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理念 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2019-02-15刘廷群

考试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意义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学改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解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意义;对策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更要强化其语文学习习惯、思维、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上,“题海”式的语文学习模式,束缚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有利于改变应试化的语文教育模式,促使教师将教学的重心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品格培养上来,促使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本文立足核心素养理念,探索聚焦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对策。

一、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于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深化,是引领未来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这些都是笼统意义上的核心素养思想,就小学语文的教育而言,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两大方面。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二、 核心素养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

(一)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师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呢?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在语文教育中,唯有同时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层面的教育,方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下,应试化的教育思想使教师往往关注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导致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缺失,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核心素养理念指导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可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主要体现的是“工具性”的范畴,而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则体现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由此可见,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 有利于促进语文教育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唯有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方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和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师将会从更加全面的角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总体而言,核心素养作为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标,对促进小学语文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 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途径

(一) 强化阅读,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语文与阅读历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学生的知识内涵、广度、深度等,都依赖于阅读。因此,新课程改革格外强调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读、好读书”,促使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夯实语文学习基础。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夯实语文学习基础。首先,选择好的阅读素材。学生的语文阅读,并不是泛泛而读,而应当具有针对性,“读好书”。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选择阅读素材,一是结合课本教材进行拓展阅读,如学习文学名著时,阅读名人传记等,学习课文时,阅读与之相关的文本。这样的阅读方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纵观我国古代的文人、名人,每一位都是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要让学生“沉迷”于书籍的世界,感受文学之美,提升学生文化内涵。

(二) 问题引导,培养语文学习思维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问题引导,通过课堂提问、追问等形式,促使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向教师提问,鼓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行为,让提问作为课堂的主要形式,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问题思维的形成。例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大型电视剧《水浒传》的视频剪辑,创设教学情境,然后提问:看了这个片段,大家思考一下:林冲为什么不直接和洪教头一较高下呢?柴大官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态度?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学习,在此过程中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

(三) 渗透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渗透情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传统节日以及传统习俗的渗透,都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中国古代的一些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摒弃过去功利化的知识灌输式教育模式,深入解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7(7).

作者简介:

刘廷群,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汇川区泗渡小学。

猜你喜欢

意义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