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认识
2019-02-16李慧星
摘 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如何写好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论文,必须对课堂教学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能够更好的弄清楚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本文作者研究了以下文章,并提出自己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思考和意见。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认识
王德清教授在《课堂教学管理学》一书中提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这一概念比较简单。第六章《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所讲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主要是指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监督,调控和评价,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这主要包括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备课的过程,上课的过程,课后作业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管理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校全部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和改进,包括教学质量和教学行政管理等。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比教学管理范畴小,它的主体是教师。课堂管理的核心和主旨就是如何提高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它强调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的效益,达到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向延华在《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5期撰写指出,课堂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是同生共轨的,但他们又不能彼此包容,不能相互替代。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的实践范畴。课堂教学是一个特定的时空教学概念。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使课堂教学有序化,规范化。课堂教学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协调,整合,重组,理顺和调整好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主要是教与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学科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课堂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能动,权变的过程。课堂教学管理注重如何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规则,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尽可能大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说,课堂教学管理,是适应课堂教学需要产生的,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管理是同课堂教学发展共生的,也是在长期课堂教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一种保证课堂教学实践有序进行的机制。
基于以上的理论参考,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从宏观方面入手属于国家对教育得管理;中观层面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分,结合当地实际,学校情况对本地区教学制定与管理;微观层面指在课堂中针对师生共同面对的具体一堂教学课,对课堂环境的建构,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具体问题的解决等,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主体直接参与,主要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实现。我主要研究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是搞好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在于教师对课堂中的时间与空间,师生关系进行调理,整合和协调,以确保课堂有序顺利进行。而在现代课堂,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教学,各种教学视频被更容易和更多的应用于教学,教师的参考辅导学生的资源数不胜数,应有尽有,课堂教学较以往更为容易。由于多种资源的冲刺,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怎样安排,对于既能在多媒体上看到,又能到野外观察到的事物,教师该如何安排,这样课堂教学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课堂教学管理具体到英语课堂,应包括教师如何教授学生,这里涉及教师的讲课能力,教师如何组织课堂,备课是否到位,如何导课,如何讲授新知识,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完全接受,课堂如何进行随堂练习,如何评价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纪律的管理,是民主型,专制型还是放任型,学生的座位如何安排。对于某一门具体的学科要抓住其特有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跟其他学科有何联系,能否恰到好处的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阶段性,本阶段的心理特点是否了解,该如何应对本阶段中的学生等。
对于我将要写的《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应主要抓住农村这一大环境特点,小学生特有发展特点以及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如何教授农村小学生英语课,教师如何处理与农村小学生的关系,如何把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观察大自然联系起来;首先从研究的缘起,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主要问卷法和访谈法);第二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管理的现状分析,从问卷访谈的结果分析出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向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提出要求;第四提出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当然这只是我的框架与初步的规划,具体的写作需要大量的准备与精细的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管理还有很多需要閱读和考究的,这里只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只是极小一部分,需要笔者更加努力去阅读。
参考文献:
[1]王德清.课堂教学管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慧敏.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作者简介:
李慧星,山西省朔州市,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联区南磨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