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LES模型的晋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2019-02-15张杏梅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晋北晋南晋中

贾 瑶,张杏梅

(山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山西临汾 041000)

消费结构是指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影响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内的文化、社会习俗及经济发展水平。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质量的高低,更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只有从根本

上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才能更加有效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山西省是大面积黄土覆盖的典型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因而经济能够快速发展,但是居民间的消费结构却存在着较大差距,是制约国民经济总量提升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了更深的探讨:韩秀兰[1]、温涛[2]、黄赜琳[3]运用ELES模型,分别对山西省、我国农村居民及上海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的横截面数据进行了边际消费分析;陈晋玲[4]通过构建ELES模型,在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价格弹性等方面对山西省城乡间居民进行分析比较,并为缩小城乡消费结构差距提出针对性建议;宗成华[5]尹世杰[6]都对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变动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对比晋北、晋中、晋南三区域的人均收入、消费支出及消费结构数据,并运用ELES模型对晋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推动山西省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山西省各区域间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根据山西省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将其划分为晋北(大同、朔州、忻州)、晋中(晋中、太原、阳泉、吕梁)、晋南(临汾、运城、晋城、长治)三个区域。由于地势、人口、交通、经济等条件的不同,使区域间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消费支出、以及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最终造成农村居民的消费差异。

1.1 晋南、晋中、晋北人均收入对比

通过《2016年山西省统计年鉴》数据的统计,对2012-2016年晋北、晋中、晋南区域的人均收入进行分析,得出三个区域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见图1),可以看出,近五年里三个区域间的人均收入存在明显差异,且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晋南低于晋中2 625元,高于晋北11 019元,晋北低于晋中13 644元。2013年,晋南与晋中、晋北分别相差2 914元和12 430元,晋北与晋中相差15 344元。2014年晋南与晋中、晋北的差值增加到2 934元和13 900元,晋北与晋中的差值增加为16 834元。2015年,差距持续增加,晋南与晋中、晋北的差值分别为3 086元和15 029元,晋北则低于晋中18 115元。截止到2016年,晋南与晋中、晋北的差距已经达到了3 064元和16 148元,而晋北与晋中的差值扩大到19 212元。

1.2 晋南、晋中、晋北消费支出对比

人均消费支出在反映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受到了人均收入的影响,通过对2012-2016年晋南、晋中与晋北的人均消费支出的统计分析(见图2),可以看出,2012年,晋北与晋南、晋中相比低6 309元和9 171元,晋南低于晋中2 862元。2013年,晋北比晋南、晋中分别低7 800元和9 280元,晋南比晋中低1 480元。2014年,晋北比晋南低9 897元,比晋中低10 896元,晋南比晋中低972元。2015年,晋南分别高于晋中、晋北855元和13 211元,晋中高于晋北12 356元。到2016年,晋北比晋南、晋中分别低12 895元和12 934元,晋南低于晋中75元

图1 2012—2016年晋南与晋中晋北、晋北与晋中人均收入差距

图2 2012—2016年晋南与晋中晋北、晋北与晋中人均消费支出差距

1.3 晋南、晋中、晋北消费结构对比

消费结构是指居民的各项消费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例,能反映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7-8]。将它分为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商品服务八大类。文章基于《山西省统计年鉴》中2015年的数据,计算出晋北、晋中、晋南三个区域的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见图3),通过对比分析,可得出各区域间的消费结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食品消费和居住消费在三个区域间所占的比重均位于首位,说明山西省农村居民仍以食品支出为消费重点。其中晋南食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为27.65%,而晋北与晋中则分别为35.03%和29.3%,三区域相比之下,晋南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更高,基本满足温饱问题;其次,晋南居住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为19.45%,而晋北与晋中分别为19.78%和20.67%,均高于交通通信消费,说明山西省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应将经济发展的重心集中在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上。

图3 2015年晋北、晋中、晋南各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

2 基于ELES模型的晋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2.1 晋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本文重点研究晋南地区农村居民,经过数据统计,列出五年间晋南农村居民各项消费结构比例(见表1),从横向角度观察,食品消费在八项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居住消费,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消费位居第三、第四,但是衣着、医疗保健消费所占比重较小;从纵向角度观察,随着年份的增加,食品消费所占比重正逐渐下降,而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消费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状况已经有所改变,开始注重旅行、社交、娱乐等高质量生活。

表1 2011—2016年晋南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比重单位:%

2.2 模型的基本表达式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即ELES模型,是1973年英国经济学家C.Lluch提出的一种函数需求系统[9-10]。他假定居民对某商品的需求同时受到商品价格和居民收入的限制,该需求又分为基本需求和超出基本需求,前者不受人均收入的影响,而后者则会在它的影响下按某种边际消费倾向进行消费[11]。ELES模型实质上反映了居民人均收入对各项消费结构的影响,同时也包括了消费需求的因素,通过分析能更加系统的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合理性。其基本的表达式[12-13]为:

其中,Qj代表居民对第j类商品的消费支出;Pj代表第j类商品的价格;Rj代表居民对j类商品的基本需求[14];Y代表居民的人均收入;bj为模型参数,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并且

为使模型更加简便化,对公式(1)变形,可得到

此方程为一元线性方程,其中εj和bj均为待估参数。

2.3 模型的建立

文章选取2012-2016年晋南农村居民的截面数据,在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并在SPSS 22.0软件中利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模型的各项参数估计值εj、bj、R2、Sig.(见表2)。

从该模型分析的估计值可看出,各项消费结构的R2值均接近1,同时Sig.值均小于0.05,说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居民的人均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较为明显。从R2值可以看出,食品消费的系数最小,为0.819,说明晋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有82%以上的因素是由人均收入决定的。

表2 2011—2016年晋南农村居民ELES模型估计值

2.4 模型分析

2.4.1 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模型中 bj代表的是边际消费倾向 (0≤bj≤1),指居民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对某商品支出额的变化值占收入额变化值的百分比,也就是当居民收入每增加100元时,其中用来某商品消费的金额。从表2中可以看出,晋南农村居民各消费结构的bj值均大于0,表明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呈正向相关关系,其中,居住的bj值为0.234位居第一,可见在农村居民的收入中,有23.4%的金额用于购房,说明当居民的收入增加时,首先会考虑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其次交通通信的bj值排第二,为0.179,即在居民的收入中有17.9%的金额用于交通通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为通信设施在农村的普及刺激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是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对交通工具需求量的增加;而食品消费的bj值为0.175位居第三,说明晋南地区农村居民已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消费。

2.4.2 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需求收入弹性,通常用Em来表示,是指居民对某商品的需求量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百分值,通常,当Em<0时,该商品则为低档品,当Em>0时,该商品为正常商品,当0<Em<1时,该商品为基本需求商品,而当Em>1时,该商品为奢侈品[15],其基本表达式为:

其中,bj代表边际消费倾向,Y代表居民的人均收入,Qj代表居民对第j类商品的消费支出。从表3中得出,各项Em值均大于0,表示这八项支出的商品均为正常商品。其中,文教娱乐的Em值最大,为1.956,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晋南农村居民对文化教育及娱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接下来依次为交通通信(1.834)、居住(1.709)、医疗保健(1.343)、生活用品(1.192),它们的Em值均大于1,是晋南农村居民的消费重点;而食品和衣着的Em小于1,但都接近于1,说明晋南农村居民已经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更加注重食品、衣着的质量,是晋南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商品。

表3 2011-2016年晋南农村居民需求收入弹性

3 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

3.1 稳定农村居民收入

从上述数据以及模型的分析结果来看,晋南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决定消费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只有解决根本问题才能更好的完善居民消费结构。因此可以通过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来提高就业率,稳定收入来源,在刺激消费的同时改变消费水平,更好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2 改进农村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交流和出行更加便捷。而农村的基础设施普遍薄弱,通信设施和交通工具的落后,减少了居民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得不到优化升级,因此必须加大农村通讯设施的建设,同时增加交通工具,让基础设施的改进与经济的发展同步化。

3.3 完善农村保障制度

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可靠保障,其中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高额的医疗费用和不完善的养老制度,让农村居民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没有能力进行高质量的消费。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从而改变不合理的消费结构。

4 结论

根据文章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晋南农村居民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居住和交通通信成为居民的消费热点,但同时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也逐渐得到关注,说明晋南农村居民正逐渐向享受型消费发展,但仍旧没有达到理想水平,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晋北晋南晋中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晋南民间艺术的发扬与传承方式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武凤杰:中国晋北蚕桑的开拓者、产业扶贫带头人
一块试验田 请来50名科技专家 朔州市山阴县合盛堡乡创新产业联盟 打造晋北农业特联社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晋南金墓中的狮子砖雕
鲁南晋南 小麦开镰
用脚步丈量长城 晋北长城踏察记