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02-16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专业

付 沙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信息技术与管理学院,长沙 410205)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要求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新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鼓励协同创新。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开幕会会议时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培养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国家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此外,还应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国家要立足社会发展进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11月19日,湖南省发布了《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强调要构建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引导机制,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从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出发,树立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1 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地方高校,必须坚持以特色办学为引导,以教育质量为抓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立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走内涵式发展模式,为社会发展服务。构建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先进经验,确定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培养目标,按知识、能力、素质多方协调发展的要求,为促进经济发展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体系。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应注重提高其应用创新水平,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设好实践教学平台,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良好条件。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引导学生在掌握科学与人文知识的同时,强调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2 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遵循高等教育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在培养理念上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改革为契机,依据转型发展与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核心教学要素建设,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配置,进一步深化课程与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3 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提升专业建设的质量和竞争力

坚持市场导向,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促进交叉、发展新兴、整体提高”的原则,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开展信息类专业评估与认证工作。新专业开设前,要开展企业人才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调研,再通过大数据与专家论证,确定布局结构,使专业建设更具前瞻性与实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学校专业评估和参与“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学科优势专业,构建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模式,为创办一流院校、一流学科打好基础。

3.2 健全课程教学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探索信息类专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提升能力、强化应用、引导创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入手,重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保持特色内涵发展,把握人才培养规律,鼓励信息类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改革,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1]。按照基础扎实、宽口径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设立学科平台课程,使核心课程特色化。合理配置前沿与交叉学科选修课程,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软件与硬件、能力与素质的均衡发展。课程教学体系涵盖理论与实践教学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细化,理论课包括课堂理论讲授与专题讲座;实践课包括课程和课外实践。

3.3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

培养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对传统课堂教学灌输式方式加以调整,推广互动式、研讨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提问,培养思维能力,以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融入教学环节中,学会自主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例如,案例和研讨课程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充分结合课堂、实践教学以及创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2]。

3.4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出发,以信息类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目的,培养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广,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立足地方高校办学特色,融合信息类专业学习特点,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通过“公共课+专业核心课+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涵盖课程结构优化,缩减课内讲授时间。适当增加专题讲座、课程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课时,制定创新创业学分指标体系,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

3.5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应用创新能力

构建科学规范的“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该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6个模块,包括专业技能实践(专业认知实践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实验(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校外实习(专业实习或实训、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学术科技活动、各类学术社团活动和科研实践)以及毕业设计(论文)[4],6个模块有机结合,相互交融且无缝衔接。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为重点,通过组织参加专业竞赛及各类实践创新活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尤其是通过实验课程鼓励、引导创新,提高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开展教学改革,探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强调手脑结合,利用项目引导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及以赛促练等多种方式,对实践操作进行引导。要完善综合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

3.6 推进教学综合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以培养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要目的,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外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从信息类专业中选择3~5门核心课程重点建设,调整理论与实践学时的分配比例,精简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在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开展教与学方法大讨论;课堂导向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性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命题与非命题结合的方式,通过布置作业、撰写论文、实践操作、设计创意等多种方式,检验学习效果。强化对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的考核[5]。设立大学生研究计划,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及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实践,倡导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使学习形式多样化。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团队合作精神。

3.7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围绕学科建设,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师资培养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以教学为中心,培养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学能手,推出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国际化培养,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定期选送教师出国进修、学习。组织青年教师观摩示范课并开展教学竞赛,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引进新教师或培养现有师资时,要注重其创新能力。学校领导也应定期接受创新教育,通过授课和调研活动,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改革的要求进行细化调整。

3.8 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在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以产助学、以学促研、以研兴产”的良性循环模式,完善校企共建教育平台。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以及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理论结合实践,解决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校企联合培养作为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培养向企业延续、企业人力资源向高校前伸的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借鉴国内外产学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从具体项目入手,以实质性的互利共赢成果激发双方积极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应充分体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强校企互动。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拓展校地合作培养人才渠道。例如针对信息类专业现状,与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开展校地、校政、校企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共同研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材编写、实验教学基地等方面的问题,安排学生实习,开展合作与创业等技能方面的合作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密切结合企业实际,面向信息行业的人才需求,培养能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分析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创新人才,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产学研结合能够为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3.9 地方高校应将应用放在突出的位置,为社会发展服务

地方高校基本属于应用型高校范畴,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不能紧跟“985”“211”大学后面简单模仿,而是要把“应用”放在突出的位置。在这方面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一大批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二是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开展应用研究工作,特别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强化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大基本职能是针对大学的一般特性而言的,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可以有所侧重。在以上三个方面,应用型高校要突出办学特色,彰显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构建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指导湖南省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的改革工作。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对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系统阐述。地方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专业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