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冠心病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技术

2019-02-16旭,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内科急诊科监护

杨 旭,于 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长春 130021)

急诊冠心病患者,尤其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发病突然,随时有心律失常,需要进行急救,故而转运过程中随时随地会而发生危险,增加转运患者死亡率,甚至出现死亡率比平常高的情况。虽然院内转运通常都是在极短时间内,甚至少数患者由急诊至病房或介入导管室路上很短时间内也极有可能发生生命体征的变化甚至危及生病的状况及各种引流管脱出[1],为保持患者正常生理状态,维护正常生命体征,对于门急诊收治的各类心脏功能及心律失常患者,通常医护人员会给与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精密输液泵进行输注液体。机体组织的肿胀,出血和疼痛的发生在手术当时并不明显,而是在术后逐渐加重。管路脱出、移位、手术伤口的出血、肿胀乃至包扎辅料的脱落等,有效的迅速的交接显得尤为重要[2]。冠心病危重症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危重,家属情绪的不稳定,急躁等,导致患者会降低积极配合力[3]。医务人员耐心细致的交接班利于了解掌握患者心理情况,应及时给与心理疏导。无缝隙概念是1989年由美国湖地医疗中心推出的管理概念,指的是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科学的管理为依据,通过创新机制、优化职能和重组业务流程等手段,形成具有决策、执行、监督、咨询、反馈等功能的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4]。人力的有限管理,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所有医疗参与者以及管理者应重视的环节。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将患者看做整体,进行有序而科学的交接[5-6]。我科2015年12月起,在门急诊收治急诊冠心病患者转运和交接过程中引入无缝隙概念,强调并重视了门急诊与病房,监护病房,手术室,检查科室之间科学有序的交接班,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1 资料

2015年12 月-2017年3月,共接诊急诊冠心病患者1530例,密切跟踪300例,完全应用无缝隙交接流程进行由急诊入病房、监护病房、检查科室及导管室进行各种诊疗、护理及手术工作。其中,男患者180例,女患者120例;年龄52~82岁之间。全部因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心慌、心悸、头晕等症状入院诊疗。其中,7例由急诊科开通绿色通道前往心内科导管室诊疗,收住院入普通疗区病房继续观察治疗102例,91例入监护病房给予心电血压监测,吸氧等观察治疗,45例由急诊科入心脏彩超室诊疗,54例入监护病房后,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吸氧、急检血、床头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等之后,择日入心内科导管室行进一步介入检查治疗,一例于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

2 方法

2.1 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急诊冠心病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有效、快捷,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协调与完善。1)建立制度:从急诊科开始启动应急绿色通道开始,急诊患者所有院内转运与交接工作全部按照“急诊收治冠心病患者安全转运和交接班制度”实施。其中内容涵盖:急危重症冠心病患者启动应急通道、急诊护士接诊工作流程、患者转入病房工作流程、仪器设备转运流程、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工作流程、医务人员定岗定期技术督导流程、院内发生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所有患者自开启绿色通道起,全部实行先检验检查,手术,护理,急救处置,后缴纳住院押金原则。同时建立规范化上报记录单:急诊科、心内科病房、心内科监护病房、心内科导管室共同规范了上报单内容,其中包括:急诊患者生命体征、个人资料、家庭住址、紧急联络人资料、管路留置位置、通畅情况、急诊医生、护士姓名等;2)完善急救设施与设备:包括监护仪器设备、急救器材、急救便捷箱。急救设施应用制度:急诊患者由导管室观察室转运至监护病房,或者由监护病房转出至普通病房过程中,无需中断输液、治疗,转换仪器设施,交接班人员做好仪器设备去向记录即可。保证患者治疗连续性的同时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3)定期定人员定岗培训。提高各部门职责人员的转运急救意识。转运前由年资高的护理人员或者护士长做出路线,所需要转运仪器的判断,并指导协助责任护士实施转运[7]。年资高的临床工作人员能够预判临床患者转运中潜在的风险。护士长及其他管理人员有助于在转运中协调,分配。提高了转运的工作效率以及充分保证了医疗护安全。进而提高团队中所有医务人员对转运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做出正确评估以及快速反应能力[8]。

2.2 实施方法

2.2.1 急诊接诊 利用发达网络,建立急诊患者院前信息接收系统。院前接诊人员与院内急诊工作人员密切联络,准确汇报患者途中情况以及生命体征等。急救中心医生在接到患者同时,联络急诊科医生,通过实时对话将患者心电图、生命体征情况报告急诊科人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请心内科医务人员、心内科导管室人员开启绿色通道。救护车到达医院后,尽快与急诊科人员进行交接。采用规范交接记录单,对患者病情、用药、初步诊断及用药通路等。

2.2.2 实行转运 1)接诊后,由本部门主管领导,护士长或者年资较高义务人员进行调度协调。因为患者以及家属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伤病时,心里打击巨大,没有时间做好充分心理准备。高年资人员的科学,正确的安排调度动作流程会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安全感,提高医疗安全的同时也将患者,家属的配合度提高[9]。患者面对突发疾病,除生理上的伤痛以外,心里打击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往往寄托于医务人员的希望值很高[10-11]。在责任护士以及医生给与患者处置急救的同时,由年资高的医务人员向家属讲解相关疾病常识,治疗方案会很大程度的取得家属的配合[12]。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13]。安静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安全转运在调动患者以及家属高度配合治疗心理的同时,充分应用这种积极性,最大程度的提高治疗效果,促使门急诊转运过程中,安全有效进行[13-14];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计划需要急诊转运前要确定患者应用的输液管理是否通畅在位,是否紧密连接,是否输液顺畅;确保转运中各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储备电量的充足。转运前密切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医务人员配合好,管理各仪器设施;妥善约束保护烦躁患者,确保约束部位血运良好,松紧度适宜,皮肤颜色正常。转运过程中患者生命安全;通知预转入的目标科室,详细报告目标科室患者一切情况。出急诊科前,再次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及时打电话通知电梯班人员及目标科室,保证及时转运,中途不耽搁,交代目标科室需要准备的物品及到达时间;3)以急诊科转入CCU病房为例:患者到达CCU监护病房时,由急诊科护士填写到达时间。急诊科护送的医务人员协助CCU医务人员妥善安置患者,完成检查诊疗。急诊科护送人员与CCU监护病房护士共同固定好转运床及监护室病床,共同协作将患者移至病床,做好多功能心电血压监护及鼻导管吸氧、输液管路固定、各通路检查及固定。急诊科护士填写交接记录单,由CCU监护病房护士测量生命体征,重新评估意识等,有序的进行交接,最后双方护士确认签名。整体转运过程中,已经将原来的处理事故变为提前预防事故发生,用确定的方法和手段来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15-16]。

3 效果

急诊冠心病患者病情危重,从接诊至患者安全到达病房过程中始终存在各种医疗风险。在实施此无缝隙交接转运方案前的一年中,我科收治急诊冠心病患者756例,其中明确心肌梗死355例,11例于院前入急诊科过程中抢救无效死亡,2例于急诊科转运途中突发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安全转运741例。急诊与病房交接时间平均为(8.15±1.15)min,病房与导管室交接时间平均为(9.55±1.55)min。2015年12月-2017年3月,采用无缝隙交接班制度后,急诊收治856例冠心病患者,安全转运851例,急诊与病房交接时间缩短至(4.15±1.05)min,病房与导管室交接时间缩短至(7.55±1.15)min。实施无缝隙交接管理,转运前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及时与目标科室联络,充分做好转运工作,备好转运需要的仪器药物等。带转运的目标科室能够通过电话事先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诊断,充分做好接诊准备。转运前做好调度、协调、与计划。转运时做到科学、有序、安全 、连续性。转运到达时做到迅速、有效、最短时间内、最及时的高级仪器设备支持。从而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转运风险,增强了患者及家属配合度,减少了疾病并发症以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心内科急诊科监护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