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内容”走向“表达”

2019-02-16邓启萍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迁移表达内容

邓启萍

摘要:说理文教学如何教?本文以《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为例,提出了说理文教学从“内容”走向“表达”这一观点,并从教学的四个板块分别进行具体阐述:聚焦方法,了解说理文“事例典型之美”;聚焦表达,感受“形式表达之美”;聚焦语言,体会“语言简洁之美”;立足语用,注重表达迁移。这样的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思想。

关键词:方法  表达  语言  迁移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说勤奋》 一文,对于说理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关注“说了什么理”和“如何说理”。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实用文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聚焦思维”,即能够从文章的写作章法理解文本,然后用这种写作章法进行日常阅读和写作。这一课,应当在文本的语言表现方面,教给学生什么呢?如何在课堂上体现“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呢?

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及文章逻辑结构,知道了文章说了什么理(也就是言之有序和言之有理)。第二课时,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第三自然段,也就是“言之有据”这一段,但关注点没有放在写了什么(也就是内容之上),而是将着眼点放在关注说理文的选材和表达的特点即 “如何选材如何说理”上,并指导学生能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一、聚焦方法,了解“事例典型之美”

“三个事例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目标专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持之以恒?” 这是属于内容层面的问题,学生略加思考就能发现。所以,课上,并不需要在这里花过多的时间,而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主动阅读圈圈关键词去发现去领悟去交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而“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三个例子来写呢?”这就是表达层面的事情了。为什么选这三个事例?通过老师的巧妙引导,学生很快发现,这三个人,都是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成就事业的名人,但他们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也就是所选取的人物,代表着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名人,也就是“古今中外所有事业有成的人”的代表,具有典型性。事例典型,言之就更加有据。而事例典型之美,正是说理文的特点之一。

为了加深印象,强化认识,在认识说理文事例典型之美后,又出示了三个例子:1.谈迁写《国榷》的故事;2.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故事。3.我们的老师二十年来一直认真教书的故事。问一问学生“如果让你挑选一个事例,你选哪一个?你选的这个事例可以替换文章的哪一个事例?说说理由。”学生在思考后进行辩论交流,很快发现,谈迁的故事可以代替爱迪生的故事,诺贝尔的故事可以代替爱迪生的故事。而我们的老师的故事不能作为典型事例进行说理,因为我们的老师的事例目前还不是这个行业的名人,不具有典型性。此外,还有学生提出,本学期学过的法布尔的故事,也可以作为“滴水穿石”的典型事例。就这样,在辩论交流中,学生很快知道了说理文该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学,在此处真正地发生。

二、聚焦表达,感受“形式表达之美”

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又要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一起合作研究“写了什么、为什么选这几个事例来写”之后,自然进入第二个版块,带着孩子们重点研究说理文“怎么写?”这个话题,领悟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說理的,从内容指向表达。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表达结构,这三个事例都是先介绍是谁,目标是什么,接着写他是如何做的,最后写他的成就,即都是按照“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取得成就”的叙述方式,与文首的自然现象“总滴一处—日雕月琢—形成奇观”以及文末作者总结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理想”一一对应,学生悟到了章法,感受到了文本逻辑的严密,为后面第四板块的练笔提供了范例。

同时,这三个事例,虽然都是围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来写,但在内容选择上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李时珍,是从小就立志;爱迪生,做过很多行当,但自始至终迷恋的是电学实验研究;齐白石,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中作者特意提到的是他的晚年。三个事例,同中有异,这个以五年级学生的水平来说,很难发现,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点到为止。不求每个学生都能理解都能掌握,但雁过总归能留痕。

三、聚焦语言,体会“语言简洁之美”

说理文的写作和记叙文的写作,在事例选择上都要求关注典型,但记叙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而说理性文章的语言,由于文体表达的需要,语言规范、准确、严密,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语言概括简洁,是说理文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个特点呢?我在课堂上出示了以下片段: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学生很快就能回忆出这是四年级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中李时珍灯光下尝药草进行记录的一个片段。而这个片段在本文中,仅仅用三个字“尝药草”进行了概括。问问学生可不可以用这个片段代替本文中“尝药草”这三个字。学生通过讨论探究,体会到了说理文事例写作语言表达要力求概括性和简洁性。接着,让学生去发现本文“李时珍”这一事例中其它概括简洁的语言,发现语言表达简洁的奥妙:四字词语的运用,数据的运用,短句的运用……这样一步一步,由扶到放,学生的体会也越来越深。爱迪生、齐白石的例子,则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讨论,去发现,去体会语言的简洁之美。

四、立足语用,注重表达迁移

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读”与“写”,这两种基本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理解与运用应该的同时又是相得益彰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是要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在吸收与积累的过程中,学以致用,生成自己的个性表达。说理文的教学亦是如此。

前面三个版块,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探讨的“说理文的事例典型之美、形式表达之美、语言简洁之美”,其实也正是为了学生的个性表达做铺垫。本文的课堂练笔,没有走常规之路,比如再写一个“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例子”(因为这个在前面第一版块材料选择的时候已经点到了),而是另辟蹊径,让学生围绕“成功源于热爱”来展开,给学生以新鲜感,让学生感兴趣。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谁?”学生纷纷谈到“袁隆平研究水稻的故事”“海伦.凯勒对写作的热爱”“篮球运动员科比对篮球的热爱的故事”“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老师在肯定孩子们的交流之后,要求学生运用今天学到说理文典型事例的写作方法,按照“谁、怎么做、成就”这样的表达顺序,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被巧妙作为素材,让学生进行练笔,这其实就是在用教材教。

点评阶段,老师退居后台,让学生走上台,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对自己或者同学的概述进行点评,侧重于文本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概括简洁这两方面进行评价,做到学以致用,以生为本。

而课后作业的布置,是课堂表达的拓展延伸,其一是让学生跟同伴合作,再分别去选择一到两个成功源于热爱的事例来写,加上开头和结尾,合作完成一篇说理文。其二是继续阅读小学阶段将要学习到的另外几篇说理文,体会这一类文章的表达特点。

特级教师薛法根反复强调:说理文的教学,既要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正确地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不仅要有读的训练,更要有写的思维;要力求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文内容,领悟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第二课时的教学,课堂重点放在第三自然段,紧紧围绕着“事例典型”和“语言简洁”展开,从内容走向表达,从关注“写什么”到关注“怎么写”,课堂没有面面俱到,没有追求过满,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动起来了,在深度思考中灵动起来了,语言文字得到了真正的训练,学习也在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迁移表达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