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砥砺作风没有休止符

2019-02-15林建华

人民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反腐倡廉干部队伍

林建华

【摘要】干部可以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但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永不褪色,砥砺优良作风更是没有休止符。领导干部要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要保持定力,固守法律、纪律、政策、道德底线,慎初、慎微、慎终,自省、自警、自律,打破“最后一公里”的魔咒,顺利抵达政治生涯的彼岸。

【关键词】反腐倡廉 廉洁从政 干部队伍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千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然而,“为政者不难于始,而难于克终也”。干部“最后一公里”倒下的乱象、怪象令人扼腕喟叹,引入掩首深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究其原因,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首先在于拧紧“总开关”,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思贪不想腐。

“最后一公里”倒下的乱象、怪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压反腐为主基调,“打虎…‘拍蝇…‘猎狐”,成效卓著。梳理涉贪涉腐干部堕落的从政轨迹,“最后一公里”或“59岁”现象着实令人震惊,着实引人深思。

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托尔斯泰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借用这句名言,可以说,优秀廉洁的干部都是相似的,倒下的贪腐千部各有各的画像。

“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走好第一步固然不易,但能坚持不懈地走稳每一步,更不容易。晚节不保,在不少落马干部身上都得到了应验。晚节不保、触红线、闯雷区,一生清名毁于一旦,甚至身陷囹圄。这种“虎头蛇尾”的政治生涯走向,着实得不偿失。落马干部晚节不保呈现出的怪象、乱象形式花样繁多且不断翻新,不一而足。

有的人认为,权力不会伴随自己终生,更不是永恒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自己辛苦工作几十年,职务不高、钱财不多,在即将从岗位上退下来、把权力交出去之前,可以“最后捞一把”,再不捞点儿、贪点儿,就再没机会了。本想为自己留条所谓的“后路”,实际上,这才是真正断了自己的后路,从而使自己在从政的马拉松跑程中再也没有了退路。

有的人自满,居功自傲,忘记了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忘记了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他们总是自认为对党和人民付出多、贡献大,收入低、所得少,期望值有落差,心理有不平衡感,于是就产生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动机。

有的人自负,自视甚高,忘记了有为一时易、清廉一世难,总是自认为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能够抵御利禄诱惑,于是就放松了警觉,开始麻痹大意,甚至抱有侥幸心理。“温水煮青蛙”,避失误而不及,不知不觉就身陷贪腐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

有的人认为,从政生涯临近终点,就像船将到码头、车将要进站,已看到进步的“天花板”,再也没有什么“盼头”和“奔头”了,再不发挥点“余威”,就再也来不及了。于是思想上就出现了偏差,意志上就产生了松懈,自我要求上就开始了降格,行为上就一再破纪破法、违纪违法。

有的人一辈子謹小慎微,在退休前的“最后一公里”处却难以跨越“亲情关”“利欲关”等各种关口,张了不该张的口,伸了不该伸的手,犯了不该犯的错。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谨小慎微、清正廉洁的初心若变了,就很容易倒在“最后一公里”处。这也是各级干部从政生涯中不能承受之重,且悔之晚矣。

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韧性而不是任性,保持韧劲而不是泄劲

“保初节易,保晚节难。”为什么反腐的高压不能督促、保障干部慎终?无论是标准降低、麻痹大意还是心存侥幸,问题最终都出在思想意识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有拧紧,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早在浙江和上海工作时期,习近平同志就提出,吏治要严,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人生特别是从政之路上,取得成功是极其不易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一般而言,很多人起初都曾信誓旦旦、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因为他们深知,只有慎始慎终,小心翼翼,才能功成名就;只有善始善终,锲而不舍,才能芳名永存。否则,就会中途夭折,功亏一篑,甚至身败名裂。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一定时间里守住思想防线或许并不难,难的是在经历风雨洗礼和“糖衣炮弹”攻击之后,思想上的“纪律弦”始终紧绷不断,内心里的“防火墙”始终坚挺不塌。这是因为,廉洁从政的思想意识一旦松懈,歪风邪气的闸门一旦打开,心态就极易发生扭曲,“病毒”就会乘机侵入,距离“触红线”“闯雷区”的危险就越来越近。

早在1945年夏天,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曾有过一段关于历史兴亡周期律的著名对话,至今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黄炎培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其兴也淳焉,其亡也忽焉这一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深邃的思想总是跨越时空的,一名干部的成长和发展也有一个跳出“周期律”、善始善终的问题。“殷鉴不远,就在夏后。”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韧性而不是任性,要保持韧劲而不是泄劲。

“越是临近终点越是小心,思想更加集中,精神更加专注,脚步更加谨慎。”在被问及始终保持“零失误”纪录的秘诀时,一名多年从事高空“走钢丝”表演的杂技演员曾这样回答。这个秘诀对于为政者也同样适用。

拧紧“总开关”,让领导干部不思贪不想腐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构建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其中,不思贪、不想腐,治腐败于“未病”之时,则是最重要的环节。如何使干部始终筑牢勤政廉政的思想防线,坚定理想信念和立场宗旨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理想信念和立场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向和高超智慧,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政治血脉,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钙”、价值高线。领导干部要秉持“当官别发财、发财别当官”的理念,保持定力,固守法律、纪律、政策、道德底线,慎初、慎微、慎终,自省、自警、自律,敬畏党纪国法,能够抵御各种诱惑的腐蚀,顺利抵达政治生涯的彼岸。

2018年初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就是共产党千部队伍中善始善终、跳出“周期律”的杰出楷模。他常说,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周恩来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

为官先修身,律人先律己。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干部可以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但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永不褪色。领导干部要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破“最后一公里”魔咒,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日。

责编/赵橙涔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反腐倡廉干部队伍
珍惜“主动干”干部
新形势下加强社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探究
以大庆精神为主旋律 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
谈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对策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德育为本,弘扬清风正气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