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才培养质量出发,探索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的改革
——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

2019-02-16翁德会毛淑芳吴春姗汪大巍

山东化工 2019年22期
关键词:通识应用型课程体系

翁德会,毛淑芳,吴春姗,汪大巍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师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围绕集团发展战略,加 快建设一流民办大学、一流应用型本科[1]。民办高校实行双一流建设,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质量人才。实施全面发展教育,造就创新型、复合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根本[2]。然而,长期以来,所实行的是一种片面的专业教育,更多的是着眼于各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弱,没有创新创业意识,未来可持续发展性差。

为此,为了培养双一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要对专业教育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革,而且要尝试实行通识教育的改革,以解片面的专业教育之弊,从而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1 改革专业教育模式,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提高社会适应性

1.1 明确制药企业各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构成与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和多维度的课程链

为了进一步深化制药专业教育的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开展调研,经调研制药行业需求的岗位集中在:(1)研发技术人员/研发助理。(2)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工程师。(3)生产人员/实验员/生产操作人员。(4)体系咨询注册工程师/销售工程师/行政。根据岗位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和知识点的设置,对课程体系的调整优化和重新组合,形成涵盖岗位核心课程链的生物制药“岗位够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并构成不同岗位(多维度)核心课程链。

1.2 强化专业技能教学,开展多层次实践教学,适应企业技能需要

在学院推行的产学结合的“3+1”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下,形成了由“认识实习-顶岗生产实习-仿真实训-专业实习”组成的生产实践链、由“课程实习-专业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组成的工程设计链、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论文”实验教学链,多方位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1.3 校企深度合作,推动“订单班”的建设

结合区域人才的需求,基于不同企业的特色,校企深度合作[3],推动“订单班”的建设,以适应学生的就业意向,满足不同学生实习就业的需求;目前签订协议的四家企业分布在多地,还有海外就业输送,可以满足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就业需求。订单班的开设使企业、学校、学生实现三方互赢。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学生的质量高,另一方面反映了行业发展的需求增长。未来,我院订单班的培养模式全面启动后,可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力争打通从招生到就业、进口到出口的全面对接通道,并注重宣传、提升知名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4 结合学生特点,根据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和知识链,认真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4.1 根据专业特色改革理论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围绕专业发展前沿,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每年就知识点、重难点内容不断进行调整,修订教学大纲,将实践案例引入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收集生产实习时企业内部培训资料及信息,作为授课的素材,提高理论知识传授的质量,如将马应龙内部培训资料作为药剂学授课的素材。

1.4.2 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不断优化实验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结合企业需求增加实用性强的实验内容,删减过时陈旧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紧密结合,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将生产实习、仿真实训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

1.4.3 教学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学院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幻灯、投影等多种多媒体手段教学。例如将学生难以理解、难以记住制备要点、单元操作等课程内容通过直观形式表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例如在讲授“制剂制备过程中洁净区域分布”内容教学过程中,结合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归纳法教学。制药专业的课程内容繁多,例如药剂学涉及传统剂型、新剂型、新技术、基本原理等多个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比较、归纳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理解。

1.4.4 结合学生特点,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适当控制讲解速度、知识侧重点及深度。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案例,寻求学生易于接受的讲授切入点,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注意提问,注意前后知识点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设备结构、原理以及某些难以理解的基本概念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用动画、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

1.4.5 探索健康发展的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是在平常的教学课程中,还是在实践活动中都应当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应探索一套科学的、能促进实践教学健康发展的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方式只适用于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评价,而实践教学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唯有通过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才能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4-5]。在实践教学考核中,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创造能力的考核,侧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项目设计能力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更多关注学生技能、设计、分析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1.4.6 以前瞻性视角,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社会适应性

在企业调研中发现,民办院校的部分毕业存在自信心欠缺、抗压能力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等问题,为了避免我们的学生出现这些问题,在课程体系调整中,增加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课程相关课程——《专业素质教育》,辅以创新精神培养,以前瞻性视角,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未来发展潜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 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于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在目前国内外高校的操作中,一般体现为要求学生在人文科学、艺术修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逻辑等不同学科领域修习一定门数或学分的课程[6]。在通识课程教育方面,应根据学校的生源档次,需要设置合理的通识课程,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导向[7-9]。民办高校中,由于生源原因,在人文科学、艺术修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逻辑等方面的认知相对比较简单,视野相对不够开阔,所以需要合理设置相关的通识课程和制度,保障其开展。

(1)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使通识教育成为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合理的学分制度来保障[10]。

(2)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的通识课程。一年级学生开设文、理科通修通识课程,二年级开设按模块设置核心通识课程,三年级按专业设置通识课程,四年级设置选修通识课程。做到素质修养、社会前沿知识、专业课程等高度融合通识关课程。

(3)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开设不同的通识课程。理工科的在开设自然科学相关通识课程的同时,加强人文素养通识课程的开设。人文社科的在开设人文素养相关通识课程的同时,加强自然科学通识课程的开设。

(4)可以多开设通识选修课,将部分具有通识教育作用的公选课程纳入通识选修课体系,并且要求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必须读修,如艺术修养、第二外语等。并鼓励老师积极开设融通性比较高的专业通识课程。

3 总结

专业教育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事,通识教育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就必须实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11]。深化专业教育改革的同时,全面融合通识教育改革,并且让通识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交织实施,既要保持专业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又要保持通识教育的开放性,还要兼顾社会和大学生现代品格培养的要求,积极推进在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开发新的通识课程,从而全面推进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改革,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通识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