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 安 详
——作家王蒙的养生经

2019-02-15王明洪

养生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饮者王老王蒙

◎王明洪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当代作家、学者王蒙今年已步入85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且笔耕不止,耄耋之年还完成了他的新作《这边风景》,并获矛盾文学奖。2017年5月,王老在长沙为数百名传统文化爱好者作了一场题为《道通合一》的讲座,午休期间,他告诉记者:“今年10月,我就要过83岁的生日了,讲课、出访、写作、阅读……每天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谈及近况,王老中气十足,神采奕奕,“或许明天我将衰老,今天仍是青春万岁。”王老的长寿,和他光明坦荡、放松自然的个性和善于松弛、喜欢旅游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

王蒙有枚闲章,上刻“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这不仅是他的人生信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视为他的养生之道,尤其是“不设防”。他曾就养生问题请教过著名学者周谷城先生,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王老听后,大受启发,联想到生活中有的人吃补药吃出了大病,有的人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也有的人主张吃素却导致营养不良,这些都是因为过分讲究养生的缘故,因此对“不养生”这一见解颇为赞同。王老把“不养生”理解为:人应逍遥而游、无为而治,让身心处于一种“悠然见南山”的自然放松状态,不要刻意追求那些所谓的“长寿之道”,也不要因为“养生”把生活过得谨小慎微。至于“不设防”,他是这样认为的:只要你行事光明坦荡,又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对他人就没有设防的必要。一个人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图,无非礼之想,心理上为什么要设防?尽管“不设防”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吃亏,但王老却自始不悔。因为他觉得:不设防得大于失,除了能交真心的朋友,还少了不少心理负担,也就少了疾病的侵扰。“我所向往的一种境界是自然而然,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而止于不可不止’,我觉得越这样越能够赢得人们的信任。”

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安详

或许有人认为,作为一个著名的作家,他的工作一定很忙,整天都在忙于写作。其实不然。王老平时很注重自我保健,他认为:从事写作的人,应该注意劳逸结合,注意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该玩就玩玩,该放就放放,该赶就赶赶,该等就等等,永远不气急败坏,永远不声嘶力竭。“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安详。安详属于强者,骄躁流露幼稚;安详属于智者,气急败坏显得可笑;安详属于信心,大吵大闹暴露了其实没有多少底气。”生活中的王老善于松弛自己。在他的脑子里,就好像有着一个无形的开关,能够自由调节自己的情绪,转移注意力,从不忧心忡忡。当年,他被错划为右派,被“发配”到京郊接受劳动改造,后又被“流放”到我国新疆伊宁巴彦岱公社。那里多为维吾尔族人,人生地不熟,有事也无人倾诉。于是他就转移注意力,开始学习维语,3个月后,他竟然能用维语和他人交谈了。在繁忙的创作中,他更善于松弛,有时写作累了,他就听听音乐。不论是西洋古典交响乐,还是民间音乐、通俗歌曲,他都喜欢。当舒缓、优雅的乐曲飘入他的耳朵时,他就心情愉悦,头脑清新。“我喜欢音乐,离不开音乐。音乐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我的生命的一部分,我的作品的一部分。”

幽默感是一种心理健康的标志

王老为人十分幽默。在他看来,“幽默感是一种心理健康的标志。”他认为:说笑话能减除痛苦,抵消伤感,缓解紧张,松弛情绪,怡悦心境,健脾养胃,还能增添生活情趣与信心。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描写饮酒者常有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饮者像猴子,变得活泼、殷勤、好动。第二阶段像孔雀,饮者得意洋洋,开始炫耀吹嘘。第三阶段像老虎,饮者怒吼长啸、气势磅礴。第四阶段像猪。”看后使人哑然失笑,心有所悟。有一位德国汉学家翻译了王老的大量作品,但他始终无法理解当年他被打成“右派”时的那段经历,他问王老:您是怎样忍受这种状况的?如果是我的话,要么自杀,要么发疯。王老回答:“与其发疯、自杀,还不如自己好好学习,做个‘阳光男孩’。”话虽然不多,却机敏睿智。

旅游对写作大有裨益

王老喜欢体育锻炼,“流放”我国新疆期间,他能在水库一口气游上2000米;他也喜欢旅游,迄今为止,他已到过我国除青海外,包括台湾在内的所有省份,走访了28个国家和地区,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写下过诸多文字。如描写新疆风土人情的《逍遥游》,叙述境外见闻的《德美两国纪行》,被翻译成俄文的《湖》及《三峡》《苏州赋》《天涯海角》等精美游记。他认为:旅游对写作大有裨益。外出旅游,领略气势恢宏或精巧别致的名山大川,不仅能增长见识,活跃思维,开阔思路,更能陶冶情操,广交朋友。他曾在《内心安详,从不荒凉》一文中叙述了自己的“安详经”,其第一条就是:“多接触、注意、欣赏、流连大自然。高山流水、大漠云天、海潮汹涌、湖光如镜、花开花落、月亏月盈、四季消长、三星在天,万物静观皆自得,世事‘动观’亦相宜。到了对大自然无动于衷,只知道斗斗斗的时候,您的细胞就要出麻烦了。”也许有人会问:王蒙这么忙,哪有空闲时间去旅游?其实这并不奇怪:“我勤劳,我也理应放松,这里有人生真谛。在充实的人生中能够适度地轻松,这是学问,这是胸襟,这是艺术,这是谋略,这也是信心和气度。一个又能勤劳又能轻松的人,他活得一定很有点滋味喽!”

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延长了我的生命

已故文学大师、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我来说,保持健康的方法,不是讲营养,吃补药,而是一句话:在微笑中写作,心情舒畅。这可以说是我的长寿‘维生素’。”上海百岁女作家罗洪也认为:要长寿就要多动脑。而写作正是脑力劳动的一种,由此可见写作与长寿之间的关系。王老自1953年就创作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此后又发表了短篇小说《小豆儿》《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64年来,王老共写下了1700余万字的作品,著作近300部,为生命、为时代留下了一抹抹印记。如今,他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状态。“生命太短促而又美丽。尤其现已年事日高,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延长了我的生命,使得刹那变成永恒。就像《红楼梦》,书中永远是一群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的青春定格在那里,永远鲜活。”王老如此解释自己的努力。如今,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笔耕不缀。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百岁作家马识途曾撰诗《赠王蒙》,诗中称王老“如椽健笔写豪雄”。而王老亦以《答马识途兄》为题,回赠小诗三首,其中在第二首小诗中答曰:“讲课读书泳海洋,八十有二偶痴狂。多情敢梦神仙笔,健脑时习儒道章。”王老的长寿之道,由此可见一斑。

猜你喜欢

饮者王老王蒙
粉彩瓷板|祝壽圖 王锡良·陆如合作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远方
共饮参与人对其他共饮者酒后造成的损害负有赔偿责任吗?
浅析王蒙山水画苍润繁密的艺术之美
乐饮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算命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老人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