿女”一词课文注释是“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从现代文字词角度理解为“儿子、女儿",谢太傅和自己的孩子讲解文义,但依据文言知识并结合背景了解,显而易见“儿女”不单指自己的孩子,而是泛指晚辈。部编版教材结合学情,为了避免歧义补充相关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去”“引”“顾”等字如果以现代汉语的字词知识解释会产生理解偏差。字词的注释给学生学习提供了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古今异议等相关文言知识。在《咏雪》一文中,两版教材都对“王凝之”做了注释,部编版教材和人教版的不同之处是,前者在注释中解释了“左将军”为一种官职,为理解“左将军王凝之”这句话扫除了障碍。“谢太傅”的注释两版教材有些不同,其中人教版的注释列举了谢太傅的官职,为学生理解“死后追赠为太傅”搭建支架,在教学中融入古代官职的文化知识。人教版《〈论语〉十二章》中关于“三军”的注释是“军队的统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这样解释有利于学生区分现代汉语中“三军”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文言文中涉及较多古代文化知识,人教版教材编写者依据学生特点,编写适当的助读体系,与部编版不同,是一大优点。
新版教材中《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注释注重对古代文化知识的传承与学习。比如注释“尊君在不”部编版翻译为“令尊在不在”,而人教版则直接翻译为“你爸爸在吗”,虽然理解都正确,但在用词上部编版的注释更贴近文言句式。学习文言文是为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如果以现代文的表达方式呈现文言知识,则失去了文言韵味。因此,部编版中“家君”的注释改为“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且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7](115)。人教版的第13个注释“哉”解释为“语气词,表示感叹”,笔者认为作为刚正式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补充必要的文言字词知识是必要的。
注释是教材中的一部分,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含义,疏通文义,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新版教材中的注释吸收了人教版的优势,更重视文化的融入,教师使用教材时要重视新教材中的文化意识。
3.插图
助读系统除了导语、注释部分外,还有一个重要部分——插图。七年级学生处于具体思维和一般形象思维的过渡,部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文中适量增加一些插图,但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有插图。文中插图主要有作者肖像、情节图、风景图等,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部编版教材《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采用彩色的情景插图,文字为主,插图为辅。插图是一幅情节图,元方在家门口玩耍,遇见父亲的朋友,与之交谈。新教材的情节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使元方的形象更生动。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只有一幅孔子雕塑的照片。在部编版教材中有两幅彩色插图,一幅是在课文预习部分,一幅穿插在文字旁的孔子教学图。教学插图展示了孔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文字之外建构了一个贴近学生认知的情景,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彩色的画面既能看清元方的形象,辨别周围的环境,与文字描述相符,又符合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图文并茂的效果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减轻学生对文言文课文的畏难情绪,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而这幅图在教学中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部编版与人教版的不同。
从新旧两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相同选文《〈世说新语〉二则》和《〈论语〉十二章》的助读系统(单元导读和课文导读、注释、插图)的比较分析发现,部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提供助读内容辅助学生学习课文,不仅着眼于文言知识学习,还重视文化的融入,有助于继承传统文化。部编版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选文的助读系统,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对比分析各个版本教材对相同选文的不同编排设计,对挖掘教材的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朱绍禹.中学語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9.
[6]曹凤娇.初中人教版语文助读系统研究——以七年级上、下册为例[J].林区教学,2016(8).
[5][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