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信息技术构建精彩语文课堂

2019-02-16周光华

读天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线索探索语文课堂

摘 要:在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似乎有些“过时”,转而微课、慕课等新型的信息技术成为了课堂的“新宠”,然而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新型的信息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少教师还不能把握“度”,出现了“鸠占鹊巢”的现象,不少教师因为无法把握这个“度”,使得课堂看起来丰富了、多样了,但其实效率却降低了不少,学生的注意力一旦被频繁地分散,那么不停地调整课堂纪律既费事又费时。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反而已经“身经百战”且早已成熟了,在教师熟练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过程中,教条呆板地传授教材内容,并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如果能通过精彩的范图和丰富例子,则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笔者关于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几点探索。

关键词:信息激素;语文课堂;线索;探索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诗文不外情、事、景,而三者情为本。”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为学生创建出生动且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乐趣,从而促进学习热情。我们经常说兴趣是第一位的,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乏味的学习,成人且没有兴趣,对儿童就更没有吸引力了,而学习兴趣便能打破这一困境,是激发儿童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最重要的源动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笔者争取在传统教学的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多样展示,渗透进语文课堂,融入师生互动,创设一些既不会影响教学效率,也能调动课堂活跃度的教学情境。

比如教学《秋天的图画》这一课的时候,我就用多媒体开设了教学情境,将秋天的景象呈现出来,结合课文中拟人的方法,引导学生们通过情境的体会,获得真实的体验。

二、 多样开展,陶冶情操

语文学科的根基是中文,它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在课堂传授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国学搭配教学,不但能拓展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中,多样化的语文课堂的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情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而不是以往传统理念中比较单一的、枯燥的语文课堂。多样化的语文课堂的开展,多媒体为之锦上添花,与此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结合课文《看雪》,相对应的优美歌曲可以进入课堂:“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在天空静静地飞……”通过优美的歌曲,多样开展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课堂中了解了美丽富饶的海南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 自主发展,拓展思维

语文学习的高效与否,说到底是有无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融入,营建了开放式的语文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形成了自主发展的意识和理念。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被充分且全面调动起来,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使得课堂开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比如结合口语教学课堂,发现学生们总是错误百出,我用多媒体技术融入后开展口语教学,引导学生使用一些标记运用于口语讲评之中:

春天,像一位仙女,挥动了一下手中的魔法棒,春天就变幻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树儿吐出了嫩芽,花儿绽放了芬芳……

我不由得联想到了关于春天的诗句,如“碧玉妆成一树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如上,运用不同的符号进行重点的突出,多媒体的融入,丰富了讲课的方式,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节约了课堂时间,提升了课堂有效性。

四、 突出重点,拓宽教材

从表面上来看,教材是比较有局限的,但是通过深层次的拓展,我们又能惊喜的发现,其实教材是可以无限拓宽的。很多家长甚至有不少教师试图通过业余的课外阅读的引导,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课外阅读范围实在太大,优秀书目的数目就如同浩瀚的海洋,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万一百密一疏的情况下选择错了课外读物,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然而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可以举一反三,教师抓住重点,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引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让学生的知识面尽可能地扩大,增加阅读面,在写作与表达上能灵活应用。

教学《难忘的一天》,在课堂开始我就用多媒体技术引入了一张图画,“同学们,你们看,这幅画是老师今天带给大家的,谁能描述一下吗?”学生们很快回答画面上是一个老大爷,我又提到:“谁可以将这个老大爷描述得更细致一些吗?”这样引导学生们像做游戏一样来认真观察,再用自己所学到、所能想到的形容词进行描述,随后又通过这幅画,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的“他带着慈祥的微笑向我走来”这一情景。最后,结合多媒体屏幕上的画面引导学生完成倒叙写法——“难忘的……”,同时指导他们通过“操纵——表演——对话”展开倒叙写作。

五、 写字教学,形象具体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思维的主要成分,因而相对直观形象的实物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所以在面对抽象的汉字时,我会尽力让抽象的文字化成形象直观的语言,强化学生的印象,让文字“开口”说话,而借用多媒体的帮助是其中最好的方法之一。多媒体齐集了动画、试听、图片等于一体,学生看到视频中活泼有趣的汉字知识,会很快被吸引,主动掌握。相对来说一年级学的最多的是独立体,而独体字中主要的象形字,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让这些象形字化成实物表象或直观意思,如“山”“牛”“鸟”“告”等字,山的形体、牛的犄角、鸟的头和眼睛(尤其那个代表眼睛的一“·”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口咬掉牛尾巴的有趣的解说等帮助学生有效地记住并学会了书写。对于像“明”这样的由象形字演变成的会意字,日月争辉的画面则会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明白了这就是该字的意思和写法。对于“冷”“河”这样的形声字则让多媒体来拆分开形旁和声旁,让分解开的形象帮助学生记忆。而比较难的指事字如“本”字等,就讓那底下的“一”字开口说自己是树的老根,用“木”与“根”(“一”)的爱心故事融化学生心中对这种生字的隔阂感,利于记忆和理解。

结合孩子喜欢听故事,王羲之练字染黑一池清水、岳飞沙土练字、颜真卿泥浆练字、程邈创隶书、欧阳询刻苦练字等的许许多多书法名人的故事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既让学生明白一手好字的获得在于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也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品德教育。教师再适时地给学生拿出这些书法家遗留给世人的杰出书法作品给学生欣赏,潜移默化熏陶学生的审美感觉,让学生感受美、捕捉精彩、树立奋斗目标、督促自我实践。

总之,多媒体技术本身会过时,而通过教师的不断改进和自我提高,随着时代潮流填充新鲜元素,它就永远会充满活力。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来说,教师在教授的同时也学习了新的知识和能力,不再是一成不变地生搬硬套教材——创设新情境教学,将有限的教学课堂提升为无限,既能满足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又能满足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的拓展,还能促进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爱思考并爱表达,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作者简介:

周光华,贵州省仁怀市,仁怀市鲁班一小。

猜你喜欢

线索探索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改变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