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湖长制建设南四湖生态文明
2019-02-15吴兆良刘延堂
吴兆良,刘延堂
(济宁市南四湖水利管理局,山东 济宁 272000)
南四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北全长120km,宽 4.5km~24.5km,周长 306km,总面积为1266km2,流域面积31700km2。南四湖作为治淮东调南下工程的重要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干线和调蓄水库,肩负着保障防洪、供水、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南四湖还存在乱占滥建、乱围滥堵、乱采滥挖、乱倒滥排、湖面缩小、农业产生的面源污染及沿线城镇生活污水等问题,全面实施湖长制、建设南四湖生态文明势在必行。
1 全面实施湖长制
1.1 组织保障
南四湖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湖长体系,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为南四湖省级湖长,济宁市委副书记闫剑波为南四湖市级湖长,县(区)、乡镇党委书记为县级、镇级湖长,村党组织书记为村级湖长。建立健全南四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南四湖管理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2 具体举措
1)加强水域河湖岸线保护和合理利用,根据不同河湖的功能定位,将生态理念融入城乡建设、河湖整治、旅游休闲、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等项目的规划,逐步建立河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水流、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
2)组织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规划确定的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落实分区管理要求。对不符合岸线功能区要求的开发利用项目,提出调整意见。
3)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湖泊,清理整治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维护河湖管理保护良好秩序,努力恢复河湖水域岸线良好的生态功能。逐步建立占用水域补偿制度,按照消除对水域功能的不利影响、等效替换的原则进行占用补偿,充分落实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制,科学修编河道采砂规划,严格采砂审批,强化河湖采砂监管。
4)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河湖污染综合工程,探索建立“鱼塘+湿地”模式,通过人工湿地净化鱼塘退水,消减入河湖污染负荷,引导湖区渔民转产转业。对渔业捕捞行为严格规范,严厉查处非法捕鱼(电鱼、炸鱼、毒鱼)等行为。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配套建设粪便雨污分流及污水储存、处理、资源化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禽畜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推行农牧结合循环利用模式,探索建立畜禽养殖等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收集、转化、应用三级网络社会化运营机制,争取到2020年,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90%、60%以上。
5)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合理布局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对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留、收集,加快实施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
6)在规划的基础上稳步实施退田还湖还湿、退鱼还湖,恢复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并提高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丰富水生生物多样化。在治理水土流失和修复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开展退化湿地修复,建设人工湿地,恢复流域原有生态功能,开展河岸修复整治,推广生态护坡建设。同时,实施对重要河口的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修复受损河口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实施滨湖湿地绿化美化工程,提高湿地绿化覆盖率和物种保护能力。加大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力度,开展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和重要水产种质资源的就地和迁地保护。
7)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也是加强水域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其中,农村实行环境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将城镇周边村庄、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处置体系,远离城镇的社区、集中连片村庄因地制宜建设环境基础设施。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社会化机制,确保农村污水、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处置。深化以奖促治,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2 建设南四湖生态文明
2.1 重要举措
1)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决条件。市水利局牢固树立“节水优先”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围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园区建设、产业布局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形成“倒逼机制”,促进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引导生产力空间布局、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加快构建现代水网,筑牢水工程的支撑保障基础。以跨流域调水工程和雨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了引汶入济、引黄西线、湖水东调和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构建完善的水资源调配体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目标,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泗河综合治理、“三河六岸”综合提升改造、雨洪资源利用、水系连通、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集防洪、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水系,为全市人民营造亲水休闲、陶冶情操、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加快生态环境修复,促进水生态良性循环。编制并组织实施全市水土保持规划,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在山丘区坚持综合治理与封育保护相结合,全面开展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在黄泛平原区坚持沟、渠、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全面开展农村河道、坑塘、沟渠综合整治,改善平原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济宁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通过“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和调整经济结构等措施,加强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管理,做好地下水源置换、回灌补源等工程,减少地下水开采,提升地下水位,争取到2020年,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深层承压水超采区减50%,地下水环境得到修复和改善,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2.2 技术支撑
1)生态堤岸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重点采用工程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四湖生态河岸进行整体规划和构建,研究沿岸带基础环境改造控制技术、水生植被快速组建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技术等系统关键技术。
2)滨岸缓冲带-湿地复合型生态带建构关键技术。从滨岸缓冲带对径流水的净化机理、生态功能恢复、植物选型、适宜宽度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针对南四湖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特征与空间差异,以南四湖“点”(河口汇流点)、“线”(大堤廊道)、“面”(片状湿地)为基础,进行南四湖生态带建构的生境诱导技术、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辅助技术、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技术集成研究。
3)南四湖“入河口”生态带建构水污染负荷消减关键技术。针对环湖生产生活用水,特别是高浓度污水,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节能降耗为目的,重点研发集成入河口生产生活污水水质处理厌氧生物技术、好氧生物技术和膜分离与物料回收技术;以及高浓度、难降解等工业废水研发集成生化预处理加超滤反渗透的综合强化技术工艺,将污水厂的处理工艺、再生水资源化和水生态系统构建等系统规划与实施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典型的南四湖河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的综合改善模式。
4)南四湖生态带建构产业支撑模式及其示范。重点根据南四湖核心区产业发展特点,选择适宜南四湖生态带建设的产业支撑模式,明确滨湖产业具有的特色发展道路和方略,围绕南四湖“水”经济发展,在产业组织形式、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策略、产业政策措施等,形成南四湖绿色产业支撑体系,并进行示范。
3 目标
近期目标是至2020年,南四湖水质达标率为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生态水量得到维持;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八乱”现象基本消除,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
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南四湖水质达标率为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湖泊保有生态基流;岸线利用规范有序,河湖水事秩序良好;全面恢复水环境功能,水环境风险得到控制,生态系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