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世界图景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2019-02-16赵佳慧高立伟
赵佳慧,高立伟
(吉林师范大学 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随着20世纪五十年代认知科学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八九十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语言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一大批新兴交叉学科的相继建立和发展,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有了新的变化,摆脱了纯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思维定式,开始逐步把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了“话语中的语言”和“运用中的语言”。因此,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形式与结构的研究,而是把“人的因素”,特别是人的心理因素和认知因素作为语言学研究的归宿点,提出了大量的“经验现实主义观点”。在这种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和历史条件下,语言世界图景理论逐步走进了语言学家的视线内。以“人”为研究核心的科学范式的产生更促进了语言世界图景研究的步伐。思维、认知、现实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和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在这种语言文化的大背景下,每种职业、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语言沟通方式,即独特的语言世界图景,这种语言世界图景也可以被宽泛的理解为话语体系。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即辅导员工作的语言世界图景。
一、相关理论及概念
1.语言世界图景
语言世界图景给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广阔无垠的以“人的因素”为中心的风景画,在这幅图画里有专属的地域、思维以及生活方式。由于人类体验和认知方式的不同,所得出的认知结果就存在着差异,所以语言世界图景理论展现了三种性质不同的世界图景。一是现实世界图景,同时也被部分学者称作“客观世界图景”,即人们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认识的客观现实世界,也是人们的意识对现实世界最直接、最主观的反映。二是观念世界图景,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不断积累,由身体去直接体验或者精神活动去直接思考的总和,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固定的观念或概念体系,因此又称作“文化世界图景”或“认知世界图景”。三是语言世界图景,指人们所说的语言通过观念或文化世界图景折射出的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特征,即语言学家所谓的“语言棱镜中的世界”。上述三种世界图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当代语言世界图景理论的基本学理形态和相关理论体系[1]39-40。
2.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即话语表达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即将一个人的思想水平和知识储备用话语表达出来,有一类人表达的方式、方法相对来说比较接近。这一类人比较相似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构成了独特的话语体系。
3.辅导员的话语体系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工作的教师。相同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的逐步培养出了辅导员的工作语言世界图景即辅导员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辅导员的特殊话语体系基本上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关,从这个角度也可以将辅导员话语体系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世界图景。
4.辅导员话语语言世界图景
辅导员话语不仅仅是多层级的符号系统,同时更是一种社会沟通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现实的集中表现。通过辅导员的话语体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所高校的辅导员工作现状、整体素质,还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所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实际上,话语体系就如同植物上的叶子,可以反映出这株植物的变化。而辅导员话语语言世界图景则是这株植物的枝干,在这条枝干上可以看到“天气变化”,可以看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实。
辅导员话语语言世界图景通过语言的凝练和总结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展现辅导员实际工作的平台,其工作方法、工作效果、工作体系在这个平台上立体投影,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文化体系的存在。
二、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的困境
1.话语主体的认知存在偏差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做了明确规定:我国高等学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高校学生工作事务管理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但是,有的辅导员在无形中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绝对的权威,甚至有的辅导员认为如果在学生面前微笑就会不利于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思想完全将辅导员放在了学生对立面,导致这类辅导员建立了主体权威式的话语体系。例如“绝对不可以……”“你必须在明天之前完成……否则将严肃处理”“谁要是敢……,那么后果就是……”等等。这类话语类型的出现和使用,一方面是因为辅导员要维护所谓的“话语权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有的辅导员根本就没有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的意识,从语言世界图景的理论分析就是辅导员作为话语主体已经形成了“我说,你听”的固定思维模式,即所谓的话语霸权。这种话语模式下构建的话语体系不仅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2]154。
2.话语内容单调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要在四个方面与学生进行话语交流,“校准”学生的思想认知。一是政治性话语沟通,辅导员必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取向,了解国情及国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制度性话语沟通,通过日常的谈心谈话,将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向学生进行宣讲,确保学生了解、明白。三是专业性话语沟通,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素养,确保能与学生谈之有物,谈之有理。四是生活性话语沟通,辅导员要与学生进行日常性沟通和交流,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不能总是“高高在上”,而是要亲近学生。但是,当下一些高校的辅导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工作中,经常忙于事务性工作。辅导员工作复杂且繁琐,辅导员一大部分时间都是忙于应付各种临时性工作,很难规划出大段时间用来进行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这就导致了辅导员出现了“等我一下……,你先回去吧……”“这个政策你应该了解的……自己去网上看看”等等应付性话语。单调应付的话语体系阻碍了辅导员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3]230-231。
3.话语缺乏感染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真诚,要言之有物才能以理动人,以情感人。当下一些辅导员将与学生沟通看作是一种任务,要完成每个月的谈话工作量,所以与学生谈话重在讲道理,摆事实,缺少了情感参与,当然就缺乏感染力。于是,就出现了“你看***都没有想法,你就更不应该……”“咱们谈一谈你们寝室的问题,根据……”等等一类没有情感参与的话语体系。
三、辅导员话语体系构建应坚持的准则
1.意识形态准则
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代党的重要工作,更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辅导员要毫不放松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建立一套筑牢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体系,拉起“高压线”,把好“准入关”,绝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2.启发准则
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谈话过程中的主体,要坚持启发机制。讲究话语表达方式和方法,在与学生的平时谈话中注意启发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探究的意识。不可否认,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谈话都是有目的的,那么这种“目的性”就应该在因人而异的原则下,创新谈话手段,采取启发式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的逆反情绪。
3.尊重准则
在一场谈话中,辅导员与学生作为谈话的两个参与者,地位其实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不平等之说。从辅导员的角度来看,应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所以,应该将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和服务对象,拿出真情实感去交流而不是传输。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辅导员也是老师,所以应该尊师重道,应该对辅导员有应有的尊重,但是也不能“唯命是从”,要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观点表达出来,将辅导员看作是自己平等的朋友[4]104。
4.差异准则
教育是平等的,但是教育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一些“学霸”类的学生来说,谈话要直接又不直接,直接的是告诉其应该如何,不直接的是说有些话语要讲究方法,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应该多用“我觉得……”“我建议……”等话语。而对于一些不愿学习、调皮的学生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在明了其情绪来源的前提下,应该先看到他们好的一面之后再进行要求。要多用“帮个忙……”“帮我解决个事……”“关于……,你有什么想法……,你如何做”等话语,让他们听着舒服,做着顺心。
四、提升辅导员话语体系实效性的实施路径
1.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要想在话语体系中占据主动地位,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话语专业技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烂熟于心,成为专业技能的行家里手,在回答“老师,您相信马克思主义吗?”这类问题时,能够言之有物,让学生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要掌握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情感变化,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在与学生谈话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投入感情。要时时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含量,在网络大发展的时代,辅导员要始终站在知识潮流的前沿,始终比学生知道得多一点。
2.形成事件处理规则
因人而异是一种谈话方式,但绝对不能是事件的处理方式。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事件处理规则,实现学生事件处理方式一视同仁。例如,有的学生就认为奖学金的评定与是否是学生干部挂钩。如果将奖学金评定细则让每一位学生了解,把有关政策宣传到每一位同学,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抱怨和错误认知。
3.将理论性和生活性进行有机结合
辅导员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所以,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时要转换话语交流方式,将理论性与生活性进行有机结合,不能只是空乏地谈大道理,还要走进学生日常生活,用平实的、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与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不喜欢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的辅导员,他们更喜欢能够同自己成为朋友,能够在迷茫时帮扶自己的引路人。因此,辅导员要将专业技能转换成为平时的、谦逊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表达方式[5]7-8。
4.掌握网络话语资源
当下是网络大发展、大传播的时代,大学生可以说是网络大军的“排头兵”。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师,不可忽视网络的作用。要学习网络语言,与学生实现无障碍交流,进而达到亲近、接近学生的目的。要将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流行自媒体沟通方式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与学生的顺畅交流。
五、结语
话语沟通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更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方法。辅导员话语体系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另外,建立了良好的辅导员话语体系可以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辅导员话语语言世界图景,进而在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