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之有方 评之有道

2019-02-15孔翠

考试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原则流程方法

摘 要:本文指出化学试卷讲评课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规律,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以及提升化学成绩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讲评课的流程是确定不能解决的题目、明确教学目标、典型题目交流讨论、归类讲评,讲评课的四个原则是重点突出、分类讲评、思维发散、规范训练,讲评课的四种实施方法是以构建答题模板、思维发散、思路引导、分析错题原因。

关键词:化学试卷讲评课;流程;原则;方法

试卷讲评课是在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讲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其目的在于对学生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路、提高能力,所以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教师应该如何优化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试卷讲评课的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化学成绩呢?

一、 试卷讲评课流程

1. 课前把答案发给学生订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对试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把不能解决的题目上报。教师结合学生试题中的普遍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备课。

2. 试卷情况分析,明确教学目标。

3. 設计提纲组织自主学习小组对典型交流讨论,明确重点。

4. 将试题进行分类,归类讲评:①盲而错、②疑而错、③会而错,通过复习知识点,解决试题中的问题,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 试卷讲评课应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一) 重点突出

讲评时,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应把讲评的重点放在难易程度中等、效度和区分度较好的题目,也就是学生的得分率在30%至70%这些题目上,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二) 讲评分类

教师进行课堂讲评时的关注点不能只在于某一个知识点上的分数得失,而应注意引导学生领会该类题目的解法,所以教师要善于把题型分类,通过典型的例子联系相通的其他题目,培养学生对于化学概念、变化规律及反应原理的深刻体会、对题目情境的透彻分析及对知识点的综合及灵活运用,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提高解题的速度。

(三) 思维发散

讲评课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试题内涵,一起来做“变式练习”,将原来的问题进行变换,例如:改变原有问题题设处的某一个前提条件、变换设问的形式或者改变问题的情境、将几个问题综合起来重新提问,这样将化学知识点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思维发散可以将学生从“题海战术”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进而培养出发散思维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思维习惯。

(四) 训练规范

当前,多数学生特别是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和成绩优秀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是在于基础知识,而往往是缺乏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就是缺乏解决重能力、新情境等特点的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些学生丢分的原因不是不会解题,而是由于对于解题思路的表述不清楚,不能熟练地运用化学语言切入问题的关键。所以在试卷讲评,教师应从审题、答题等方面进行规范训练。

三、 试卷讲评课实施的四种有效方法

(一) 思考解题过程,形成答题套路,提高答题的有效性

教师从着眼于教学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从解题的思路开始分析题意,弄清楚该问题的隐含条件和要求,理清题目涉及的化学知识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捕捉住解题的要点,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而培养出学生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例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2-4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的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2-4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解析:在直流电情境下对Na2SO4溶液进行电解,此时Na+和SO2-4在水溶液中均不放电,所以此时的水质为电解水,其中的正极区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正极区的pH下降,酸性增强。转移电子与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负极区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2H2O+2e-=H2↑+2OH-,负极区的pH升高,碱性增强。SO2-4为阴离子,因此SO2-4向正极区(阳极)移动得到H2SO4,Na+向负极区(阴极)移动得到NaOH

电解池的解题模板:分析题目情景素材(找到突破口)→判断电极(据电源的正负极、微粒的移动等)→书写电极反应式(找准物质,关注导电环境)→解决问题(综合题目信息和电解原理解决问题)。

在讲评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示出逻辑性较好的解题思路、严谨性较强的解题态度,将解题思路和思维进行当众示范,学生就可以从教师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的规范性方面得到启发。

(二) 注重思维发散,提高解题应变能力

在考试中,绝大多数问题都是源于书本,不同的问题是由命题人对题设、情境和提问方式作出适当的变化。所以,进行试卷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而应把问题向更高的层次纵向挖掘,横向延伸,学生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例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时,不会生成有气味气体的是( )

A. Na2SO3与H2SO4

B. Na2O2与H2O

C. NH4Cl与浓NaOH溶液

D. Cu与浓硝酸

变化:围绕气体可怎样变?生成红棕色气体的是?生成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是?生成气体既能用碱石灰又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生成气体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拓展:还能哪些反应生成气体?

通过这样的变化训练,既强化了有关基础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应变能力。

(三) 注重思路引导,总结解题规律

化学问题情景千变万化,对同一类型问题,其求解方法是有规律的,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找出共同的规律,这样才能跳出“题海”,以不变应万变,收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效果。

例3:(2014·全國I,27)(节选)H3PO2是一元中强酸,H3PO2和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Ag,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 (填化学式)。

该题可以应用氧化还原规律电子得失相等解析。

(四) 师生共析错题原因,提高辨错能力

在讲评时,教师要指出学生错在哪里,更要引导学生分析怎么会造成这类的错误,如何避免这种错误。只有这样进行对症下药,才能针对学生以后的测试、练习,从根源上解决错误的解题方式。

例4:有机物W在工业上常用作溶剂和香料,其合成方法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W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所以互为同系物

B. M、N、W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C. W属于酯类,能发生皂化反应

D. M的二氯代物有8种

本题是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考查。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常见官能团性质的理解,发生反应的类型,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正确选项是B,学生错选C的主要原因是对于皂化反应的概念不清晰,错选D的原因是学生对于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还不能熟练掌握,需要进一步的强化。

所以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不仅应该要求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还应该自己反思教学,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总之,教师梳理试卷知识点,进行错题归类讲评、拓展,学生积累巩固了知识点,养成了发散思维、归纳思维的能力,进而激发解题思路,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梁杏娟,盛强.变式课堂问题,提高教学效率[J].化学教学,2011(8):11-12.

[2]闫孝平.浅谈化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J].化学教学,2011(8):9-10.

作者简介:

孔翠,高级教师,山东省曲阜市,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原则流程方法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可能是方法不对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用对方法才能瘦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