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9-02-16徐德斌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徐德斌,姜 宏

(长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022)

1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1 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需要

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关键,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一直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能的保障。教育部2012年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通知中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高校是培养青年创新创业的人才高地。”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对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所以,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是立足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培养大学生创新勇气,创业意识,创造能力,丰富社会资源,为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

1.2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

创新、人才等要素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才出现缺口,高等学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开始由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这个水平已经超过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应强调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而不是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为了适应当前国家发展要求和迎合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国家提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相适应提供一个切入点,更新原有教学理念,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充分整合多种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创新机制,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转化、社会服务紧密相结合,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整体提高的人才培养的方案,改变过去高校扩招生源的发展模式,建立新的适合社会进步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发展体系,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1.3 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传统行业的就业市场十分有限,同时技术进步、国内企业境外设厂、外资企业回流、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也压缩了就业市场空间。当前很长一段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现象将存在于中国。面对艰难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显得十分紧迫。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我国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2011届为1.6%,到2015届上升到3.0%,但成功率非常低,仅为0.3%[1]。即便在浙江省这样经济环境、创业环境较好的地方,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仅在5%左右,与国外20%左右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数据相比差距还甚远[2]。归结原因主要是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创业类型偏向于生存型创业,并且多是模仿他人成功之路,不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创新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创造和勇于进取的激情和志向,鼓励他们学会抓住机遇、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提高他们适应社会、与人沟通、逻辑推理等能力以及情商等创业素质[3]。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现状

资料显示,我国18~64岁人口中参与创业的比例为16.2%,其中只有20%的创业者受过高等教育。受高等教育的创业者比例并不高。而与其他创业者(多是生存型创业)相比,大学生创业项目多是科技型、知识型创业和发展型、机会型创业,行业更具有孵化新产业的作用,且更具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特点。因此,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呼吁大学生创业,切实把优惠政策给予大学生创业群体,有益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本文针对普通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包括文科、理工科、艺术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试卷发出300份,回收246份。调查结果显示,有创业想法的占到39%,迷茫中尚未决定的占25%,没有创业想法的占到23%,能赚到钱的工作就行的占到13%。大学生创业动力:来源于家庭的占到32%,来源于朋友的占到16%,来源于就读高校或专业的占到20%,来源于社会媒体的占到16%。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占到66%;反对自己创业,认为应该选择一份稳定可靠的工作的占到6%;认为自身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风险性大,不容易的占到14%;不关注占到13%。大学生参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方式:创业大赛占28%、数学建模大赛占18%、废品利用展占6%、其他占18%、没有参加过占32%。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父母占29%;自己储蓄占23%;贷款占20%;朋友占1%;合伙拉赞助占31%。自主创业,大学生能够承受的资金投入:0.5万元以下占14%;1万元左右占29%;2~5万元占29%;5~10万元占12%;无所谓,视情况而定占16%。拥有自己创新创业想法会立马执行占22%;犹豫不决认为还有缺陷占47%;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不敢去的占26%;肯定不会占8%。大学生认为创业过程中最大障碍:资金短缺占26%;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的占39%;创业方向不明确,没有好的项目占21%;家人反对占8%;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占5%;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足以及技术缺陷的占16%;创业本身存在的风险与压力的占13%。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法:认为从学校开展更多相关创新创业的课程的占26% ;自己多收集相关信息,多看创业故事的占11%;多结交有创业想法的朋友,从交流中受益的占24%;多参加创业大赛等相关比赛的占16%;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占12%;学校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的占35%。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十分赞同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且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期望值较高,希望通过创新创业课程的培训和模拟创业等得到锻炼,弥补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足、技术缺陷以及管理和社交能力。但对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的现状还不是很满意,认为学校应该开展更多相关创新创业课程和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给学生。总体看,学生还是渴望学校为他们提供创新创业课程。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决定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贯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坚持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公共必修课,一直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课程设置在强调理论性、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同时,还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始终跟踪实践前沿,坚持问题导向,关心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具有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双创”正是国家和社会大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创新创业教育正反映出时代需求、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所需要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如何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历经几十年发展,已趋于成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体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科增加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4]。

3.2 创新创业教育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时代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常态化”“时代性”等特点,在不同历史时期会发生相应变化。在改革开发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宣传改变大学生想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程。今天,在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国家经过调查研究、学习借鉴、深思熟虑后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从过去发展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大力提倡创新驱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时代内容和载体,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满足于社会需要,更能够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适应。教学内容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加入创新创业教学知识,能够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投身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信念和决心。不怕创业风险和困难,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学方法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长期实践中建成比较系统、合理的教学方法与体系。例如,思想政治理论在大学期间开设5门课程,课程设置考虑到学生成长时期和思想情况;课堂教学方法以宣传激励法、榜样示范法,课堂演讲等等为主。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需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适当改变,注入新方法、新理念,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体化”、更注重实践体验。创新创业教育的加入,最大限度地挖掘思政课的教学优势和育人功能,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思想理念时,提高大学生敢于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表达出一种与时代精神相吻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理念。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

4.1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跨学科课程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解决以往创业教育中仅培养学生“创办企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创办企业的问题。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善于思考、注重发现、敢为人先、坚持不懈、创造价值的创新意识,以及遵纪守法、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因此,首先高校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程管理体系。由校级领导带头,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导协调机构,负责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计划和课程管理体系,最终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分工协作、协同管理,共同安排教学内容,并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其次,制定教学目标。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12年)规定:“创业基础”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课时安排在32学时以上、学分最少为2分,在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体现。因此,在制定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之前,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打通使用,从每门公共政治课中划出部分学时加入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创业类、职业规划类、就业类课程合并为“大思政”课程,既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又很好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达到 1+1 > 2 的整体效果。再次,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质量,学校要为教学提供足额经费,保证专款专用。为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延伸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教学师资水平是关键。因此,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热情,让教师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真正的目标。

4.2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投身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人数还很少,一方面是不少教师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功能定位还不够全面清晰。所以,高校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首先,扩充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吸纳一些理工科功底比较强的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加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队伍中来,同时也要聘请企业家或企业高管作为兼职教师来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发挥各自所长,多角度和多途径的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行动力。其次,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运行中,熟悉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理解企业的需要和市场需求,使高校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再次,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基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仅有教材内容是不够的,应注重发挥教师的创新示范作用。而教师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基本素养,对创新创业现状、前景不了解,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所以,高校有关部门应量身定制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培训,务求使教师在观念上有所转变,在知识结构上有所突破。最后,鼓励高校教师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没有创业背景,只是从书中来,到书中去,使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 “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所以,高校要鼓励教师结合自己所长和专业特点进行自主创业,用自身的行动感染大学生创业。

4.3 整体设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当代大学生对课程要求很高,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为在中学期间部分内容已经学过,所以学生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要有“深度”“高度”“力度”(批判性)及“密度”(信息量大)。现今国家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食粮,可以在国家大政策的影响下,基于各门课程性质、内容、特点等因素,深入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教学环节中进行设计和改革,甚至可以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一直以来,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影响大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爱国、爱党的同时,也应强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此,建议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肩负历史新使命”“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学生择业与创业”“培养职业精神”等教学内容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创业中应该具有的品质和法律意识,让大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合法创业、依法经商的必要性。同时也要加入一些专业法律知识,如在课堂上组织大学生学习专利申请、专利代理人培训等课程。通过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保护创业企业的自身利益[5]。

4.4 整合力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等学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所以,高校要进一步推动实践育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就是更好地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为此,首先,学校要与其他兄弟院校、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创办教学实践基地。扭转一直以来,我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各自为战,科技创新存在分散、封闭、低效的问题[6]。基地课程设置可以分为4部分:一是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除校内教师和兄弟院校教师外(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管理学专业教师、经济学专业教师等),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业家和研究人员定期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技能训练方面进行指导。特别是邀请一些本校毕业生中成功企业家来基地进行演讲和辅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斗志,与企业家互动;二是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撰写的商业计划书进行指导,并组织竞选,研讨会等活动进行讨论,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三是组织学生撰写创新日志,培养学生关心时事,追踪最新市场商业新闻热点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国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提高学生思维敏锐度;四是组织学生进入当地或外省企业观摩和浸入式学习。通过与企业合作,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研究发现:“参与完成企业实习的学生比没有参与企业实习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第一份工作,而且薪资和岗位满意度会更高一些”。其次,学校要打造网络空间,拓展教学活动的时空维度。互联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平台之一,是立体课堂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时代步伐,拓展教学时空维度,形成网络空间、实践教学、课堂讲授互动的育人新格局[7]。通过互联网建立课程网站,使学生能够进行碎片化的学习。通过网络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授课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案例分析、学术前沿、拓展资源等。同时,网络课堂可以为师生提供互动平台,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好书,解疑释惑,等等,争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参与到国家提倡的创新创业大潮中去。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