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9-02-16王甜甜韵卓敏
王甜甜 韵卓敏
摘要:为解决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矛盾以农村社区为主要发展方向,建立起统一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文章介绍了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实现城乡融合,彻底打破二元制分割式的发展格局,顺应老人照护的主体和主要模式应是社区和家庭的社会发展潮流。
关键词:农村社区;社区建设;农村发展
一、引言
农村社区是在村镇等地域范围内整合社会资源科学规划布局以从事农耕或其他副业的农民为主体的同质人口组成的人口密度稀疏、规模较小的存在多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富有人情味又开放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的建设就是用城镇思维和方法解决农村问题。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创新发展为依据来合理、合适的规划建设。在农村原有村镇的基础上便于居民、方便管理、节约土地、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包括经济建设、组织建设、生态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等多方面的改良措施。政府應通过制定政策做出正确的引领,要突出农民群众这一主体,保障其权益不受损害和侵犯。建设模式有依托中心村、村企共建、旧村重建、产业园区建设。
二、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强制执行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利用自己手中的行政权力强制性的要求农民“上楼”,盲目推进建设模式,农民多是被动参与,迫于压力无奈接受。得不到主人翁的参与感和应有的尊重,更不要提对于自己未来要长久居住的地方建言献策,共同建设。新社区的管理更是沿用之前的村干部、村委会等来管理,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增加、规模扩大、人们价值观念的不同这种旧式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合现如今的社区模式。
政府宣传不到位,农民自古以来都是靠土地生存生活,现在收了农民视之为“命根”的土地和宅基地,却没有将社区的功能与优点介绍给农民,农民大多并不清楚社区建设的意义。大多数农民都还是比较认同以前村庄的农村村民自治,即使搬了新家,换了新的社区,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可农民还是比较认同旧村的称呼,社会上其他人也对新社区不那么认同,对旧村更为熟悉。农村社区的概念和功能并没有普及全社会,农民并不认同自然也对社区的建设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建设资金不充足
农村社区的建设是一系列的建设过程,楼房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农村社区建成之后工作人员的薪资、绿化环境的资金、社区活动的资金等等又是一大笔开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又没有城市的区位优势;中央政府对社区建设的财政投入资金不足;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也有限;有些依靠企业发展的社区企业由于投资的回资周期长、投资过大且多为农业项目,企业一般不愿过多投资;社区居民自筹资金规模有限,自筹资金比重过大又会造成农民的负担。所有这些都使得社区建设资金紧张,社区建设水平一再因为资金问题大打折扣。
(三)补偿、安置政策存在缺陷
先拆再建的模式让农民的心里“没有底”,有着深深的忧虑,害怕政府“不认账”,自己赖以生存的一切打了水漂。安置的时间过长,大多数的社区建设完成最少需要三年,若是再出现其他的情况,时间只会无限延长。虽然期间政府会发放租房津贴但仍无法填补农民租房的差价。遇上婚丧嫁娶的事情更是多有不便。
房子拆迁的补偿费也存在缺陷,政府只补偿房屋,对于农民的宅基地几乎不予补偿。宅基地也是具有生产属性的。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农民来说实际上就是以具有独立产权的宅基地换取没有产权的住宅,导致农民在此次的拆迁中权益受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
农民要搬迁回来需要购买新居,虽然政府对失地农民有一定的补贴和优惠但农民需要自筹的资金还是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换取的房屋也不能随意公开买卖,又没有了土地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实际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从而造成农民的抵制情绪。
(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存在问题
首先,农民从古至今都以耕种土地为主要谋生方式,虽然收益不高甚至天公不作美时颗粒无收,但这毕竟是自己最后的底线。土地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的命脉,不能贸然去动。农村改革要破旧立新但更要坚守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的利益损害了。现如今城镇化、工业化造成耕地大量被占用,失地农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
再次,失地农民增多又缺乏其他的谋生技能,另一方面用工单位要求的年龄、学历、劳动技能等造成农民就业困难,加上由于思想比较保守,择业、就业观念也相应保守,另外一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们选择面也较窄。在农村社区下农村发展的产业链、产业园区等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保障,既可以为农村社区提供新的物质生活保障,又可帮助农村社区的居民更好更快的适应社区生活。
最后,农民的土地是自己养家糊口的重要财富支撑,不仅是自己的就业保障还是自己养老和赡养父母的保障,我国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不完善造成农民获取的补偿款根本不能解决以后的生存、就业、住房、养老等问题,而土地拍卖的中间差价大多由开发商和政府获取。部分农民放弃因为眼前利益放弃土地后可能又会后悔,从而导致不稳定因素的产生。这些原因都需要政府出台更好的更完善的政策法规等社会保障措施来长久性的保障农民的权益和利益。
(五)公共基础设施落后
农民生活方式改变的初衷是想要更好的、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相应的也要求较好的与城市社区一般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但在现实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完全与农民设想的不一样。城乡社区间公共设施的资金投入差距太大,农村社区的建设大多靠社区居民自身投资、当地政府财政投资或企业投资,而且都较少,对于诺大的社区建设来说杯水车薪,基础设施等自然也就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