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考与交流”引发的头脑风暴

2019-02-15苏忠波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头脑冷凝风暴

苏忠波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 528300)

一、课前准备

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37页“思考与交流”问题3这样问到:根据苯与溴、浓硝酸反应的条件,请你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通常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直接给出制备溴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装置,列出实验步骤,按部就班解题.这种教学方式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和提升.2018年考纲要求“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所以在教学中逐步渗透一些实验设计的知识势在必行.经过头脑风暴,笔者决定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设计制备溴苯的实验方案,描述现象,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点评.

二、课堂实录

在高二理科班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头脑风暴的成果远超笔者的设想.当时课堂的情形是这样的:

投影展示苯泄露事故图片及处理措施,请同学归纳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问:根据苯与溴的性质,设计制备溴苯的实验装置和方案.5min时间,学生头脑风暴,设计自己的方案,画出草图并上台展示.5min后,刘海韬同学展示他的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刚才的材料里提到苯和液溴易挥发,那么挥发的苯和液溴要处理一下吧?我觉得应该要进行冷凝回流.”范德龙说.范德龙的实验方案也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来(如图2所示).

“请大家再次注意一下苯、液溴、溴苯、溴化氢的熔沸点,苯和液溴易挥发,而且这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加剧苯和液溴的挥发.”针对上面几位同学的发言,我提醒到.

图1 图2 图3

“生成物HBr易挥发,它去哪里了,应该要有尾气处理吧?”范德龙又说到.针对同学们提到的这些问题,给他们两分钟优化方案.

梁颖琳同学上台展示她的方案(如图3所示):“因为苯和液溴易挥发,同时它们又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我选择CCl4来洗气,目的是除去挥发的苯和溴,第三个瓶可以进行尾气处理.”

“最后一个容器中的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否则会倒吸,可以改用倒扣的漏斗.”冯卓禧同学说到.

“可以把导气管长度缩短,导气管末端在液面上方但不接触液面即可.”何展辉同学补充道.

图4

经过学生的一番头脑风暴,已经把制备溴苯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说的七七八八.于是展示笔者的实验方案(如图4所示):用了一根长玻璃导管进行导气和冷凝回流,让同学们观看实验过程,提醒注意圆底烧瓶、长玻璃导管及锥形瓶里的现象.同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导气管里的红褐色物质是什么?为什么在玻璃管下端多一些,上端少一些?2.右端锥形瓶中无色的硝酸银溶液为什么会有浅黄色沉淀产生?3.实验中发生哪些反应?

“发生的反应有:苯和溴反应生成溴苯.”

“浅黄色沉淀是溴化银,因为发生了这条反应:

应该是铁粉先与液溴反应生成催化剂三溴化铁,所以没有加铁粉的时候没现象”.

学生的头脑风暴又一次如火如荼地展开!

“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好!”笔者欣喜地说道.“这个实验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挥发的苯和液溴尽量冷凝回流,从而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没有更强有力的冷凝回流措施?”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圆底烧瓶上面接冷凝管,冷却水下进上出.”林晓晴说道.

听到“冷凝管”这个词笔者心中又一阵欣喜,在此之前的物质分离和除杂章节里曾介绍过冷凝管.

“林晓晴同学的方案确实很棒!实验室常把冷凝管用于制备类似溴苯这一类反应物易挥发的实验中.”给大家展示了一些使用冷凝管的实验案例(如图5所示).

图5

课堂已接近尾声.笔者再次抛出一个问题:根据苯、浓硝酸、浓硫酸、硝基苯的性质,请你设计制备溴苯的实验装置和方案.虽已下课,不少学生仍聚在一起写写画画,热烈讨论,嘴里时不时迸出硝基苯、冷凝回流、三口烧瓶等一些词来……

三、课后反思

苯在高一必修2学过,高二的教学可以适当进行挖掘,加上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和动手能力,高考有机化学也常考有机物制备和合成,让学生根据苯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知识活学活用.教师课前先自我头脑风暴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上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理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到,要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本节课也很好的让学生得到了体验和锻炼.

猜你喜欢

头脑冷凝风暴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有机化学基础
洗脱苯粗苯冷凝冷却器优化改造
全预混铸铝冷凝锅炉的优缺点及规范和标准现状
脑风暴大挑战
《风暴中奔跑的树》
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