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宁600”绿色生态茶园管理技术研究

2019-02-16张丽芬

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景宁绿色生态茶树

张丽芬

(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浙江 景宁 323500)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耕地稀缺,但拥有海拔600 m以上的无污染耕地7000多hm2和山林60000多hm2。此处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蕴含着生态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出产于海拔600 m以上的茶叶,具有兰花香、水果味、品质优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景宁县委、县政府一直把茶产业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首来培育提升。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打造地方优势品牌,加快民族经济发展,使茶产业朝着生态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1]。2015年开展绿色生态茶园管理技术研究,2017年推行“景宁600”生态农产品品牌建设计划,将茶叶纳入其中。3年以来,工作成效显著,为景宁县绿色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技术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景宁县凭借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积极培育茶产业种植、生产主体,大力开发海拔600 m以上高山优质茶叶基地。截止到2018年底,全县茶叶总规模达4540 hm2,产值46113万元,产量2928 t,2018年比2006年全县茶叶面积新增2499.27 hm2,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在景宁县茶产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偏向注重大规模、高产出的产业发展模式,忽视了茶叶品质的提升和生态茶园的建设。茶农成片开垦茶园,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过多的施用化肥、农药,既削弱了茶树的生长环境,又对空气、土壤和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使茶叶的品质得不到保证[2]。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将饮茶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尤其钟情于生长在环境优质、绿色种植的高品质茶叶。茶产业作为景宁县“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首,其口碑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景宁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致富。茶树的栽培技术和茶园的管理技术直接关系着茶叶品质的优劣,因此在大力发展茶园面积和追求茶叶产量的同时还需要搞好茶园的生态管理技术,从而实现改善、美化茶园环境,提升茶叶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推进茶产业跨越发展的目的[3]。

2 主要研究的内容

按照“生态、绿色、有机”的生态茶园建设标准要求,以产品绿色、安全为宗旨,在澄照乡、鹤溪街道等重点产茶乡镇(街道)开展绿色生态茶园管理技术研究。包括茶园建设、茶树种植、茶树修剪等茶叶栽培技术;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安插诱虫板等病虫害防控技术,以及增施有机肥,套种绿肥,减少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茶园管理技术措施。

3 茶叶栽培技术措施

3.1 茶园建设

新建茶园选择向阳通风、坡度在25°以下,土层深厚,生态环境与小气候条件较好的缓坡山地,以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田地为佳。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进行茶园开垦深翻,在茶园上方开设等高隔离沟,全面筑好“品”字形草皮堪,水平带梯面要外高内低,高低差10 cm左右。茶园深翻整理后,挖种植沟,施足底肥。山地1.4 m宽水平带,种植沟宽30 cm,深50~60 cm;1.8 m以上水平带,种植沟宽60~70 cm,深40~50 cm。田、地种植沟宽60~70 cm,深40~50 cm。每亩用厩肥或农家肥1500~2000公斤或饼肥150~200公斤,并拌入一定数量的茶叶专用肥。底肥分层施,上面覆土15 cm左右,以不使茶根直接接触肥料。根据园区大小、地形、地势合理规划道路。100亩以上连片基地因地制宜设置相通的机耕路、工作道和步道。山地茶园每隔50 m左右在土地较瘦薄的岗背设置“之”字形步道。建设完善茶园灌溉和排水系统,在茶园上方开挖一条深50 cm、宽60 cm的拦水排洪沟;下方开挖一条宽40 cm、深50 cm的农田保护沟;直步道两侧和横步道上侧开一条深宽均20 cm的排水沟,沟内每隔2 m左右设一略低于水沟面的土墩,以缓和水流和积土。每10~30亩茶园修建一处5~8 m3的蓄水池,用于蓄水防旱、灌溉及治虫用水。同时,在茶园四周及行道旁种植防风林,林带与主要风向垂直,林带由高大的乔木和矮小的灌木组成,树种搭配常绿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

3.2 茶树种植

选择苗高18 cm以上,有5~6片叶的‘景白2号’(适宜海拔200~800 m)或‘景白1号’(适宜海拔400~800 m),在秋末冬初(10月中旬至11月)或早春(2月底前)的阴天土壤湿润时种植。根据挖好的种植沟行、株距规格,以梅花型种植,大、小苗分开种。单行种植,行距1.2~1.3 m,双行种植,行距1.4~1.5 m,每亩种植茶苗2500~3000株,每穴植大苗一株,小苗两株。种植时先开好定植穴,一手扶茶苗,一手将土填入穴中,待填土不露细根后,将茶苗轻轻向上提起,让根系舒展,然后覆土压实,再覆1~2 cm高疏松土壤,浇足定根水。山地茶园种植实行凹沟种植,可起到蓄水保苗作用。

3.3 茶树修剪

茶苗栽好后,立即定剪,留高12~15 cm,对基部无叶的茶苗,不论高度多少,留2~3片叶剪去顶上部分。幼龄茶树以培养健壮的骨架和庞大的丰产树冠为重点,定型三刀:第一刀离地12~15 cm,第二刀离地25~30 cm,第三刀离地40~45 cm,以后在原基础上提高3~5 cm。此外,在第一轮茶叶采摘后立即进行修剪,越早越好,修剪后当新梢长至超过30 cm的部位可以打顶。采摘茶树在春茶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修剪,修剪在5月底-6月上旬之前完成。生产夏秋茶的茶园,在8月20日之前,再进行一次修剪。

4 茶园管理技术措施

4.1 土壤肥水管理技术

4.1.1增施有机肥 少施或不施化学肥料是生态茶园肥培管理的主要措施。严格控制化肥的施用,增施有机肥,既能满足茶树生长所需养分,又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可持续利用率。每年10-11月,将茶园杂草清理干净,开沟深15 cm以上,沿茶树外沿均匀撒施菜籽饼肥或商用有机肥,撒后覆土满沟。菜籽饼肥每0.067 hm2撒施100公斤以上,商品有机肥每0.067 hm2撒施500公斤以上。

4.1.2套种绿肥 茶园套种绿肥,适时压青回园,是解决茶园有机肥来源最方便有效的措施。春季结合茶园修剪、中耕后,在茶行、梯及茶园空隙地套种印度 、苜宿、爬地兰、紫云英等豆科绿肥,5-6个月后植株长至1 m左右时,割青0.5~0.7 m,压青,之后每隔1~2个月割一次,全年可割3~4次,可为茶园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源,大幅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茶园土壤。秋末冬初,茶园封园后,套种 草,翌年2~3月早春茶园中耕时进行压青。

4.1.3施用液态菌肥 景宁县香香茶叶专业合作社,引进一套液态菌肥制作设备,在茶园内试施液态菌肥。液态菌肥以原菌种,鸡蛋,麦夫,豆饼等为原料,在30 ℃的空调发酵设备中发酵30 d后制成液态菌肥原液。以原液和水为1∶300的比例,混合浇灌于茶行间,每年施3次,施用时间为春茶前一个月、茶季结束修剪后、秋茶采摘前。茶园中施用2次后,表现出部分茶树叶片明显增厚,叶色发亮,土壤表面发绿,园地疏松等效果。

4.1.4茶园覆草 将夏秋季割除的杂草以及茶园修剪后的废弃枝叶,覆盖在茶行间,可有效降低茶园温度,增加土壤湿度,抑制杂草丛生,同时,杂草、枯枝腐熟后回土,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从而补充茶树夏、秋季生长所需的N、P、K等营养成分,减少化肥的施用,节约肥料成本和除草成本,保护茶园环境。2017年,在惠明寺惠明茶保护区的10亩茶园内用谷糠铺园,每亩铺谷糠约100包,覆盖厚度为10cm,结果显示,具有很好的控草、保湿的效果。

4.2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植保方针,将农业防治作为基础,采取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措施,着力构造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有利于保护茶园生态环境,逐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施用次数,更加科学合理、经济安全、有效地进行茶树的病虫害防控。

4.2.1农业防治 分批、多次、及时的采摘茶叶,抑制小绿叶蝉、茶蚜虫、茶橙瘿螨等吸食茶芽叶的害虫;通过适度修剪控制茶树高度,减轻角腊蚧、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越冬基数;并在秋末时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鳞翅目、象甲类等害虫在土壤中越冬的基数,同时,清理干净病虫枯枝、茶园杂草和间种植物;成龄茶园禁止间作大豆、玉米等与茶树有共生病虫害的植物。

4.2.2生物防控 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青蛙、蜘蛛、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因滥用农药、抓捕鸟类等人为因素对茶园害虫天敌的伤害,使用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等生物制剂,防治茶树害虫。

4.2.3理化诱控 一是采用光波诱控,选用光波频率窄的LED窄波杀虫灯控制茶园害虫,减少诱捕益虫的数量,尽量做到“对虫开灯”,即针对某一特定害虫的成虫期开启;二是采用色板诱控,使用添加小绿叶蝉信息素的素馨黄板,诱杀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蚜虫3种害虫的成虫;使用浅绿色板,诱杀绿盲蝽成虫。三是采用茶毛虫、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害虫。

4.2.4化学防控 严格按照制定的防治指标,在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施药,优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按照用药说明,选用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浓度选用小孔喷片的喷雾器,进行低容量、定向喷雾,一般叶面害虫施行蓬面扫喷,茶丛中下部害虫用侧位低容量喷雾,做到用药均匀周到。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4.3 生态茶园的生态调控技术

4.3.1茶树间种 茶园间种生态树是对茶园环境的补充,具有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抵抗倒春寒,增加茶园漫射光等作用,特别是连片大规模茶园更要进行合理规划,适时、适量的种植除茶树之外的林木。茶园间种生态树一是要选择适宜的树种。目前,景宁县在茶园间种的树种有桂花、山苍籽、山杜英、红豆杉、樱花等,另外还可以种植果树和观叶树种,增加茶园效益和观光效果。二是种植密度要适中,太密对茶叶产量有影响,太疏起不到改善生态的效果。一般每亩种4~6棵为宜,种植时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死搬硬套,要因地制宜,宜茶则茶,宜树则树,路边、地头、园角可多种一些,形成良好的茶园景观。

4.3.2控草技术 一是采用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对生态无破坏,但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成本高,主要适用于幼龄茶园及茶苗基部的除草。二是采用机械除草的方式,选用背负式割灌机更换割草刀片进行茶园割草,工作效率高,但杂草不易除尽,多用于成龄采摘茶园。三是茶园养羊控草方式,在山地茶园放养山羊,以羊控草,羊粪肥园,增加经济收入,取得了一定生态和经济效益。

5 结语

绿色生态茶园是高品质、无污染茶叶生产的重要载体和首选基地,也是可持续茶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4]。景宁县作为我国重点茶叶生产县,自然条件优越,尤其是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空气无污染、云雾袅绕又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建设生态茶园,应大力发展,以促进景宁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探究绿色生态茶园管理技术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对生态茶园建设的思想认识,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态茶园建设对产业发展可持续的重要性,更要认识到生态茶园建设对保证茶产品安全、创建优质茶叶品牌的重要性[5]。其次,要有持续性,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断的摸索,才能在茶树栽培、土壤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管理上有所突破,从而形成景宁县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茶园管理技术体系,促进景宁县茶产业往绿色化、生态化、品质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景宁绿色生态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