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训练

2019-02-16周清梅

读天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一是要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二是要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三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关键词:思维训练;思维动机;小学数学

一、 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

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教师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一)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的知识点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如: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通过画图、剪纸等,直观得出规律。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知识的“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二)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师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学生熟悉的长方形面积,引导学生想办法怎样转换,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 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趋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这样就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活和唤醒,自然会全力以赴投入到后面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 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例如:一位工人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60个,需30天完成。实际每天加工了90个,照这样计算,可提前几天完成?

这道题就可以采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已知条件与未知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

(二) 具体与抽象的思维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思维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時,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三) 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

1. 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将平行四边形变换不同的位置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2. 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四) 一般与特殊的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相加,这是它们的一般性。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这是它们的特殊性。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解题的技巧,使学生轻松应对数学学习,学习能力也会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袁萍英.创情境 重实践 授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8):64.

作者简介:

周清梅,湖南省娄底市,娄底市第四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小学数学
深入挖掘,妙笔生花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