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水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9-02-15高文权
高文权
(垫江县移民工作管理站,重庆 4083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国家的灵魂,是亿万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中国古圣先贤认为水既是生命之源,又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水孕育了文化,是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在几千年人类历史长河中,水文化不仅成为了治水实践中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垫江是“千年古县”,水文化历史悠久。全县有155条大小溪河,干流为龙溪河,主要支流有回龙河、桂溪河、卧龙河、大沙河等4条河流,其它支流纵横伸展,呈树枝状分布。据垫江史研究表明:垫邑地垫低夷,河流纵横,溪沟交错,溪水冲刷沉积。取其重叠之意,是垫江县名的由来。垫江因水而名千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垫江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既建成了一座座水利工程,又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文化支撑,水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地位越加凸显。
1 水文化建设成就
长期以来,垫江积累了丰富的水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垫江水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1 建设了一批具有水文化丰厚内涵的水利精品工程
水利工程既是水文化的重要物质形态,也是水文化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垫江先后兴建了大批的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有: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沙坪镇明月山内槽建成的红旗水库曾被国家教育部编入小学课本。该水库为浆砌条石拱坝,坝高45m,库容为375万m3,可解决沙坪镇1万亩农田灌溉用水。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双河水库是垫江县第一座中型水利工程,总库容1257.3万m3,坝型为埋石混泥土抛物线双曲拱坝,坝高64.56m,坝顶厚2.5m,坝顶弧长170m。因坝体较薄较高、设计新颖,建设速度快、质量好,在四川省同期上马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中名列前茅,曾被誉为“西南地区第一坝”,全国各地水利科技工作者到双河水库参观和学习考察。这些工程是垫江水文化的标志性工程,既造福了人民又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水文化品位在水利工程上的体现。
1.2 挖掘提炼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水利精神
垫江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不仅建造了一座座精品水利工程,也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垫江水文化,塑造和影响着垫江人的精神世界。20世纪70年代修建红旗水库,每天黎明数以万计的水利建设者自带干粮和器具奔赴工地,每晚又各自摸黑回家,形成的“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红旗精神曾被编入国家小学课本,成为全国人民学习传颂榜样;20世纪90年代双河水库建设,提炼出了“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百折不挠”的双河精神,曾被确定为“垫江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鸿举在担任涪陵行署专员、原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在担任四川水利厅长时,多次称赞“双河精神”,并分别号召涪陵地区和四川水利系统参观学习“双河精神”;2011年垫江修建紫竹湾引水工程,100d完成10个月建设任务,形成了“高质量、快速度、零安全”的“紫竹湾速度”和“敢为人先,只争朝夕,知难而进,勇创一流”的“紫竹湾精神”,县委领导亲自撰写文章在《垫江报》头版发表庆贺,称赞垫江水利干部具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良作风和品质。这些精神都诠释着相同的水文化内涵,成为“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的不同符号,不断推动和影响着水文化的成熟和发展。
1.3 水景观工程建设筑起了人水和谐的美好境界
水景观是水文化的一部分,是水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主要通过自然环境水景观和人文环境水景观表现出来。近几年来,垫江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灰色生硬建设风格,注重工程与自然和人文水景观相结合,努力打造一种巧妙自然而又充满灵性的天人合一美景,使水利工程既能发挥自身功能,又能彰显观赏功能,实现了水利与园林、治水与生态、亲水与安全、休闲与养生的有机结合。桂溪河滨河公园水景观工程,突出“千年牡丹城·魅力桂溪河”,打造生态自然驳岸,展示县城老照片,铺装雕刻以牡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等人文景观,使桂溪河成为了“景观宜人、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的绿色生态水岸、垫江县历史文化展示的新平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去处。牡丹湖湿地公园水景观工程,以“上善若水,国色丹湖——讲述人与山水牡丹的故事”为设计理念,景观布局有环湖景观带、九龙广场、休闲活动区、自然生态区和候鸟湿地区,水中有山,水中有桥,山泻瀑布,山开牡丹,水光山色浑然一体,各处树木苍郁、静谧幽雅、鸟语花香,既有“都市鸟岛”的美誉,又有“天然氧吧”的美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核心区域和垫江最为靓丽的城市名片。
1.4 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水文化氛围
为抓好水文化建设工作,县水务局每年把水文化建设纳入工作计划,成立了水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水利系统水文化建设的指导工作。近年来,垫江开展了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水文化活动。一是在“中国水周”期间,县水务局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行政领导座谈交流水利发展,起到了让社会了解水利、关心水利、参与水利的作用;二是县文化委、旅游局和周嘉镇政府联合举办了以“心拥碧水垂钓龙溪”为主题的自然水域系列垂钓活动暨垫江龙溪河垂钓比赛,让人们了解河流的生态情况,凝聚了人们对水文化的兴趣和关爱;三是县文化委开展了牡丹湖环湖马拉松全民健身活动,展示了水文化魅力,提高了人们对水生态、水环境的认识;四是县水务局开展以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拨河比赛,展示了水利成就,讴歌了水利精神,激发了职工积极性;五是县水务局举办了水文化摄影比赛,收获了一批反映水利工程建设、水利人风采的优秀摄影作品,彰显了水利事业和水文化成就;六是县河长办、县文艺联合会、县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垫江首届“最美家乡河”摄影大赛,用镜头定格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精彩瞬间,让人们感知家乡河的变迁,增强爱河护河意识。
1.5 水文化理念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已逐步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垫江在治水过程中,注重水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先后对双河水库、牡丹水库、迎风水库、桂溪河、文笔水库等水利工程进行了水景观工程打造,水文化理念用于水利工程建设逐步深入人心,水利工程的观赏功能已经成为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各个环节的重要内容,水文化元素渗透到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一切水利工作中。建设水利工程时,既考虑兴利除害功能,也重视水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使水利工程既有地方文化特色,又能体现时代特征,成为地方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工艺品,成为人民群众观光旅游景点、休闲娱乐场所和陶冶情操的高雅去处,满足人们亲水、爱水、休闲的需要。
2 水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水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外界评价水利人是只顾埋头苦干,不重宣传介绍。水利网站刊登政策性、专业性、理论性学习文章多,对水利成就、水利人风采等水文化题材内容极为有限,治水先进人物、水利行业精神搁藏深山无人知;未制定水文化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水文化建设缺乏指导性、针对性、有效性。
2.2 水文化建设经费缺乏
水文化建设工作资金投入与实际需要相比差距较大,资金不足是当前各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硬件建设不够,未配置一些必要硬件设备,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开展文化活动,靠筹、借和赞助,财力无力支撑,水文化建设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是外出学习考察培训和日常工作经费不足,很难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和任务,更难谈及开展水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3 水文化建设队伍薄弱
当前水文化基层干部队伍力量比较薄弱,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水文化发展的“绊脚石”。一是受体制机制和人员编制影响,人员结构失衡,缺少既懂专业技术又会文学艺术写作的复合型人才,“专才”过剩,“通才”难找。二是培养滞后。水利系统范围内水文化建设专业培训和业务交流较少,多数培训单一,培训知识零散不成体系,培训质量不高,特别是缺少对领导者和决策者的培训,没有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三是用人机制不活,缺乏激励手段。水文化建设人员兼职多、专职少,参与人员职务晋升存在“玻璃天花板”现象,也没有专门的职称评审系列,长期写作易得腰椎颈椎职业病,不愿从事水文化建设人员增多,影响着水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2.4 水文化整理编纂不力
虽然建设了一批水利工程,在实践中也涌现出了一些先进人物和治水精神,但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古今水利名人的思想、传说、故事,以及同水有关的诗词歌赋、民间口耳相传或零星分布的逸闻趣事等,尚未形成体系,有待整理发掘;对水利工程的作用、效益和蕴含的意义不善于发掘提炼,对已形成的重要论述或治水人物、精神等水文化不能及时编纂成册予以馆藏,以至时过境迁,最终烟消云散。
3 对策建议
(1)加强水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把水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机制,像重视水利工程建设那样重视水文化建设,不搞两张皮,不流于形式和空谈,把水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纳入领导考核范围;建立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将水文化建设渗透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各个环节,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重要内容,进入到职工思想、工作和生活中,保证水文化建设的具体落实。
(2)制定水文化建设工作规划。规划是战略性问题。根据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结合垫江特色,尽快因地制宜地制定水文化建设工作规划或实施意见,明确总体目标、组织领导和具体工作任务,做到重点突出,特色明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保障水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积极争取,将水文化建设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单位年度预算,以保证水文化建设工作正常开展;坚持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统筹安排整合有关市政园林、城乡建委、环保等部门资金,缓解资金缺口压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改变过去依靠政府投入为主的筹资方式,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探索以水旺地、以地养水,水带地升值、地生金养水,从而筹集水文化建设资金的新路子。
(4)建立水文化建设人才队伍。水文化要发展和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加大对水利文化骨干队伍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培养一批热爱水文化建设事业又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构建垫江水文化建设蓝图;完善用人机制和激励政策,营造积极氛围,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水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同时,加强与文学艺术界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人才优势为水文化建设服务。
(5)整理完善水文化建设体系。水载历史,传承不息。水利行业,应有自己行业特色的文化、思想、精神支柱和哲学理论的引领。加大水文化普查,收集垫江古今河湖库、水利名人、咏水诗词、水传说、水歌曲、水习俗、逸闻趣事和古今水机构设置、水利技术、器具、经验、乡规民约、制度或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古今水利先进人物、治水精神等,将蕴含的精神或思想发掘、提炼出来,整理完善并编纂成册,形成一套完整的水文化建设体系,使之融入精神文明、工程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宣传并推动水文化建设与发展。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传承水利改革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对于新时代垫江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筹备编纂《垫江水文化通志》,全面系统地记述垫江水文化的历史与现状,重点记述水文化的兴起、发展及其地域特色、时代特点和内涵特征。争取列入县相关计划项目和重点支持,力争2019年启动,2021年完成出版。
(6)建设有灵气的水文化景观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的认识更强烈,对水利工程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传统功能的需要,也要考虑水景观、水生态环境的需要。在治水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做足做活“水”文章,赋水流以生命,赋工程以灵性,高标准打造水景观工程,实现水清岸绿、风景优美、人水和谐,让水与人、水与城、水与景、水与文化、水与历史和谐统一,让水利工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去处,从而达到“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净化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彰显水文化”的目的。
(7)加快水文化科技建设步伐。水利科学技术是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水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实施科技兴水战略,积极建设一批高科技水文化项目,加强防洪排涝、水资源调度、取排水排污监管数字化建设,逐步实现水利生态化、信息化和调度管理智能化。目前少数水利工程实现了可视化、可监控、远程操作、远程监控,但总体上看,硬件设施薄弱,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化水平总体偏低,因此要尽快摸清家底,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加大水利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水利建设步伐,保障各项水利工程长期健康运行,促进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8)全方位开展水文化建设活动。一是加强与水利科研机构、水利院校、水利政研会、水利文明办、水利学会等单位的合作,联合开展水文化研究活动,挖掘提炼水利工程所体现出现的水文化精神内涵;二是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举办“垫江水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水文化建设与发展;同时以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网络为平台,全面宣传水文化建设成就、经验和做法;三是开展涉水文学作品创作活动,努力创作一批反映新时代主题,弘扬治水精神,有感召力、传播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水文化作品,提升水文化内涵与价值,提高宣传、传承水文化品质;四是开展《水利人风采录》,组织采编组,深入基层采写水利人先进典型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和优秀人物,弘扬正能量;五是每年到中小学上一堂生动的水文化宣讲课,开展一次以水为题材的中小学生征文比赛,实现水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增强学生从小知水、节水、护水、亲水意识;六是利用每年牡丹文化节,以水为主题,组织编演舞蹈、小品、相声、快板等节目,对内是一种号召和激励,对外是一种形象和宣言,提高垫江水文化宣传面和知名度。
(9)打造垫江水文化科普展馆。垫江即将动工建设的三合湖公园占地约1900亩,是县城3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最大的生态公园。按照“文化休闲型生态湖泊”的公园定性和“休闲运动、健康旅游、生态科普”的公园定位,建设垫江水文化科普展馆,集水科技展览、教育、研究、培训等功能于一体,通过科普图文、视频、3D模拟实景、场景模型等形式,采用声、光、电技术,实现在不同风力、不同雨量、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水运动规律,展示水利科学技术,让大家直观感受水的魅力,以水化人,更好地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同时起到宣传水文化作用。
(10)培育水文化建设奉献精神。水文化精神和水文化作品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提炼和撰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来参与水文化建设,因此各级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建设之中,提高职工的思想境界,增强职工无私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